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發熱(fever)是指體溫超過正常範圍高限,是小兒十分常見的一種症狀。在多數情況下,發熱是身體對抗入侵病原的一種保護性迴響反映,是人體正在發動免疫系統抵抗感染的一個過程。發熱越高,說明人體的反抗能力越強,但其實不意味著疾病越嚴重。一些寶媽媽們,特別是初次當寶媽,沒有育兒經驗,發現寶寶發熱,從容不迫,七手八腳,而也些寶媽,對發燒的危害重視不夠,處置懲罰不當,處置懲罰滯後,使寶寶遭受了很多沒必要要的罪。所以準媽媽或者寶媽們,對小兒發燒的緣故原由機理、初步判斷和處置懲罰方法一定要充分了解。

一、小兒發燒

點擊播放 GIF/13K

正常小兒腋表體溫為36℃~37℃(肛表測得的體溫比口表高約0.3℃,口表測得的體溫比腋表高約0.4℃),腋表如超過37.4℃可認為是發熱。

在多數情況下,發熱是身體對抗入侵病原的一種保護性迴響反映,是人體正在發動免疫系統抵抗感染的一個過程。發熱越高,說明人體的反抗能力越強,但其實不意味著疾病越嚴重。體溫的異常升高與疾病的嚴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發熱過高或長時間發熱可影響機體各種調節功能,從而影響小兒的身體健康,因此,對確認發熱的孩子,應積極查明緣故原由,針對病因進行治療,退燒是關鍵

以口腔溫度為例,發熱程度可劃分為:

低熱 37.3~38℃(99.14~100.4F)

中等熱 38.1~39℃ (100.58~102.2F)

高熱 39.1~41℃ (102.38~105.8F)

超高熱 41℃ (105.8F)及以上

二、判斷要點

判斷寶寶是一樣平常的受涼發熱還是疾病前兆,孩子的精神狀況

是最重要的判斷因素。

小兒的正常體溫可以因性別、年齡、晝夜及季節變化、飲食、哭鬧、氣溫以及衣被的厚薄等因素影響有一定範圍的波動。體溫稍有升高,其實不一定有病理意義。

在小兒體溫升高時,要注意觀察患兒的模樣形狀和舉止。體溫在38℃,模樣形狀呆滯的孩子,和體溫在40℃,但仍然頑皮的孩子相比,前者更值得關注。而機體抵抗力低的孩子,縱使患了嚴重的疾病,極可能也不會發熱。

所以只要孩子發熱時精神不是很差,溫度沒超過39℃,家長也能夠自己觀察處置懲罰。

孩子發燒有個規律:如果發燒時四肢舉動冰冷、面無人色,則說明孩子的體溫還會上升;而如果孩子四肢舉動變暖,出汗了,就說明體溫不會再上升。

三、處置懲罰方法

1.一歲半以內的嬰幼兒,前囟門還未完全閉合,家長可以在孩子睡著後,用手心捂住孩子的前囟門,一直捂到孩子的頭微微出汗,這時候再看小嬰兒,鼻子通了,呼吸平穩了,溫度也降下來了。這時候,家長再把寶寶叫醒,多給喂一些溫開水或紅糖水,寶寶很快就可以恢復如初。在給寶寶用手心捂前囟門時,家長千萬不要著急,最好是由孩子爸爸來操作,男士的熱量大,寶寶容易出汗。

2.多數孩子還是受涼感冒引起的發熱,發熱時四肢舉動發冷、舌苔發白、面無人色、小便顏色清淡,家長可以用生薑紅糖水給孩子祛寒,效果是不錯的,如果生薑紅糖水裡再加上2~3段切成一寸長的蔥白,效果會更好。若孩子怕辣,可以在給孩子煮的稀飯裡面加上兩片生薑、兩段蔥、幾滴醋,煮好後,去掉姜、蔥,餵給孩子吃,能祛寒、發汗,退熱的效果不錯,孩子也願意吃。家長可以一天給孩子喂2~3次,孩子退熱後就不要加蔥了,舌苔不再發白時,姜也能夠不放。

3.如果孩子發燒時四肢舉動不冷,但面色發紅,咽喉腫痛,舌苔黃或紅,小便顏色黃、氣味重,眼睛發紅,則說明孩子身體內熱較重,就不克不及喝生薑紅糖水了,家長應該讓孩子大量喝溫開水,也能夠在水中加少量的鹽,衝成淡鹽開水給孩子喝,能消內熱。孩子只有大量喝水,多解幾次小便,讓身體的內熱隨著尿液排出,體溫才會下降,上火的症狀也才會好轉。

4.如果孩子白天、晚上都發熱,則說明體內有內熱或炎症,家長可以用苦瓜切成薄片,取10片,加水煮5~10分鐘後給孩子喝,一天2~3次,到孩子白天不發熱時,就不要再喝了。同時儘可能給孩子多喝水,吃新鮮的水果,飲食要相對清淡,不克不及吃魚、蝦,只能吃其他肉類及蔬菜。

5.如果孩子白天體溫正常,一到傍晚就升高,到早晨又退熱,說明孩子發熱是身體內寒重及虧虛引起的,這時候仍要給孩子喝生薑紅糖蔥水,最好再配合艾葉水泡腳祛寒,而且可讓孩子喝肉湯和淡淡的雞湯,固元膏可以一天吃2次,一次小半勺,給孩子及時補充營養,同時讓孩子多喝水。

6.對於2歲以上的孩子,家長可以幫孩子按摩。先搓孩子的腳心,把熱往下引,等腳搓熱了,再搓小腿,上下來回搓,把小腿搓熱後,再搓孩子的小手、胳膊、後背和耳朵,最後搓孩子頭頂正中的百會穴。 家長在幫孩子按摩時不可太用力,要輕輕地搓,搓的速度不克不及太快,要一下一下慢慢地搓,不克不及著急,一邊搓,一邊讓孩子多喝些溫開水。如果孩子燒還不退,可用溫水把孩子全身擦一遍,用毛巾把孩子的皮膚擦紅、擦熱,讓孩子的身體自行散熱。 如果孩子還是四肢舉動發涼,則說明受寒較重,家長可連氣兒給孩子多喝幾次生薑紅糖蔥水,這樣處置懲罰後,孩子多半都能降溫。 家長們需要注意的是,喝蔥姜紅糖水加按摩治療發熱時,要先喝蔥姜紅糖水,然後再按摩。 上面說的是家長可以自行處置懲罰的小兒發熱,但是有些情況是必須送醫院的。

四、送院治療

一旦發現孩子有以下症狀,寶寶多是孩子患感冒,或者是其他的疾病,需及時送到醫院

1.高燒39.5℃以上。

2.孩子已不克不及喝水,或出現驚厥。

3.孩子精神差,嗜睡或不容易叫醒。

4.孩子呼吸時有喉喘鳴聲。

5.感冒後孩子呼吸加快(2個月以下的小嬰兒呼吸次數每分鐘≥60次,2個月至1歲的兒童每分鐘呼吸≥50次,1~4歲的兒童每分鐘呼吸≥40次),可能引發了輕度肺炎。

6.孩子呼吸加快並出現上胸凹陷(指孩子吸氣時胸壁下部凹陷,這是由於肺部組織彈力差,吸氣費力所致;若孩子吸氣時僅有肋間或鎖骨上方軟組織內陷,則不是胸凹陷)。有此特徵說明孩子已經出現了較明顯的呼吸困難,多是重度肺炎。

四、退熱處置懲罰

發燒是人體的國防系統和外來入侵的病原作戰的結果,發熱越高,說明人體的反抗能力越強,但其實不意味著疾病越嚴重。

三個月以下的嬰幼兒由於免疫功能尚沒有發育成熟,抵抗力不強,即使有嚴重的肺炎,也很少高熱。

常見的高熱例子就是幼兒急疹,這個疾病多發於6-9個月的嬰兒,體溫一樣平常都在39度以上,高燒三天。但孩子的精神一樣平常很好,72小時體溫的消退,顏面軀幹出現紅色皮疹,2-3天皮疹消失痊癒,幾乎沒有任何後遺症。 同時發熱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發燒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長繁殖,減少對人體的破壞。大部分病原微生物最合適的生長溫度就是37度,溫度升高,病原繁殖能力會明顯降低。不要著急把體溫減至正常! 高熱也有其不好的一面,可以引起機體代謝障礙和各系統功能紊亂,導致重要器官的損傷。由於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夠完善,尤其是5歲以下患兒在發熱時易發生驚厥,從而對大腦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

故對小兒發熱,尤其是高熱應及時予以退熱處置懲罰。

是不是使用退熱藥物

1、如果體溫低於38.5℃,精力旺盛,精神好,不需要使用退熱藥物。

2、如果體溫超過38.5℃,熱面目面貌、煩躁、精神不好,就需要馬上給與退熱藥物。

3、當體溫超過39℃時,容易誘發高熱引起的驚厥,必須馬上使用退熱藥物。

退熱藥物的選擇

世衛組織建議2個月內的嬰兒禁止使用任何退熱藥品。

1、如非必要宜採用用中藥進行清熱解毒,如小兒的雙黃連等清熱解毒製劑。

2、服用退熱藥,可以選用選擇兩種不同成分的藥物,比如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給孩子退熱,可以選擇兩種藥物交替使用。這樣不但減少每種藥物24小時內使用的次數,還能減少藥物的副作用。在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後4小時可選擇布洛芬,使用布洛芬後6小時可選擇對乙酰氨基酚。當孩子服用一種藥物如果在5分鐘內出現嘔吐,應該選擇另外一種藥物。

3、如果孩子不克不及耐受口服藥物,可選擇直腸內使用的栓劑。

4、退燒藥只能暫時緩解病情,只是起到退燒的作用,不解決根本問題。如果小兒發燒體溫不高時(38.5度以下,有發熱驚厥史的幼兒38度以下)可以採用物理降溫,用40度左右的溫水擦拭幼兒的手心、腳心、腋窩、大腿根部,並用毛巾覆頭。

退熱時要多給寶寶喝水

即使藥物選擇正確,劑量也適當,但要想達到理想效果,還要讓孩子攝入足夠的液體,這樣才能保證機體經由過程散熱達到退熱的效果。對於大便乾結的,還可以通便清火,甚至給與溫鹽水灌腸降溫。

幼兒生病期間的飲食以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如麵條、菜稀飯等,可以吃雞蛋羹、豆腐,少吃肉類食物。喝牛奶時可以往裡對一部分水加以稀釋,讓幼兒更多的攝取水分,利於排毒。

家長太過緊張會給幼兒造成壓力,不利於病情的恢復。多給他喝水,最好採取中藥治療,用中藥進行清熱解毒,如小兒的雙黃連等清熱解毒製劑。

物理方法降溫安全又有效

1、退熱貼的退熱功能主要是物理降溫,跟敷冰毛巾、枕冰袋等方法類似,但其使用起來更方便

2、對於高燒持續不退的,可以選擇溫水浴,這是目前普遍認為最好的辦法。

不可隨意馬虎打點滴

不要隨意馬虎打點滴,那樣會損傷幼兒的血管,而且藥物還會殘留在幼兒的血管內。

結語:小孩發燒大多是病毒引起的,病程一樣平常在3到5天,視小孩的身體狀況而定。身體素質好的3天左右就會好轉,身體素質不太好的需要一週時間才能恢復。這期間會反覆發燒,這是由於病毒在體內釀成的,屬正常現象,家長沒必要過於著急,要保持鎮定。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