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我認識兩位媽媽,其中一個擔心地說:

我的孩子花錢太大手大腳怎麼辦?

另外一個則問:

我的孩子太節約怎麼辦?

這是兩個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他們剛剛體會到零花錢的好處,就被父母貼上了標籤。其實這兩個問題本來不該成為問題。孩子把錢攢起來,或者花掉,這是他們的選擇。他們未來一定會體驗到這些選擇給自己帶去的不同影響,並逐漸學會採取相應的調整策略。

父母們會有擔憂,源自他們在金錢問題上的界限不清。擔心孩子花錢大手大腳的母親,本身控制慾較強,凡事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設定的去做。母親擔憂背後的潛臺詞是:“你這樣花錢我以後可無法掌控、無法承擔……”擔心孩子太節約的母親,自己家的經濟條件很好。她的擔憂背後的潛臺詞則是“你爸媽有錢,你大方些花就是了,不用這麼小家子氣……”兩種看起來判然不同的擔憂,其實表達的都是同一種暗示:我的就是你的,連你也是我的……這就是界限不清。

界限不清,是中國父母最常犯的錯誤。這種親子間糾纏、甚至父母吞噬孩子意志的情況反映到金錢問題上,就很容易養出花花公子,或者人為養出內心匱乏的“窮人”。

這篇文章,我們就聊一聊,如何培育種植提拔孩子正確的金錢觀,以及父母必須避免犯的三種錯誤。

“我的錢就是你的錢”,富不過三代往往源於此

曾經有一個很熱的話題――孩子問“我們家有錢嗎?”父母要怎麼回答。當時,大家調侃的是美國的富爸爸和中國富爸爸判然不同的回答。

美國的富爸爸這樣回答:

我有錢,你沒有。我的錢是我自己努力奮鬥得來的,將來你也能夠經由過程你的勞動獲得金錢。

中國的富爸爸這樣回答:

我們家有很多錢,將來這些錢都是你的。

美國小孩聽了爸爸的話會獲得以下幾方面的信息:

?自己的爸爸很有錢,但爸爸的錢是爸爸的;

?爸爸的錢是經由過程努力得來的;

?我如果想有錢,也得經由過程努力獲得。

獲得了這些信息,這個孩子就會很努力,對人生也會有很多期許。他也想經由過程努力像爸爸一樣獲得財富,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財富,精神財富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中國小孩聽了爸爸的話獲得的信息是:

?我爸是有錢人,我們家有的是錢;

?我爸的錢就是我的錢;

?我不用努力就已經有很多錢了!

於是,當孩子長大接手父親的財富以後,便不會知道愛護保重和努力,應了古語的“富不過三代”!

顯然,美國爸爸的回答更科學。

這是富爸爸對孩子的回答,如果家庭收入一樣平常,要怎麼回答孩子呢?一個有正確的理財觀的爸爸是這樣回答孩子的:

我們暫時沒有很多錢,但是足夠滿足我們的一樣平常生活花銷,足夠送你上學讀書。這個你不用擔心。我相信,在爸爸媽媽和你的努力下,我們的財富會愈來愈多。而且,你目下當今要學會管理錢,一個善於管理錢的人,會擁有更多的財富。

這樣的回答很睿智,既讓孩子有了金錢上/生活上的安全感,又讓孩子理解�⒗聿牽�錢是經由過程努力掙來的,而且還告訴了孩子,“理財”是獲取更多財富的有效方法。

用感情債和金錢債,綁架孩子的自我

一名媽媽在津津有味她的育兒經,她把女兒從出生入手下手,用過的錢――進口奶粉、衣服、學費、興趣班、旅遊……――全部都用賬本記錄下來,還經常拿給孩子看,她想要孩子知道,要將她養大有多麼不容易,所以她必須好好讀書,以後長大了才好孝順父母。孩子很懂事,說長大後,會加倍孝順父母。

這位媽媽在說這些的時候,臉上寫滿了成就感。她的教導,讓孩子變得很懂事,不會想別的孩子一樣,動不動要吵著要這要那。可我卻為這樣孩子感到深深擔憂。

這位媽媽其實就像一個“大債主”,而孩子從一出生就揹負了一身債――父母的感情債和金錢債,需要她用一生去還。讓她無助和痛苦的是,這些債,都是父母強加給她的,她從來沒有要求父母給她交學費、報興趣班,甚至連牛奶,她也不喜歡喝,而是父母為了她能長得更高,硬要買給她吃的。

目下當今,孩子還小,看上去很懂事。可等她再大一點,等她的自我意識發展到一定水平,會否質疑:“媽媽,你給我的這些,我都可以不要嗎?我真怕以後還不起。”又或者,孩子真的乖乖地用一生來償還這筆無法還清的父母債,然而卻是以自我壓抑為代價。這讓原本自然流動在母子間的親情鏈接,硬生生變成了“投資-回報”的生意業務。原本滋養孩子心靈的愛,變成了控制。

相似的還有,一些父母節衣縮食,卻將大部分收入都用在了孩子的教育上,然後口口聲聲地說,爸媽為了你的未來,花費了很多精力和金錢,所以,你必須用好好學習來回報我們。

這樣做,其實都是父母企圖用感情債和金錢債綁架孩子的自我。看起來天經地義,但實際上卻並沒有把孩子看成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個體。這樣長大的孩子,真的特別很是可憐。

為了防止孩子頻繁地要玩具,媽媽用了“哭窮”這一招

一名媽媽說,我家孩子從來不像別的孩子,吵著鬧著要買玩具,反而特別捨不得花錢。每次去超市,孩子都在超市的毛絨玩具區看很久,看她很是喜歡,我就問:“喜歡哪一個,媽媽給你買。”可她卻說:“不要了,咱家窮,我每次來超市看會兒就能夠了。”每次聽到孩子這麼說,我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失落。家裡也沒有像她想的那樣窮,可是她這麼說,我又不想去反駁,究竟��結果讓她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也其實不是壞事兒。

原來這位媽媽為了不孩子養成大腳大手的壞習慣,經常有意在孩子面前“哭窮”。每次孩子吵著鬧著要買玩具,她說服不了的時候,都用“哭窮”這一招:你是不知道我們家有多窮吧?媽媽不上班,而爸爸每一個月的工資就那麼一點,能給你交上學費,買衣服穿就已經不錯了,哪裡還買得起這麼多玩具?

這一招看起來很管用,孩子漸漸地接受了家裡窮的“現實”。既然家裡很窮,那麼就不要買玩具了,雖然她心裡很想要,但是窮人家的孩子當家早,她就這樣被催懂事了。這位媽媽說,女兒還經常從外面撿回來礦泉水瓶子,要給媽媽添補家用。

勤儉節約是好事兒,可問題是,哭窮過度了,孩子可能會悄悄地把自己的合理需求都壓抑起來了。孩子會變得“不敢要”,甚至會認為自己“不配要”,因此變得沒有自信,甚至自卑。

上面這個媽媽後來問女兒,為何不再跟以前最好的朋友一起玩了。孩子的回答是:她家太有錢了,而我家太窮了,她會看不起我的。就連以前喜歡分享的優點也漸漸替代,有一次,樓下的小朋友來家裡玩,想玩她的玩偶,可是她死活不給,她說:“這是我唯一的毛絨玩具,如果玩壞了,我就永遠也買不起第二個了。”

我們可以看出,哭窮可能給孩子造成沒必要要的壓力,造成金錢方面的不安全感,甚至變得自卑。所以,這一方法千萬慎用。

什麼是正確的理財觀呢?

下面我再結合歐美國家的財商教育經驗,給出一些可以參考的建議:

?定期給孩子一些零花錢,培育種植提拔孩子儲蓄、以及有規劃地用錢的習慣

定期給孩子零花錢。規定好零花錢的應用範圍,比如告知孩子,以後想要買小玩具、小零食,都可以自己買單了。孩子想要什麼的時候,提醒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買。如果孩子的零花錢不夠,那就建議孩子自己做個計劃,看看需要多久才可以或許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溫和堅定地堅持原則,切不可孩子一想要就自己替孩子買單了。

這個時候,孩子就會領會到存錢的好處。遇到孩子零花錢金額比較大,父母可以趁機帶孩子去銀行開個賬戶,學習儲蓄。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也能夠學習猶太人的做法,建議孩子用壓歲錢來投資基金、債券、股票等證券,在投資的過程當中給孩子講解理財基本知識,包括經濟金融常識和小我私家家庭理財技能和方法。

?讓孩子知道金錢的來源

孩子的錢,一樣平常都是父母、親朋好友以各種的名義送給孩子的,比如壓歲錢、生日禮物等。這些錢的來源和意義,父母有必要給孩子講清楚,不然,他會以為,錢的得來很容易――只要過年過節過生日,就有錢了。

所以,我們需要讓孩子理解�⒗聿牽�從父母手裡拿的錢都是父母的勞動所得,父母要用這些錢來養家餬口,錢裡有父母的付出。如果是親朋好友送的,就要讓他知道,這些都是投桃報李,以後都要還的,而不是白拿的。這樣,孩子就知道愛護保重手頭的錢,並且思考怎樣理財更合理了。

?引導孩子用自己的錢幫助別人,讓他體驗到“給予”的快樂

引導孩子設立建設正確的理財觀,合理理財,還應該教他們如何“給予”,讓孩子理解�⒗聿牽�錢不單單是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的工具,它的價值還應體目下當今幫助他人上。

例如,可以引導孩子將零用錢按照一定比例存作慈善用款,當金額達到一定數量後,可以帶著孩子,捐給慈善機構。讓他們體會到,什麼是“給予”以及“給予”給他所帶來的快樂感觸感染。同時,讓孩子們知道這些捐款用在什麼地方、幫助了多少人、發揮了多大效果,最終讓孩子養成助桀為虐的品德。

轉載須徵得本頭條號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