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對於我們的言行,孩子們會有樣學樣。看完下面內容,希望每位爸爸媽媽,從今天入手下手,做一個值得孩子學習的父母吧!

1. 姿態:教育孩子時,永遠高高在上
孩子拿著裝鹽的瓶子,一抖一抖地往菜裡撒鹽,一不小心瓶蓋開了,直接往菜裡倒了一堆。媽媽從廚房出來,剛好看到這景象,不由分說地給了孩子屁股一巴掌,指著孩子氣�Z�Z地說: “你手咋這麼賤呢?一會兒沒看見,你就給我找事兒!”
孩子捂著屁股,委屈又不敢哭,其實,他剛才嚐了一口菜,發現媽媽忘放鹽了。孩子本想幫個忙,沒想到招來這麼一頓……
生活中,家長們總是習慣性地剝奪了孩子辯解的機會,取而代之的是不由分說的求全譴責。但是,孩子除淘氣之外,可能還有其他的心理動機,有些甚至是為爸爸媽媽著想,只不過好心辦了壞事而已。

良好的親子關係,從來都是設立建設在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公平對話根蒂根基上的,別讓你高高在上的姿態,把孩子從你身邊越推越遠!
2. 情緒:經常把工作煩惱帶回家
公司部門調整,新來的女同事調到了更好的部門,而媽媽則繼續留在原處。下班一回家,媽媽就不由得跟爸爸嘮叨開了:“這年頭,真是小人難防啊!趙娟一個新來的,憑什麼比我們先調走?誰不知道她給領導送禮呀,說不定還獻身了呢。哼,狐狸精!”
我們總是習慣在工作中耗光自己的耐心和好心情,然後帶著怨氣回家,然後一通發洩和嘮叨。但是,負面情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會讓孩子慢慢地和你一樣,對學習、朋友充滿不滿和怨憤,心態也變得不夠包容、寬和。

3. 付出感:讓孩子充滿愧疚
兒子犯了點錯,在被爸爸教訓的時候,頂了一句嘴。爸爸頓時火氣更大了:“你有什麼資格頂嘴!我供你吃,供你喝,難道養了個白眼狼嗎?你對得起我跟你媽麼?”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裡,一直有“養兒防老”的說法,也就是說,我們養孩子是追求回報的,有一定功利性的目的。

讓孩子體會父母辛勞的體式格局有很多,比如從小就讓孩子幫忙幹家務等;但是,一直把“我們辛苦都是為了你”“你對得起誰”這樣的話掛在嘴邊,其實效果很差,容易讓孩子充滿愧疚感、壓抑感,最終滋生逆反情緒。

4. 家庭關係:在孩子面前詆譭家庭成員
奶奶從鄉下進城,幫忙看了幾天孩子,媽媽就各種看不順眼,生怕把孩子帶壞了,於是偷偷跟孩子說:“別亂聽你奶奶那一套,她教的都是些什麼呀,老封建!”

婆媳矛盾,是個很難解開的心結,有時候很難評論誰是誰非。但無論你們之間的關係怎樣,有一個底線不克不及碰觸,那就是:別當著孩子的面詆譭對方!

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不管對錯,孩子都會去模仿。你對老人大吼大叫、私下詆譭的那種態度,孩子早晚會學會,以後極可能會用來對付你!所以,大人之間的矛盾,大人私下解決,別牽連上孩子!

5. 生活:自己過得節儉,卻讓孩子大手大腳花錢
很多家庭其實不是多麼富裕,卻對孩子的各種慾望有求必應:爸媽工資都3000出頭,卻頂著巨大的經濟壓力送孩子去昂貴的私立學校;爸媽都用著老舊的諾基亞,卻認同給孩子買5000多的蘋果……

有些爸媽覺得“再苦不克不及苦孩子”,但現實是,越不讓孩子吃點苦,孩子越容易變成“白眼狼”!在一味的寵愛中,孩子根本學不到感恩,相反,他會變得虛榮、自私、攀比。

所以,什麼樣的家庭水平,就讓孩子接受什麼樣的生活,所謂的“窮養”“富養”,指的不是金錢,而是精神!

6. 虛榮心:家長從來不認錯

兒子聞見在客廳裡聞見了煙味,假裝神祕地對爸爸說:“你不是說戒菸了麼,怎麼有偷抽呀?小心我告訴媽媽去!”

爸爸很不耐煩地說:“你一邊去,小孩知道什麼!作業寫完了嗎?光在這貧嘴……”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跟孩子認個錯很難!其實仔細想一想,做了就錯了唄,認個錯有不會讓你威信掃地。相反,認真、誠懇的認錯態度,反而會讓家長在孩子心中變得更親和、更人性、更具有威信!

7. 教子:翻舊賬,揪住孩子小辮子不放
媽媽下班一進家,就看見女兒在看電視,心裡那個氣,不問是非黑白對著女兒就是一頓訓:“又看電視,作業一點沒寫呢吧?瞧你這點自覺性,以後能有什麼出息!”
女兒委屈地說:“是老師讓我們回家看新聞的,還讓我們看完寫個300字短文……”
媽媽更生氣了:“你還嘴硬,這次是作業,那以前呢?哪次不是看完電視才寫作業,沒記性……”

法律都不會因一條罪過而重複地處罰犯人,為何家長老喜歡揪著孩子小辮子不放呢?孩子以前犯的錯,你肯定批評過了,孩子也認錯了,難帶這事兒就沒玩了麼?

孩子這次雖然做的還是不夠好,但他心裡已經有改變的意向了,而翻舊賬,無疑是一盆冷水,狠狠地澆滅了孩子“洗心革面”的積極性。

8.吃飯:倒胃口的“餐桌教育”
輕鬆愉悅的進餐環境,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保證,而爸媽在飯桌上又是問成績、又是絮叨孩子的錯誤謬誤,會讓一場晚餐變得糟糕無比,一朝一夕,孩子對跟家人一起吃飯簡直沒什麼好感,甚至會引發一些心理問題。
9. 家務:拒絕孩子的熱心幫助
媽媽在炒菜時,有人敲門,媽媽趕緊去開門了。在寫作業的孩子看見了,怕糊了過,就跑到廚房幫著翻菜,一不小心翻出來一些。媽媽回來時,沒好氣地說:“怎麼哪都有你一腿?趕緊寫作業去,別給我添亂……”

做家務這些事,孩子一入手下手肯定不在行,犯些低級失誤在所難免,但是,你要看到孩子想為家庭出點力的熱心啊,這是很寶貴的!

如果你總喜歡給孩子的人心潑冷水,那孩子就會變得愈來愈不願主動幫你,你以後可別怪孩子不懂得替你分憂。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對於我們的言行,孩子們會有樣學樣。所以,從目下當今入手下手,做一個值得孩子學習的父母吧!

轉載自:教子有方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