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

兒童往往經由過程分享玩具入手下手人際關係的試探,經由過程相互交換玩具,或把玩具借給對方去玩,來試著設立建設這種關係。但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定會出現摩擦的問題,如何處置懲罰和化解其中的衝突和矛盾呢?我們來看看這位媽媽的做法。

作者:Kelly

每週日哥哥(我家老大)都去圍棋教室下圍棋,上週他帶了一個玩具過去,我去接他下課的時候卻看到這樣一幕:

哥哥正在追著一個比他大兩三歲、個子大半頭的男孩,想要回他的玩具,可那個孩子就是不給,他心裡不高興,卻又迫不得已,只好去玩不遠處的旋轉木馬。

那個男孩見狀,先是將他的玩具藏起來,然後又跑過去找哥哥:“我推你玩木馬,好不好?”哥哥明顯有些不快,甩下一句“隨便!”就再次走開,去玩滑梯了。

這時候男孩的媽媽過來接他,我過去提醒哥哥,“去找找你的玩具在哪兒?”哥哥聽後跑去問那個孩子,男孩告訴他玩具被藏在“小樹林”裡,然後就走了。哥哥後往來來往找了半天,一直沒有找到,特別不開心。

目睹了整個過程,我能感觸感染到哥哥內心的不利落索性,我也不克不及確定,他是不好意思找小夥伴拿回玩具,還是不敢和高他半頭的人爭搶。我走近哥哥,試探著和他溝通――

“剛才你將玩具分享給小朋友玩了,是嗎?”

“是的,我借給他了,可是我找他拿回的時候,他不願意。”哥哥苦惱地說。

“那你怎麼做的?”

“我就追著他要,可我追不上。”哥哥皺了一下眉頭。

“後來呢?”

“後來,我就去玩滑梯了。”

“那目下當今玩具找不到了,你覺得可惜嗎?”

哥哥點點頭。

“那下次再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打算怎麼辦呢?”

哥哥看了我一眼,低下頭沒說話――他不知道如何處置懲罰類似情況。

這讓我想起以前看過的《捕捉兒童的敏感期》這本書,書上說要讓兒童把人際關係的敏感期發展好,就要讓他完成這樣一個週期――在這個週期中,給孩子空間,讓孩子自己處置懲罰問題,直到孩子需要成人才介入。但介入的時候其實不是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而是要傾聽孩子,讓孩子說出他們的糾紛,讓他們自己找出關係中存在的問題。

具體到這次的搶玩具事件,我認為重要的是讓孩子在學會與人分享的同時,還能發展和保持獨立的自我意識。以我的經驗,每次遇到類似事件,都可以從心理和行動兩個層面入手。

在心理層面,首先是讓孩子遵從自己內心的感觸感染。引導孩子去覺察自己內心的感觸感染,對當前的情況做出判斷。例如,小朋友想借我的玩具玩,我是否是願意分享?如果願意,就借給小朋友;如果不願意,就能夠不借,而不是勉強自己。

其次是聯結他人心靈的能力。父母要給孩子創造交往機會,鍛鍊孩子識別他人感觸感染和需求的能力。例如,經由過程小朋友借玩具的過程,在交往中識別他人的需求,感觸感染他人想玩自己玩具的渴望心理,學習理解並做出應對。至於願意分享或不願意分享玩具給小朋友,參照上一條。

最後,讓孩子自己面對結果。小朋友如果願意順利歸還玩具,那就雙方開開心心,擁有一次成功的交往經驗;但如果碰到不願意歸還玩具的小朋友,孩子可能會產生困惑――正如哥哥遇到的情況,我能看出他有些煩惱和無奈,卻因為不知道該如何處置懲罰這個棘手問題,而選擇不去理會它。

在行動層面,我給了哥哥這樣的建議――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可以分三步走:第一,大聲地告訴對方,你要回家要收回玩具請他還給你;第二,如果沒還,而且有老師在場,就請老師幫忙解決;第三,如果還是不還,你可以動手去搶回來!

為何給出這樣的建議?因為我看重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對於這個成長過程當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孩子是經由過程處置懲罰交往中的各種問題,從而設立建設人際關係實踐的。

在上面這種情況下,動手搶也是孩子交往的一種模式。經由過程體驗爭鬥、主動與被動、控制與被控制,並且在這樣的過程當中磨合,孩子最終將找到一種擁有自我獨立且和諧的人際關係。當然,前提是場景條件適合,並且整個過程需要有父母的正確引導。

至於說搶的結果怎樣呢?可能搶得回來,也可能搶不過人家,但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作者谷利,曾是外企經理,現是一對兒女的媽媽,頭條號簽約作者,認同“父母的成長從陪伴子女的成長入手下手,且父母的成長應先於子女的成長”的理念,並在努力實踐中。)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