天使在線:一個有態度的家庭教育平臺
與其“教育”,不如守護與引導好孩子的天賦才能
4歲孩子的母親
當4歲的孩子對您撒謊的時候,您會怎麼做?
勞拉博士:對於四歲的孩子來說,撒謊是個正常的成長階段。
這在受過懲罰的孩子中更是常見得多,因為他們會為了逃避懲罰而撒謊。但即便是沒有受到懲罰的孩子,也不想讓我們失望,而同時他們又特別很是想要滿足自己的願望,他們希望魚與熊掌可以兼得。
所以當我們問他們“你洗手了嗎?”的時候,他們會回答“洗過了”。你能怎麼做呢?
1.不要問他們,要告訴他們事實(我看見你的手是乾的)。
2. 認同他們的願望(我知道你希望你洗過手了)。
3. 堅持你的界限(我知道你希望你已經洗過手了,但你的手還是乾的。我們去把細菌洗掉吧!)。
兩歲半孩子的母親
當孩子的謊言完全與願望無關的時候,怎麼辦呢?我兩歲半的女兒(說實話,她真的很會“演戲”)會告訴我,她哪裡疼或者受了小傷,但我知道事實上她最近根本不可能受傷。她目下當今常常說,她眼睛裡有什麼東西,每天她眼睛裡大概會鑽進10次什麼東西。
每次我都試著關心她,賜顧幫襯她的各種需求,但我快要失去耐心了。
勞拉博士:你目下當今做得特別很是棒:當她說哪裡痛苦悲傷時,總是會關心和愛她。你女兒並沒有撒謊,她在告訴你她受傷了,或許切實其實有東西把她的眼睛弄痛了,比如睫毛摩擦眼睛,或肥皂水濺入眼睛,或者她對某種煙霧敏感。
也可能緣故原由其實不明顯,她表達不出來。多是因為她太小,太需要你的賜顧幫襯,而這讓她感到害怕。她只能要你再三證明,在她受傷的時候,你真的關心她,真的會來幫助和保護她,除此之外,她還可以或許經由過程何種體式格局表達她的需要呢?
兩歲大的孩子有著強烈的情緒,因為他們在廣闊而可怕的世界面前顯得特別很是陌生和渺小。他們的額葉還不足以控制這些情緒,但每次我們安撫他們的痛苦之時(即便我們無法證明這種痛苦客觀上真的存在),我們的孩子就會設立建設自我安慰的神經通路。所以,“過度迴響反映”是正常的成長迴響反映。
無論我們覺察與否,我們的所思所想都會經由過程我們的行為和語氣體現出來。如果你能敞開心扉,承認你女兒是在向你表達她的痛苦(即便這種痛苦與當下的小傷無關),結果會怎樣?或許,如果你在接下來的一週裡充分體諒她的感觸感染,而不認為她是在演戲,她就會覺得你已經完全“傾聽了”她的痛苦,從而感到大失所望。
4 歲孩子的母親
我4歲的女兒不肯和別人分享玩具。我要怎樣幫助她呢?
勞拉博士:給予比索取要好,但前提是我們覺得自己很富足。
不克不及經由過程訓斥來教導孩子認識到這點,只能經由過程體驗。所有的孩子們都很難與人分享,對他們來說,分享意味著被迫放棄某種東西。
我們的目標是改變他們的這種感觸感染,讓他們入手下手發現分享的美好的地方:當我們讓別人感到開心時,我們自己也會很愉快。
因此,我不會強迫孩子分享玩具。相反,要告訴她輪流玩的概念。
通常來說,最好是讓孩子們輪流玩,每一個人想玩多久就玩多久,而不是讓孩子玩幾分鐘以後就迫使她交出玩具。因此,你可以對女兒說:“當你玩過那個玩具以後,你願意給伊莎貝拉玩嗎?好,謝謝!”這是解決問題的祕訣嗎?
實際上,與我們僅僅作壁上觀相比,這會教孩子們變得更大方,心中滿懷著善意。因為當我們讓孩子想玩多久就玩多久,而不強迫他們分享玩具時,他們玩夠了以後就會將玩具給其他孩子。自然而然,這會讓他們變得更大方。
我知道,這個劃定規矩很不尋常,但其他做法又怎樣呢?當我覺得孩子玩夠了玩具的時候,就從他們手中奪走嗎?這隻能教他們學會攫取,讓他們更擔心,更想要保護好自己的東西,因此更不願意分享。而讓孩子想玩多久就玩多久的劃定規矩有利於讓孩子們感到,他們可以玩到大失所望為止,而沒必要擔心失去它。根據我的經驗來看,採用這種體式格局養大的孩子往往更願意與他人分享。
這會讓只能在旁邊乾等的其他孩子感到難熬痛苦嗎?
當然會!因此,這需要家長介入進來,幫助其他孩子耐心等待。
這可能意味著幫助別的孩子找其他事情做。或者,如果孩子們“特別很是”想要別人手中的玩具,那就幫助這個在旁等待的孩子,讓他們經由過程哭泣來發洩他們對那個玩具的強烈渴望。但是,等到哭過以後,這個孩子會好受得多。當孩子們為他們特別很是想要的東西哭完以後,他們甚至都不會再關心那個東西。他們強烈的渴望其實與那個玩具無關,而哭泣能幫助他們感觸感染到那種渴望並消除它。
因此,在他們想玩某個玩具時教他們學會等待,即便他們等了整整1天,也是對孩子們有好處的。而且,由於想玩多久就玩多久的規矩適用於每一個孩子, 那個等待的孩子也會從中受益,可以將那個玩具玩到大失所望為止。然而,輪流玩的規矩有時由不得你來做主。如果你的女兒遇到必須分享,而她又特別很是不願意分享的情況(比如在學校裡),這就表明某些強烈的情緒促使她死死護著某些東西。
可以採取兩種方法來克服這個問題:笑聲和哭聲。我首先會和她玩大量與分享有關的遊戲。
你可以在遊戲中請求她分享,要表演得很可笑,讓她可以任性地拒絕你,然後你可以抱怨說,從來就沒有人和你分享(要施展闡發得很可笑,而不是很可憐――你的目標是逗她發笑)。也能夠在遊戲中假裝你“不能不”和她分享某些東西,但你透露表現擔憂說:“但這是我的意大利麵條。它是我做的。我真的必須讓你和爸爸也享用它嗎?!”你需要施展闡發得很可笑並逗她發笑。
當她圍繞分享這個問題笑夠了以後,在你覺得自己可以或許在她生氣時仍然真心愛她的時候,誘導她崩潰大哭。因此,如果你知道她會碰到某個小夥伴而她又不願意與對方分享玩具,你可以事先告訴她,讓她知道你瞭解這讓她很難熬痛苦,但規矩就是她必須輪流和別人玩玩具。有可能她會對這種做法感到生氣,但你可以體諒她並幫助她。這樣,她就不會那麼頑固地認為自己還不“富足”。
我覺得,在你陪她玩耍並誘導她崩潰大哭以後,你會看到,她和其他孩子玩耍時的施展闡發會立刻發生巨大的變化。
憂心的媽媽
我的兒子13個月大。當事情不如他所願的時候,他就會大發脾氣。如果不順從他的意思,他會打你,扔東西,聲嘶力竭地哭鬧幾個小時。他還不會說話,所以我們很難理解�⒗聿撬�到底想要如何。
勞拉博士:一歲左右的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其實不少見。我希望你能放心,這實際上是特別很是健康的發展:你的孩子入手下手確立自己的獨立人格,並擁有自身的願望和需求。
隨著孩子的注意力愈來愈專注,他們會愈來愈清楚自己的需求,如同我們成人一樣,他們會測驗考試確立自己對於環境的某種控制能力,以便滿足他們的需求。他還不會說話,但他無疑可以或許經由過程身體的反抗來表達他的感觸感染。雖然父母很難應付這種狀況,但這種自我肯定實際上是健康而正常的發展階段。
事實上,孩子通常會讓父母感到震驚――那個可愛聽話的孩子到哪兒去了呢?
要這樣想:這是他首次表達他對這個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體式格局,他具有表達自己需要並試圖滿足它的能力。你希望他覺得自己可以或許對世界產生影響,而樂觀、能力和決定信念就是這樣培育種植提拔起來的。更重要的是,當他看見你希望能滿足他的願望時,他就知道有人愛他。
所以,當孩子表達他的願望,而你滿足他的時候,那就太好了。如果他表達了自己的願望,而你出於安全或其他重要考慮而無法滿足時,你至少要讓他覺得,你聆聽了他的願望,而且你有充分的理由不幫助他滿足願望,他仍然認為你在維護他的利益,關注他的需求和願望。
因此你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1.越多控制權,越少發脾氣
小孩子對自己的生活越有控制權,他們就越沒必要要叛逆。因此,你可能會發現,如果你儘可能讓他自己選擇和決定自己的生活(食物、衣服、玩具等),他就越少發脾氣。
這是不是意味著你必須屈服於他的所有願望呢?當然不是。這意味著, 在這個階段,作為家長,你必須具有創造性。你支持他對獨立自主的需求,只要確保他的安全。比如,讓他從你們都認同的兩種方案中做出選擇:“目下當今我們必須上車了。你要自己爬上去呢,(你可能得幫幫他)還是要我把你抱上去呢?
2.孩子哭鬧時,請安撫她
在你無法滿足他的願望之時,你得體諒他的感觸感染。“你想吃一塊餅乾,但我們的劃定規矩是,飯前不克不及吃餅乾。到媽媽這裡來,讓媽媽抱抱,我們喝點牛奶吧。”他或許會繼續哭鬧,但最終他將理解�⒗聿牽�他不克不及始終如願以償,但他可以或許得到某些更好的東西:媽媽很重視他的願望,而且知道他不高興。
我知道,很多專家提倡父母忽略孩子的哭鬧,但那種建議過時了,而且這是個很糟糕的主意。當你因為某件事感到不開心之時,如果你丈夫置若罔聞,你對丈夫會有怎樣的感觸感染呢?那樣絕對無法與他人設立建設良好的關係。它會傳達出這樣的信息:他不應該有自己的感觸感染。這會讓他學會壓抑自己的感觸感染,很容易導致幼兒期情緒大爆發,以及成年期的情感抑鬱。
你的兒子試圖表達某些他無法經由過程其他體式格局表達的東西。他發脾氣並不是為了博取你們的關注,而是因為他只有13 個月大,對所有事物都充滿了熱情,但還沒有能力控制自己而已。
當我們忽視他們的哭鬧時,孩子們會更多地發脾氣。當我們“屈服於” 他們的哭鬧,滿足他們的願望之時,他們也會更多地發脾氣。但當我們的孩子表達出不高興的情緒,我們予以安撫並表達體諒之情時,他們就會少發脾氣。因此,請不要擔心安撫會使他們變本加厲地哭鬧。
3.事先做好功課,避免孩子發脾氣
有些發脾氣是可以免的,如果可能的話,最好避免它們,因為它們會讓孩子感到害怕。發脾氣是力所不及的體現,所以,如果孩子覺得自己在某種程度上掌控著自己的生活,他們發脾氣的可能性就會少得多。
孩子入手下手發脾氣之前如何消解它們:
● 避免對抗
給他留點臉面。你沒必要證明自己是正確的。你兒子試圖證明, 他是個真實的人,在世界上擁有某些真實的權利,這特別很是合理。在不影響安全、健康或其他人權利的前提之下,允許他說“不”。
● 孩子大多是在飢餓或疲倦的時候發脾氣
提前餵食和讓他/ 她小睡,嚴格遵守睡眠時間,營造沒有媒體刺激的安然平靜氛圍。這樣可以避開導致孩子發脾氣的大多數誘因,並讓變得煩躁的孩子重新恢復安靜冷靜僻靜。學會對自己說"不"!不要做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要在孩子感到飢餓或疲倦的時候帶著他去購物,而是將就一下或者來日誥日再買。
● 接納他的感觸感染
允許他有自己的願望,允許他在遭到你拒絕之後產生強烈的情緒。善意地對待他的願望,在你拒絕他的請求之時要與他維持情感聯繫:認可他的願望,不要屈服於他的願望,妨礙自己做出更好的判斷。
● 確保你兒子和你共度足夠的“愜意時光”
如果你曾經認為你的孩子發脾氣“只是為了得到關注”,那麼他當真需要你的關注,你能採取的唯一回應體式格局就是關注他。感到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孩子們更容易於發脾氣。如果你們整天都沒有見到對方,那麼在你買菜做晚飯或做其他事情之前,務必重新和他聯絡一下感情。
4.試著應對他的大發脾氣,避免讓它升級
如果你竭力採取了預防措施,他還是入手下手發脾氣了,那麼,記住:千萬不要斬斷你們之間的情感聯繫。即便他不讓你碰他,你也要待在他旁邊。他需要知道你就在那裡, 而且仍然愛著他。保持冷靜並安慰他。不要試圖和他講道理,單單認可他的感觸感染即可大大縮短他發脾氣的時間。比如,你可以說“你很生氣,你在告訴我你特別很是想吃那塊糖。”(在那種時候,不要試圖解釋他為何在飯前不克不及吃糖,當然你不克不及給他糖,你只要承認並體諒他的感觸感染即可。)
如果他試圖打你,你要麼走開,要麼輕輕地捉住他,讓他無法打到你。你可以說“你對我很生氣。不克不及吃糖讓你覺得特別很是傷心。”最終,他會不再感到憤怒,轉而感觸感染到憤怒背後的悲傷情緒。記住,哭泣對他來說並不是壞事。小孩子有很多失望情緒。有時候他們和成人一樣,也需要哭泣。
你的兒子需要知道,無論他有怎樣的情緒,你都愛他,等他準備好以後,你就會幫助他重新冷靜下來。之後,採取彌補措施,共同度過“愜意時光”,這樣他就會知道你仍然愛他,並因此感到放心。
本文綜合自青豆書坊微信平臺多篇勞拉博士文章,感恩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作者:勞拉・馬卡姆博士為 “父母和孩子並重”理論的主要倡導者,“安然平靜式教養法”的創始人,於6月25日與7月2日分別在北京、深圳開啟安然平靜式教養課程之旅,同時,天使將應需求提供全球線上直播,報名請回復V1。
天使在線
懂孩子的父母都在這裡
關注加入懂孩子父母行列
近期V課堂
如需參與,請公眾號內回覆 V1報名
低級感官&感統發育
女性系列
線下工作坊
點擊閱讀原文,瞭解勞拉博士大講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
孩子撒謊、不愛分享、發脾氣,怎麼辦?勞拉博士有問必答
天使在線:一個有態度的家庭教育平臺 與其“教育”,不如守護與引導好孩子的天賦才能 4歲孩子的母親 當4歲的孩子對您撒謊的時候,您會怎麼做? 勞拉博士:對於四歲的…
-
-
-
孩子今年12歲了,不愛和我們交流,性格很
健康諮詢描述: 孩子今年12歲了,不愛和我們交流,性格很悶,也很倔,請問該怎麼辦, 病情分析:你好,你描述的這種情況是青春前期明顯的症狀,要多瞭解孩子興趣…
-
-
-
孩子7歲不愛上學老愛哭是自閉症嗎?
健康諮詢描述: 我家寶貝7歲了學習挺好的就是早上一上學就哭不想進學校不喜歡和同學玩也不太愛說話,特別任性,在家犯錯說他兩句就賭氣不說話了自己有時候還在哭我實在是…
-
-
-
總是高興不起來、情緒低落、悲觀鬱悶、不愛
健康諮詢描述: 總是高興不起來、情緒低落、悲觀鬱悶、不愛交往、記憶下降、精神集中不起來、思維反應遲鈍 病情分析:你的情況屬於壓力引起抑鬱症的症狀,一般與壓…
-
-
-
孩子太自私不愛分享玩具怎麼破?學會這四條輕鬆應付孩子各種撒潑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收到了很多家長的來信,希望我們可以或許給很多處於困惑中的家長一些管教孩子的意見和建議,特別是當孩子被要求分享時,孩子可能會瞬間崩潰爆發,在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