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2011年1月30日,合肥,盛海琳給孩子戴上剛剛買來的新帽子,還有幾天就是新年,這是孩子們的第一個春節。

2013年9月8日,合肥,盛海琳牽著孩子,邊走邊聊。

2010年5月,合肥,盛海琳出現臨產徵兆,到醫院待產。

2010年9月2日,合肥,100天的智智(左)、慧慧。

2013年9月7日,兩個小傢伙快樂地跳舞。

2013年12月,合肥,智智、慧慧常為一件事爭,彈鋼琴也一樣。

對話人物

盛海琳 64歲,退休前為合肥某醫院院長。1980年, 31歲的盛海琳生下女兒婷婷。2009年正月初五,婷婷與丈夫回老家當晚,兩人煤氣中毒去世。

2009年10月13日,盛海琳進行試管嬰兒手術,醫生將3個受孕成功的胚胎,移植到她的體內。

2010年5月25日,雙胞胎女兒智智、慧慧提前40多天降生,盛海琳打破生育極限,成為中國最高齡產婦。

為了撫養一對女兒,如今,64歲的盛海琳主要工作是到全國各地做營養健身講座。新京報記者 賈鵬

對話動機

盛海琳60歲決定生子,如今,雙胞胎已經3歲半。從喪女到重新生子,她經歷了從絕望到重生的心理過程。新生的女兒對她來說意味著活下去的力量。她努力賺錢,期待給孩子的未來一個保障。她告訴失獨群體,她的經歷很難複製,她希望失獨母親能堅強地活下去。我們採訪她,還原她決定的過程和她一路走來的艱辛,以及她對未來的期待。

【決定】

“孩子意味著女兒的重生”

新京報:當時已經60歲了,可能很多人不克不及理解,為何一定要生一個孩子?

盛海琳:對我來說,是為了生命的延續,也源於對大女兒的愛。

新京報:太想她了?

盛海琳:她是我的驕傲。我家是軍人世家,在當時的條件下我們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她,所以從小衣食無憂。她也特別聽話。

新京報:女兒離開後,你的狀態是什麼樣的?

盛海琳:我想過死。連墓地都買好了,在她旁邊。因為墓地有升值空間,墓園考慮我的年齡不願賣給我,後來我求他們,女兒沒了,我也活不長了,賣給我吧,10萬塊錢買了那塊墓地。

新京報:測驗考試過其他方法走出這種困境嗎?

盛海琳:我曾經想過代孕,也想過領養,打德律風給安徽、北京、四川當地的孤兒院,但打了很多多少沒有合適的。

新京報:你覺得自己一定要再有一個孩子?

盛海琳:我不克不及沒有孩子。

新京報:孩子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盛海琳:意味著我女兒的重生,讓我有活下去的力量。對我來說沒有孩子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死。

新京報:你和大女兒說過自己的決定嗎?

盛海琳:你知道嗎?女兒走後在我夢裡出現過很多多少次,我在夢裡和她說過,在墓地和她的遺像說過,我說,媽媽一定把你帶回來。兩個孩子就是答案,她回來了。

新京報:對你來說,母親這個身份意味著什麼?

盛海琳:為了孩子可以受統統苦難,甚至是死也願意。

新京報:有了兩個孩子,又過這麼久,悲痛感減輕一點了嗎?

盛海琳:兩個小的生下來,給家裡帶來了歡樂。但大女兒沒有了,這種悲痛到目下當今也沒減輕。

【再孕】

“最壞的打算就是死”

新京報:沒有發生這件事情之前,你是怎麼規劃之後的生活的?

盛海琳:我喜歡看書。我曾經想等我老了以後,可以坐在家裡的壁爐旁,在搖椅上喝茶,看喜歡的書。我和女兒說過以後爸媽死了,不要買墓地,墓地好貴的,實在捨不得爸爸媽媽就留一點放在花盆,剩下的海葬了吧。但我想了這麼多,怎麼也沒想到,女兒最後走在我前面。

新京報:重新當媽媽,要靠打針吃藥恢復生理機能,在某種程度上,算違背生理規律吧?

盛海琳:當然違背了。當時我絕經五六年,經過治療雖然恢復了,但我的壓力仍然特別大,每次買衛生巾都會哭,因為不知道用命去賭最後會不會成功。

新京報:高齡孕婦要承擔很大風險,尤其到了60歲。

盛海琳:上了年紀的人多少都會有高血壓,孕婦高血壓特別很是危險的,我血壓已經到了170;年輕孕婦懷孕,都可能出現妊娠毒血症,這種病是致命的,高齡孕婦風險更高。孕婦的尿酸高會痛風,很多人到了500多就受不了,我尿酸已經升到了1700。

新京報:我知道,你吃了一些抑制風險的藥,這些藥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盛海琳:大量藥物都有副作用,最大的副作用就是有致癌風險,我除身上沒有長腫瘤,藥物能產生的副作用我全有了。噁心、頭暈、乏力、吃不下飯,一些藥還會導致跛行,我也跛行了。

新京報:懷孕期間有無擔心過自己熬不下去?

盛海琳:沒有過。所有身體上的痛苦悲傷我都能忍受。但很多臨床指標不允許你去忍受,如果忍下去會母子雙亡,這種情況下只能剖腹產,這兩個小的都提前出來了40多天。

新京報:當時最壞的打算是什麼?

盛海琳:最壞就是死,大不了死唄。但是我死了會連累醫生們的,因為他們的壓力也都很大。

新京報:最終怎麼堅持下來的?

盛海琳:胎兒6個月的時候,醫生建議生產,醫學技術對早產兒的存活還是有方法的,但費用太高,每天一針進口藥,一針7000元,再加上其他的費用一天得3萬元。我一聽傻眼了,哪有那麼多錢,所以能堅持就堅持,我多忍一天,孩子就多長一天,就會少花一天錢。

【兩次生子】

“記憶是割不斷的”

新京報:兩次生孩子相隔這麼多年,感覺還是會有不同吧?

盛海琳:有很大的不同。第一次是欣喜,第二次是悲傷。第二次從懷孕到生,我一直在哭,我覺得自己太委屈,本來不該過這樣的日子。

新京報:這一次有悲傷也有快樂?

盛海琳:應該說快樂更多一點,但不是沒有憂慮,憂慮的是孩子以後的成長,這對我來說是個巨大的負擔。

新京報:會減輕大女兒離開帶來的痛苦嗎?

盛海琳:有人問我,生完小的會不會把大的忘了,那怎麼可能呢?我經常看見倆小的做什麼,就會想大女兒這麼大時在做什麼,這種記憶是割不斷的,如果忘了,那我就是老年痴呆了。

新京報:兩個孩子給你帶來的什麼,你覺得是最珍貴的?

盛海琳:對於我來說,兩個生命本身就是最珍貴的,她們給我帶來了快樂和責任,她們和婷婷相比,帶給我生活上的喜悅是一樣的。

新京報:從兩個小女兒的身上,能看到大女兒的影子嗎?

盛海琳:她們倆很多時候都和大女兒很像,比方說大女兒會喝酒,這倆孩子看見父親喝酒也會去嘗。

新京報:兩個女兒取名叫智智、慧慧,有什麼寓意嗎?

盛海琳:孩子剛放進育嬰箱時,起名叫大雙小雙。媒體徵名,徵集了300多個名字,我愛人姓吳,我當時60歲,有人給起名吳花甲;那一年是世博會,又有人起名叫吳世博。後來找了一個方丈給孩子起名叫“尚智”、“尚慧”,意思是“無上的智慧”。

【現狀】

“媽媽要掙錢,不掙錢怎麼行?”

新京報:你目下當今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

盛海琳:之前每一個月都能走十七八個城市,每一個城市都做講座,介紹營養健身知識,靠講座賺錢。

新京報:這麼小的孩子都很想媽媽。

盛海琳:我只有找阿姨。這個年紀帶兩個真是愛莫能助。剛入手下手她們很難過,我每次回家都哭,懂得找媽媽了,一哭就是一兩個小時。孩子經過這個過程,目下當今也適應了。

新京報:適應的只是聚少離多,不是不再想了。

盛海琳:對。德律風裡,她們想我就撒嬌。她們也懂,媽媽坐飛機掙錢養寶寶。目下當今黏阿姨,唱歌唱“世上只有阿姨好”了。但她們還是知道媽媽親,有時會和我說,“媽媽,我長大了,你抱不動了吧”,在這種環境下長大,她們有些早熟。

新京報:每一個月花在孩子身上的錢有多少?

盛海琳:月嫂一個月6000元,再請個阿姨要1500元。給孩子喝進口奶粉,300多塊錢一桶兩個孩子沒幾天就喝光了;尿不溼50多塊錢一包兩天半就沒了。每天要吃飯,還房貸,那時我還沒講課,每一個月都是綽綽有餘。

新京報:怎麼改變這種情況?

盛海琳:孩子不到100天,我就出去掙錢了。戰友說,外面評價我“老太太生了雙胞胎,還要掙錢養孩子,有實力、有能力、有氣概氣派”。我覺得有道理。實力是什麼?就是錢;能力是什麼?能掙錢;我也是個敢想敢幹的人。

新京報:會有人把你誤認為孩子的姥姥或奶奶嗎?

盛海琳:會。一入手下手我還解釋,後來就算了。對我來說,這不是多大的心理障礙。我從懷孕入手下手就有這種心理準備。

新京報:你的身體和精力能承受嗎?

盛海琳:我和孩子講,“你看你每天要吃糖,要穿漂亮衣服,還要喝奶粉,所以媽媽要掙錢,不掙錢怎麼行呢?”

新京報:想沒想過還能這樣繼續多久?

盛海琳:我一天比一天老了,以後把課時減少。找一個當地的工作。少出差多陪孩子;等70歲幹不動的時候,我想寫本書,寫孩子們不知道的事情,我和她們的故事,給孩子多留積蓄。

【啟示】

“我的經歷很難複製”

新京報:會擔心孩子日後的教育嗎?

盛海琳:我也擔心,但我很早就行動了。她們14個月大時,送到了早教班。我目下當今注意保養自己,儘可能不讓她們覺得,媽媽比同齡孩子的母親老太多。

2月份,廣州一對和我一樣的夫妻,就因為無法賜顧幫襯孩子的生活,承受不了撫養的壓力跳樓自殺了,這就是現實。

新京報:你會為他們覺得惋惜嗎?

盛海琳:我只能說,死亡對他們來講是最好的解脫。沒有設身處地的人,不知道老年養孩子的艱辛和無奈。

他們在那種處境下,做出的選擇是對的,雖然孩子以後沒了父母親,但如果不死,孩子越大越會埋怨他們,埋怨他們蒼老、遲鈍,孩子也會對比的,對比之後也會自卑。

新京報:很多失獨母親知道你的消息後,都很關注你。

盛海琳:剛生完,有很多失獨母親找我,問問題,也想做試管嬰兒,但看到我當時情況那麼糟糕―人老帶不動孩子、為了掙錢很少和孩子接觸、孩子心理成長與教育問題擺在面前,一地雞毛,她們嚇跑了。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失獨家庭這個群體?

盛海琳:希望這些母親能堅強地活下去,這比選擇死亡需要更大的勇氣,如果沒有財力和精力,即使生下孩子也很痛苦。最後老人沒養好,小孩也養不好。

新京報:同樣是“失獨者”,你會覺得自己的選擇別人其實不容易複製?

盛海琳:我的經歷不容易複製。這個年紀生孩子養孩子,要有知識儲備,身體要好。要有一無所長去掙錢。我恰恰都有。如果沒有這些條件,生下孩子才是不負責任。

新京報:經歷了大女兒離世和小女兒降生,如今你如何看待生死?

盛海琳:我出生在軍人家庭,以前軍人都說不怕苦不怕死;目下當今我還是不怕苦,但怕死了,我要是死了,兩個孩子怎麼養啊。

新京報:怎樣讓自己儘量陪著孩子們長大?

盛海琳:國外研究報告說,人最幸福是74歲左右,那時該盡的孝道已經盡過,兒女事業和家庭已經穩定,孫輩也已經長大。

如果大女兒還在,我74歲時她已經44歲了;目下當今兩個小的44歲時,我是104歲。不論是科學論證還是實際,人類都有可能活到這個年紀,我是做營養健康的,希望保持好身體,能活到那個年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60母親冒險雙胞胎女兒

    2011年1月30日,合肥,盛海琳給孩子戴上剛剛買來的新帽子,還有幾天就是新年,這是孩子們的第一個春節。 2013年9月8日,合肥,盛海琳牽著孩子,邊走邊聊…

  • 54母親冒險生子

    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昨日上午10時,51歲的靖明華,把54歲的妻子劉洪梅和剛剛出生7天的兒子欣欣從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回了家。…

  • 52母親做“試管嬰兒”

    金華52歲王阿姨 年前生下雙胞胎 幾年前,一場交通事故,奪走了她的孩子。去年3月份,她做了試管嬰兒,順利懷孕。臘月廿九,剖腹產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當時,寶寶們僅…

  • 44母親女兒1年後又懷二胎

    2016年12月30日,山東東營,袁芬和崔高峰夫婦陪著18個月大的女兒在家中玩耍。 今年44歲的袁芬和45歲的崔高峰是山東省墾利縣的一對農民夫婦,2013年冬天…

  • 64高齡產婦生7斤4兩男嬰

    12月28日上午,長春市吉大二院,一位產婦剖腹產生下一個7斤4兩的男嬰,母子均安。讓人驚奇的是,這名產婦已有64歲高齡,她的順利生產,瞬間火爆了長春人的朋友圈…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