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恰逢端午,作為一個純乾貨、不敷衍的公眾號,榮媽今天想要圍繞著“端午”這個話題展看,當然本文不只侷限於粽子,還有我能想到的帶著端午標籤的七七八八,事先劇透下,這篇文章舉一反三、信息很雜,雖然很多內容是榮媽借鑑的,但整合起來也是相當費心思的。

首先,榮媽想要科普一下“端午”的起源。在寫這篇文章之前,作為一位無知的吃瓜群眾,我一直以為端午吃粽子的習俗來自於屈夫子投河汨羅江,百姓們不忍其淪為江中的蝦兵蟹將的午餐,所以投粽子以保其身軀的故事。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對這個後人杜撰的傳說深信不疑。然而,其實不是這樣。

聞一多師長教師在《端午考》及《端午節的歷史教育》中詳細論證了端午節是古百越族舉行龍圖騰崇拜活動的節日,端午的歷史遠比屈原時代要早。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中證實,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它是百越族的圖騰。這個部族崇拜龍,以龍為圖騰,他們以“龍子”的身分,藉以鞏固本身的被保護權。古越族先民將部落圖騰繪製在獨木舟上,又划著這種舟去探親訪友,有時大家遇到一起,便會趁興比賽誰劃得快。隨著龍神觀念逐漸成為炎黃子孫共同的意識後,圖騰舟也就演變成了形形色色的龍舟。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江河水裡祭祀龍神(原來粽子投河不是為了屈夫子啊,讓夫子背了這麼多年的鍋也真是辛苦了),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

此外,除起源於南方的端午龍舟競渡之俗,北方還有把農曆五月五日視為“惡月惡日”的習俗。時值農曆五月,正是仲夏疫厲流行的時節,俗稱“惡月”(也稱“毒月”),而端午節這一天則被認為是“惡日”,是“諸蟲百毒盡消滅”的傳統節日。因而端午節又被注入了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形成了如喝雄黃酒、帶驅蟲香囊、門前懸掛艾葉等風俗,可以說現行的端午節風俗可謂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

至於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一說,起源於南北朝時代,南朝梁人吳均的《續齊諧記》及宗檁《荊楚歲時記》中均有記載。但是,屈原本人也在《楚辭・涉江》中寫過反映競渡的文辭:“乘�z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朝發枉渚兮,夕宿辰陽。”屈夫子所乘的這種狹長而輕小的�z船實質上就是當時競度所用的船,我們是否是可以認為端午賽龍舟這一項跟屈原投江木有關係呢。而“粽子”一詞早在東漢的《說文解字》裡就已經出現。

”粽“古時寫作”�F“,意思是”蘆葉裹米,作弄切“,也就是說早在屈原趨勢400年前吃粽子的習俗就已經產生了。因此,無論是粽子還是龍舟的習俗都早於屈原時代就存在,可見紀念屈夫子其實不是端午節的開端。此外,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紀念屈原說不過是廣泛流行的一種,在其他典籍中還有紀念伍子胥說、紀念介子推說、紀念曹娥說等等,說法甚多,因此學術界普遍認為“歷史人物紀念說”屬於後世杜撰,不足為信。

由此可知,端午節原本是吳越先祖拜祭龍神的節日,並不是是紀念屈原。然而,我為何非要弄清楚端午節究竟是紀念啥子的呢?因為小破孩兒們終歸有一天會問我:“一無所知的麻麻,為何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

如果我說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其實也未嘗不可,究竟��結果也能夠順便進行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嘛,但是說老實話,百姓們為了魚蝦不以屈原為食而向江裡投擲粽子這件事,在我小的時候其實也是特別很是困惑的,在我幼小的心靈裡一直是覺得特別很是荒謬的,為何一定要往江裡扔粽子?直接扔米不是省事的多?憑我對大榮這個耿直boy的瞭解,他很有可能說出:“媽媽說的不合錯誤,小魚是吃魚食的,不吃粽子!”或者說:“那小魚怎麼剝粽子葉?”之類噎死人的第二題,一旦這樣的問題拋出,那我也只能尷尬地笑笑結束這個話題。更何況,如果熊孩子問我:“麻麻,那屈夫子都投江了,人們為何還要划龍舟?一邊敲鼓一邊劃,難道不是慶祝麼?”我小時候就這麼想過,不過我很有眼色的沒有問過榮姥姥,不然她說不準會氣急敗壞地讓我一邊哪涼快哪呆著去。即便是目下當今,我思索再三,也沒辦法自作掩飾地講給大榮聽,更何況目下當今的小破孩兒,比榮媽那會兒只知道和泥巴笑嘻嘻難唬弄多了。

因此,為了不被小破孩兒窮追猛問以至於最後只能窘迫地說一句:“傳說就是這樣啦,媽媽也是耳食之聞噠~”,為了維護一個一無所知的全能媽媽形象,所以我覺得特別很是有必要把端午節究竟是個怎麼回事弄清楚,你們覺著呢?

-----我是正經端午節應景內容分割線------

作為一個育兒公眾號總不克不及全篇講歷史故事吧,既然端午要吃粽子,所以我就來說說小破孩兒究竟能不克不及吃粽子。

粽子是用糯米摻雜豆子、蜜棗、豆沙、肉類等餡料製成的。糯米,北方又叫江米,勁道軟糯又有嚼勁,真的是入口極好的風味小吃材料。但是,它有個致命的錯誤謬誤――很難消化。大米的澱粉以“直鏈澱粉”為主,只有約20%是“支鏈澱粉”,而糯米的澱粉幾乎100%為支鏈澱粉。人的腸胃很難將支鏈澱粉變成細碎狀態,消化液裡的消化酶也難以與它接觸,因而人們在吃糯米制成的食物會感覺消化不良,特別是對於腸胃功能羸弱的小孩子來說,更是不容易消化的食品,因此,穩妥起見,1歲半以前,是不宜給孩子吃粽子的。也就是說,李依依不克不及吃。

那麼,一歲半以後呢?雖然說糯米難消化,但對人體是無害的,對於腸胃功能發育健全的孩子,比如現今2歲2個月+的李大榮,想要讓他感觸感染一下粽子的香味和節日氣氛的話,還是可以吃一點的,但也要淺嘗輒止,吃太多還是會有消化不良的隱患。

小破孩兒不是不克不及吃,一嘗粽香的同時媽媽們還可以採取一些些輔助措施,此外有些注意事項還是要說一下:

1、粽子配白蘿蔔,雖然這個搭配榮媽聽著都不怎麼有食慾,但白蘿蔔具有清爽理氣利溼的作用,跟粽子一同食用可以促進消化。

2、如果白蘿蔔不好接受,也能夠讓孩子搭配水果、蔬菜等高纖維的食物同食,這樣可以增加腸胃蠕動幫助消化。但是不克不及吃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類,比如西瓜,否則容易造成腹瀉或腹痛。

3、如果嫌粽子配果蔬還是太麻煩,弄不好地雷又多,那麼還有一種更簡便又安全的辦法――吃粽子蘸白糖。糖對黏液有稀釋消化作用,可以保護胃黏膜、保護脾胃,中醫認為,糖有補益和中作用,所以蘸糖吃粽子是完全可以的。而且,小破孩兒們對於白糖一定是來者不拒噠。

4、如果嫌糯米不好消化,也能夠在其中多摻雜一些別的容易消化、幫助腸胃蠕動的食材,比如大米、比如各種豆子、雜糧、山藥等等,同時也能增加粽子的不同風味。

5、粽子要加熱後再給孩子吃,涼粽子口感硬也更難以消化。

6、晚上不要給孩子吃粽子,尤其是睡前兩小時,飽脹感會影響孩子的睡眠,而且臨近睡覺,粽子還沒有消化就入睡對腸胃也不好。

--------我是吃別人家的粽子學怎麼包分割線---------

首先聲明,由於家裡新添成員李依依統統都是一團糟,所以榮奶奶沒有時間準備端午的粽子事宜。上圖的粽子是大榮好朋友兼同班同學妙妙……的爸爸包的,熱情的妙媽特意分給我家幾個。妙爸是出了名的心靈手巧,榮媽是個手殘,所以只有望洋興嘆和埋頭苦吃的份兒了。所以說這個年頭,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像我這樣啥都不會的,反而可以白吃白喝不用出力,哇哈哈~

其實包粽子其實不難,雖然我不會,但是尋著粽子葉的摺痕,我們還是可以或許還原包粽子的手法的。

準備工作很簡單,但問題是粽子葉從何處來?現如今網上沒有買不到的東西,點點鼠標就可以搞定。這樣真空包裝的粽葉可以放很久很久。圖為在妙爸給我展示的粽葉,用的時候開包浸溼就行。此外,糯米、棗、豆子等都要浸泡。

妙爸的粽子我才拿回來就被榮奶奶如飢似渴地打開吃了一個,得益於此,我才可以解開包粽子的手法之謎。先用粽葉的一頭折出一個漏斗形。然後往裡面裝滿放米和其他餡料。我記得小時候看姥爺包粽子他總是習慣於先放一顆棗堵住漏斗的最下方,這樣可以防止漏米。

糯米和其他餡料裝好後,將剩下的長的部分的葉子蓋住,餘下的尾部對摺。

將對摺好的粽葉尾部沿著粽子的形狀摺好繫帶就行啦。如果明年有機會,榮媽想要帶著大榮一同跟榮奶奶包粽子,究竟��結果自己準備的材料更安全,餡料也更豐富。在此我要特別感謝妙媽的大方饋贈,妙爸的無私奉獻。

-------我是端午節除吃粽子還能幹點啥?分割線-------

為了歡度端午節,大榮的幼兒園舉行了端午節主題活動。

早飯就是品種豐富的甑糕。老師把圖晒到幼兒園群裡的時候,我還以為是要包粽子用的材料,一瞭解才知道,原來幼兒園裡給小朋友們做的是“甑糕”。

“甑糕”,是西安的一種特色風味小吃,這種甜品小吃是用糯米、雲豆和紅棗蒸制而成,蒸熟後老遠就可以聞到糯米獨有的香味。榮爸就是甑糕的忠實粉絲,隔三差五就嚷嚷著要吃一回。蒸甑糕的大鍋據說“口闊二尺六,鍋深二尺八,鑄鐵而成”,陝西老話稱此種鍋為“甑”,甑糕即因此而得名。“甑”原本的讀音是“zèng”,但是榮媽自打嫁到西安來就沒聽任何一小我私家叫對過,所有人都管這個東西叫做“jìng糕”,以至於時至今日我都以為它跟西安另外一種糯米小吃“鏡糕”是一回事……許是陝西話讀起來發音差不多的緣故吧,所以目下當今沒有人再管它讀“zèng”了,如果你去回民街說:“老闆來個zèng糕,估計沒有能聽的懂你要的是啥”。

由於甑糕跟粽子的配料和口感幾乎一致,所以老師們就用更好消化的甑糕代替粽子讓孩子們享受端午節獨特的飲食風俗,榮媽特別感謝幼兒園老師的別開生面。

除吃粽子以外,端午節還講究帶香囊驅蟲。圖為老師在給小朋友們講解香囊的做法。讓小朋友自己做香囊想必會是一個特別很是難忘的端午節民俗體驗吧。黃箭頭是認真聽講的李大榮小朋友。

圖為老師們精心準備的製作香囊的材料

香包講究用五彩線製成,甚至於有些特別講究的人家連粽子線也要求是五彩線。五彩指的是青、白、紅、黑和黃色,這五種顏色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還分別象徵東、西、南、北、中,蘊涵著五方神力,可以驅邪除魔,祛病強身,使人健康長壽。

圖為幼兒園小朋友的成果展示秀,這樣應時應景又特別的主題活動真心希望老師們可以或許多多舉辦,有趣又具教育意義

製成的五彩線佩戴時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能夠系在腳脖上,佩戴香囊的風俗習慣就是由起初的佩戴五彩線演變而來的。香囊俗稱香布袋兒,由各種花色的布縫製而成,內裝由丁香、香草、白芷、甘鬆、蒼朮和雄黃等製成的香料粉,用五彩線作索戴在小孩身上,其作用也是祛病避邪。

圖為大榮有模有樣地塞棉花,左下角是大榮放學回家拿回來的成品

在這裡榮媽要說一件發生在大榮身上有關香囊的注意事項。大榮出生的第一個端午節(大榮快3個月的時候),小舅奶曾給大榮買了一個香囊佩戴,原本是好意,但是自打帶上以後,大榮就特別不乖,也不睡覺,總是哭鬧。我們把香囊摘了,大榮就恢復正常了。事後細想,多是香囊的味道太大,令寶寶煩躁不安。所以,榮媽建議,不滿1歲的小奶娃還是儘可能避免佩戴有刺激味的香囊。

圖為大榮和妙妙在幼兒園的端午節主題活動中品嚐綠豆糕

如果你是擔心香囊和糯米的安全隱患可是卻又不想讓孩子錯過端午節的風俗體驗的寶媽,那麼還有一款代表著端午節文化的食品可以測驗考試――綠豆糕。由於綠豆清熱解暑,所以在惡月惡日這一天,很多地方都講究吃綠豆糕,以達到防暑祛病的目的。不能不說,幼兒園的老師們精心設計的這個主題活動打動了我們所有的家長,讓孩子從小接受我們傳統文化的薰陶真是一件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事情,我不能不為大榮幼兒園的老師們點132個贊,在這裡鼎力大舉表揚一番。

闢謠了端午節跟屈原沒半毛錢關係、科普了小破孩兒究竟能不克不及吃粽子、布鼓雷門地介紹瞭如何包粽子,還藉由大榮的幼兒園主題活動介紹其他跟端午相關的事情,榮媽這個文章也算是兼容幷包的有點天馬行空。文章最後我想以哥哥妹妹秀恩愛的體式格局結束,反正這篇文章本就是個大雜燴,好歹也得讓李依依出場一下,究竟��結果過節也有她的一份兒,雖然目下當今的她還沒什麼參與感。

榮:“老妹兒,哥給你看個好東西呀~”

依:“啥呀?”

榮:“綠豆糕,沒吃過吧?”

依:“蝦米玩意?好吃不?”

榮:“好吃啊~可是上面寫了:兩歲以下小屁孩兒不克不及吃……”

依:“納尼?!那你是在逗我咯?”

依:“你這是欺負我不認識字是咋地?我就要吃!”

榮:“那好吧!別跟嗎說是我給你吃的啊~”

依:“我滴哥啊~包裝紙倒是先拆一下啊!”

榮:“逗你玩呢~本來壓根也沒想給你吃~”

依:“哥哥賴皮!我告訴爸爸讓他來收拾你!”

榮:“好啦好啦,急眼啦~刮個鼻子,表調皮哈~”

榮:“乖啦~依依沒有牙啦。哥哥拉個手手,表鬧脾氣啦~”

依:“……”

榮:“來,哥哥親一下,表生氣啦!綠豆糕明年一定給依依吃哈~”

榮媽和兩個活寶祝大家端午安康!

-------------------------------------------------------------

關注【榮榮媽養兒記】同名微信公眾號(亦可搜索微旌旗燈號【rongrongma0314】)

更多精彩的育兒文章等著與你分享。

這是一個充斥著我節操晒娃+無底線黑爹的非典型奇葩公眾號,篇幅沒譜、題材沒準、尺度是個謎,但我能保證的是,100%榮媽原創出品、私家育兒乾貨、老少無欺,總有一篇是你絕對用的上的實戰育兒經!

轉載須徵得本頭條號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