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人身安全一直是教養孩子的挑戰課題,「電梯」是最多見的兒童安全狀況題,該讓孩子單獨搭乘電梯嗎?如果與陌生人搭乘電梯該怎麼保護自己?以下歸納簡單的3個原則,讓孩子學會判斷,以及保護自己。
選擇題
狀況:「電梯裡只有自己一小我私家,門快關上時,突然有人按鈕門又重新打開,這時候有位令自己感覺怪怪的人走了進來,這時候候的你會?」
1.馬上離開電梯,不與陌生人單獨搭乘電梯
2.有點不好意思離開,只好硬著頭皮按下樓層祈禱快點到��
3.按下比原先要抵達更低的樓層,趕緊找機會離開
4.離開電梯後,選擇爬樓梯上樓
解答
遇到陌生人要進電梯,只要還來得及出電梯,那麼選項1是最好的做法;若猶豫間電梯門已關上,選項3按下其他低樓層電梯是權宜之計。此外也可與孩子約定,只要是單獨一小我私家時,無論陌生人是同性或異性,都不要單獨在密閉空間,請孩子在大廳或人來人往的樓層等待他人一同搭乘。
----------
若要挑一個最多見的兒童安全狀況題,那麼應該非「電梯」莫屬。不只假日時逛的百貨公司購物中心,平日孩子也可能搭補習班、才藝班以及家裡大樓的電梯,在這小小的密閉空間裡,即使有監視器也無法及時解除危機。最近幾年來電梯裡發生的事故中,除硬件故障引發的安全疑慮,還有多起「單獨與陌生人」搭乘電梯而受傷或騷擾的案件。
首先,我們建議學齡前的孩子絕對不要單獨搭乘電梯,緣故原由是孩子身高不足,發生任何問題都無法順利按鈕通話應變,再多的常識也幫不上忙。因此,讓孩子自己搭電梯的前提是,孩子已有能力選擇任何按鈕。但,即使如此,碰到單獨與陌生人搭電梯情況,成人也可能陷入兩難。
如果有「說不出哪裡怪,就是覺得不太舒服有點害怕」的感覺,也許是重要的保命第六感。特別是我們難以和孩子評論辯論判斷大好人、壞人的標準。
現今許多犯罪案件,多利用孩子較容易相信別人、「不好意思拒絕」的心理弱點,製造許多犯案機會。以電梯情境為例,有心者也可能在某個樓層中途進入。當你一小我私家搭乘電梯上樓,在某個樓層,電梯停下,有「怪怪的人」要進來。該如何應對?
其實處置懲罰原則幾乎相同,以儘速離開電梯為最佳選擇。
也許很多人認為爬樓梯相對安全,然而每一個場域的樓梯間狀況差異甚大,有些大樓雜物堆放,陰暗視線不佳,甚至樓梯間反而沒有攝像頭,成為比電梯更危險的安全死角。若電梯裡的陌生人心懷不軌,也可能在其他樓層離開電梯後潛伏在樓梯間,發生危機時更呼救不容易。
整體情境的思考過程是希望孩子養成「判斷力」,而不只依賴「直覺」。更要突破「不好意思」的心理障礙。
電梯裡的應對情境,需家長視自己居住環境多加解釋,若大樓有管理員且出入份子單純,那麼不一定需要這麼做。在外面的陌生環境時,就可要求孩子多一點戒心。若孩子無法判斷「風險」,那麼我們則可以歸納簡單的原則讓孩子練習:
1.住家的大樓:如果都是純住宅,沒有外人出入,狀況單純些。
2.住商混合的大樓:警衛沒有管制,出入份子較為複雜。
3.沒有警衛的大樓:一樣平常來說出入的人應該多半熟識,一旦有陌生人就應立刻提高警覺。
每一個孩子的個性不同,「弱點」也不一樣,但相同的是面對突發情況時的慌張不安。若我們平常能和孩子預先評論辯論各種情境,依據孩子的迴響反映和能力給出「最實際且做得到」的建議,那麼一旦有萬一,也就可以從平日的默契中尋找解決辦法了。
遇到陌生人要進電梯,只要還來得及出電梯,那麼選項1是最好的做法;若猶豫間電梯門已關上,選項3按下其他低樓層電梯是權宜之計。此外也可與孩子約定,只要是單獨一小我私家時,無論陌生人是同性或異性,都不要單獨在密閉空間,請孩子在大廳或人來人往的樓層等待他人一同搭乘。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
一定要教給孩子!搭電梯遇到陌生人進來怎麼辦?
孩子的人身安全一直是教養孩子的挑戰課題,「電梯」是最多見的兒童安全狀況題,該讓孩子單獨搭乘電梯嗎?如果與陌生人搭乘電梯該怎麼保護自己?以下歸納簡單的3個原…
-
-
-
窮養富養,不如教養!這10條一定要教給孩子!(轉給家長)
人需要有教養,這樣才能讓別人舒服,而你才能融入進社會。但是很多家長的教育體式格局讓孩子特別很是沒教養,下面這三個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 …
-
-
-
這就是教養!一定要教給孩子的25條禮儀
一個孩子的教養,是父母家庭教育成功與否的集中體現。以下是體現教養的25條禮儀,來驗收一下,看看你家的教育成果吧。 01. 問別人話的時候先說“請問”。 03.…
-
-
-
一定要教給孩子:不佔便宜是教養,人情往來是修養!(震驚所有家長)
從小媽媽就會教育孩子不要隨便拿人家東西,因為長大後你就會理解理睬,欠了人情都是要還的。教養,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小故事,聊聊投桃報李…
-
-
-
家長請注意:遇到這4種情況,一定要打孩子!絕對不克不及心慈手軟!
隨著社會的進步,愈來愈多的年輕父母選擇對孩子進行說服教育,而“黃荊棍下出大好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已經逐漸退出現代家庭教育。 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進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