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媽咪讀呀 心理原創

作者系美國正面管教協會認證講師

小小費第三次哭時,媽媽終於不由得走出房間。為了趕一個文稿,媽媽不能不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但似乎,小姨和小小費相處得其實不愉快。

小姨見媽媽一臉疑惑,“惡人先告狀”:“小小費把積木全都裝在桶裡,又嘩啦嘩啦全部倒在地上。接著又把剛才的事情重複一遍、一遍。我覺得這太無聊了吧,就按住他的手,說我們玩點別的吧。說實話真看不懂重複裝積木有什麼意思。但是他一定要那麼做,在我們背道而馳的目的中,他以哭來表達不滿。”

小姨做了一個很無奈的表情。

重複做同一件事?媽媽瞬間理解�⒗聿橇耍�這是小姨的認知和嬰幼兒認知發生了巨大矛盾。

仔細觀察,我們的小寶寶是否是很喜歡做同樣一件事?重複地做。

童童媽回憶:我給兩歲半的童童講《白雪公主》,不下50遍了。她每次都要求我講,幾乎能達到糾正我念錯的程度。每次聽,她都似乎發現了一個興趣點。第一次聽,她記住了白雪公主烏黑的頭髮。第二次講,她對毒蘋果產生了興趣。

Lisa媽說:Lisa有一天對餵魚很來勁,一次又一次要求我抱著她餵魚。魚都快被撐死了,我拒絕她以後,她竟然用大哭來抗議。我不理解�⒗聿撬�為何重複地做這件事!

曉曉媽:我也很納悶,曉曉看繪本,就只執著地、重複看同一頁,別的彩圖她都不感興趣。要知道看同的一頁都看得我要吐血了,她還是隻看那一頁,重複看也不膩。

問題來了,嬰兒為何喜歡重複做事?

教育家蒙臺梭利觀察發現,重複做一件事,就好像兒童的智力體操。在兒童意志力形成的環節中,要經歷3個重要階段,反覆操作是其中重要的一環。玩具重複地玩、一本書反覆聽、重複一個動作,在成人眼裡相當無趣的事情,卻使兒童感覺到獨立和力量,並使其內心充分的滿足。

你的寶寶如果熱衷於做同樣一件事,太棒了!這說明他已經能相當程度地將注意力集中在一點。學者稱為“注意力集中”。幼兒用這種“注意力集中”訓練自己,使自己能控制行為和自身之外的物質世界。

用重複的體式格局不斷強化兒童智力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不是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

這就是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同理,在嬰兒時期,家長可以充分利用“重複練習”理論,訓練孩子的智力。

兒童智力,往往施展闡發為手和語言。心靈手巧就是這個意思。因而,重複聽、說、讀、畫,以及所有重複性的勞動都是促進心智發展的運動。

在寶寶能自己獨立閱讀之前,你一定會發現,每一個孩子幾乎都要求父母講同一個聽過的故事。甚至你會驚訝地發現,重複背誦一首唐詩給孩子聽,會漸漸展現出巨大的優越。

樂樂媽說:我喜歡讀唐詩給孩子聽,重複讀幾首。當孩子上小學以後,他的語言韻律感和作文的流暢程度經常得到老師表揚。

這是有道理的。重複講、重複聽,讓孩子逐漸掌握繪本、詩歌中的詞句,使一些優美的語言在記憶中得到反覆強化,並積累一定的語言經驗。

有一天,當孩子在自編故事或者寫作文時,以往儲存在腦海中的語詞語句,就可以自然而然遷移到新的故事中。這是一種人與生俱來的天賦,也是一種後天可以強化的事情。

如果,想造就一個天才寶寶,不妨重複地給他講故事,給未來的他提供一個語言表達的素材庫。想成就一個音樂家,不妨雷打不動地天天放交響樂。同理,畫家、翻譯家……都是可以經由過程後天的強化訓練的。

讓寶寶們為之著迷的重複瑣事似乎隨處可見,把瓶蓋擰下來再蓋上;反覆地打開遙控器電池、又關上;打開房門再關上等。這些行為都不具備任何目的性,它們對兒童來說是一種天然的吸引力。

如果我們誤讀了這些枯燥、簡單、浪費時間的行為,就容易和寶寶們發生衝突。成人總有一種“最大效益法則”的思想,無法忍受孩子付出努力卻沒有收效,就不由得想幹預干與什麼。

退一萬步說,如果實在理解不了孩子的行為,在沒有安全威脅的狀況下,就去尊重孩子的選擇吧。實在看不慣想幹預干與,就在心中默唸“一萬小時定律,我的寶寶是天才,哦也”。

轉載須徵得本頭條號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