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今天我們來說說嘮叨。什麼是嘮叨?話多就是嘮叨嗎?當然不是的。在家庭生活中被稱之為嘮叨的語言通常有以下特點:隨口而出,不斷重複,沒有太多實際的意義,總是帶有很多成人的擔心和焦慮,通常也總是給人帶來負面情緒。具有這些特徵的語言才是嘮叨。

舉個例子來說:當孩子吃飯時,看到孩子吃飯慢,就不停的對孩子說:快點吃,不吃一會兒就沒有了;當看見孩子風捲殘雲大口吃飯時,又會不停的提醒孩子:慢點吃,別噎著了等等。

這些提醒的語言也不克不及說完全沒有意義,關鍵是成人在表達這些語言時是帶有目的的還是隻是說說而己。如果只是說說,但完全不在意語言的結果,就是嘮叨了,而這樣的嘮叨顯然沒什麼實際的意義,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的情緒。

當嘮叨不斷的被加到孩子身上時,孩子的自我體驗會不斷的被幹擾,做事情的興趣也會被大大降低。

舉一個真實的例子,有這樣一個媽媽,帶孩子到遊樂場玩,看到滑梯,媽媽會對孩子說,那邊有滑梯你去玩滑梯吧。當孩子跑去玩滑梯時,媽媽又不停的向孩子喊話:慢點跑,別摔著了;孩子在滑梯附近觀望、遛達時,媽媽又朝孩子喊:滑梯上沒有人,你快點過去滑吧......

這位媽媽在孩子玩滑梯的半小時裡,嘴巴一直沒有停,不停的給孩子各種指令,孩子不聽指令了時,媽媽就特別很是著急甚至走到孩子的身邊嘴巴身體一起指揮孩子。

爸爸媽媽們可以在腦海中想像一下這個場景,如果你是這個孩子,你對玩滑梯還會有多少興致呢?

在這位媽媽看來,總以為小孩子需要媽媽的不斷提醒,好像如果媽媽不克不及時不時的提醒孩子的話,孩子就什麼也做不成。在媽媽的心中孩子是需要她的這些話的,從上面的例子請家長朋友們想一想這究竟是孩子需要還是媽媽需要?我想這個問題是值得爸爸媽媽們反思考慮的。

嘮叨聽起來全是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沒有絲毫的惡意,但是孩子聽到這樣的語言,吸收的是成人對他的控制。

嘮叨之於孩子就如溫水煮青蛙,在孩子小的時候或者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嘮叨讓孩子感觸感染到父母無微不致的關心,是如此的溫暖、舒服;

隨著孩子的長大和環境的變化,嘮叨就變成無形的繩索,讓孩子無法自由的呼吸,孩子的行動、思考受到限制。這些對孩子的傷害可能在孩子長大成人時就會以不同的體式格局全部顯現出來。比如:小學高年級以上的孩子對父母的反抗、叛逆、學習興趣低等等有很大一部分都緣於媽媽出於愛意的嘮叨。

孩子當然不是脆弱到幾句話就受傷了,首先每一個人都有自我修復和自我排毒的能力,對於不喜歡或者不合適的物質、語言身體會用自己的體式格局來保護自己。比如大點的孩子對父母的話不聞不問其實就是一種自我保護的體式格局。

每一個孩子保護自己的體式格局可能不同,但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對不喜歡的事情選擇逃避。(孩子呈現出來的偏差行為大部分都是孩子自我保護模式的一種呈現)。

但是父母需要了解的是嘮叨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是天長日久的負面語言向孩子傳遞,這些語言會一點點的將孩子的自信、責任感、價值感、判斷力等消耗掉。在很長的一段時間父母都意識不到這一點,而當父母意想到這些時,往往傷害己經造成。

對於父母來說,嘮叨往往是一種無意識的語言表達,很多情況下父母覺察不到自己和孩子之間的互動模式己經是在嘮叨模式下,所以入手下手覺察自己和孩子的互動模式是父母首先要做的。

如何覺察自己是否是有點嘮叨呢?

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就是父母和孩子說完話後,觀察孩子的情緒和迴響反映。如果孩子在聽完父母說話後,經常因為父母的語言或指令而不愉快,或者是父母說完話後,孩子無動於中,那父母就是注意了,你的語言對於孩子來說己經是有點嘮叨了。

如果父母己經意想到自己是有點嘮叨,想要減少嘮叨的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如果孩子沒有請求父母幫忙,父母決不主動提供幫助。

不管孩子玩耍還是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時,父母可以在孩子做之前將與安全有關的、劃定規矩有關的事情一次性和孩子講清楚,最好是提前給孩子示範,確定孩子是知道要如何做的。那麼當孩子入手下手去做時,就儘可能的不說話,只是遠遠的觀察就能夠了。如果孩子沒有過來請父母幫忙,父母一定要忍住,只是看,不說話,不代替。

2. 允許孩子犯錯或者說有勇氣看孩子做一些錯的事情;允許孩子的身上有一些錯誤謬誤或者不完善的存在。

反思孩子的行為或者所謂的錯誤謬誤真的那麼重要,真的是無法容忍的嗎?如果沒有那麼重要或者沒有那麼嚴重,父母可以停下來,觀察一下孩子,看看孩子做錯事情後會怎樣?

也許孩子自己做過之後,就可以夠自己找到問題的所在,可以或許探索出正確的做法。沒有哪一個人是完美的,成人也一樣有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謬誤,父母可以或許允許我們的孩子不那麼完美嗎?在這一點上,孩子切實其實可以做為父母的榜樣,不管父母多麼的不完美,在孩子眼裡都是最好的父母。我們的父母可以做到嗎?不管我的孩子有多麼的不完美,但他仍然是你最愛的寶貝。

3. 提前約定劃定規矩往往更有效。

如果孩子確實有一些行為需要糾正,建議父母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小孩子經由過程講故事、做遊戲示範給孩子看正確的做法,大孩子可以經由過程評論辯論的體式格局讓孩子自己總結出劃定規矩、方法等。這樣做孩子會對父母說過的話給予足夠的重視。

PS:這是海默專欄死磕自己服務大家的第393篇文章。

無論待孕、已孕、新晉、待產、已生媽媽,請加早教專家胡海默老師微信970286一起了解寶寶餵養營養照顧護士早教那些事兒。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