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兒科

健康諮詢描述: 我孩子今年一歲多快兩歲了,這幾天總是感覺他不對勁,不愛吃飯,也不怎麼說話,晚上睡覺睡不好早上起床顯得沒有精神,他說感覺渾身都不舒服,所以帶他去醫院檢查一下,說是患上了小兒腎母細胞瘤,我也不懂這是個什麼病。

想得到怎樣的幫助:如何確認是不是小兒腎母細胞瘤及神經母細胞瘤

現在對於腫瘤的治療多數採取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理論上早診斷、早治療,早中期手術、放化療有少數的根治機會。結合中藥人蔘皁苷RH2可以起到減毒增效的作用手術,放化療以後利用中藥人蔘皁苷RH2能起到一定的預防復發和轉移的作用。晚期患者利用中藥人蔘皁苷RH2扶正固本,減少痛苦。提高生活質量是目前姑息式臨終關懷的有效途徑。現在治療腫瘤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手段可使兩者優勢互補以達到提高綜合療效的目的。
1、手術治療:通常包括根治性手術姑息性手術探查性手術手術適合於腫瘤範圍較侷限,沒有遠處轉移,體質好的病人並且手術危險比較低的患者手術前後需要注意元氣恢復。
2、放射治療:簡稱放療是利用高能電磁輻射線作用於癌細胞適合腫瘤類型對放療敏感的癌症病種。
3、化學治療:是將藥物經血管帶到全身對身體所有細胞都有影響。化學療法為所用藥物都是有害甚至是帶毒性的體內細胞無論是否惡性細胞都受到破壞。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專利為:申請(專利)號:02146552.5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以20(S)-人蔘皁甙Rh2為有效成分的抗癌輔助藥物及應用該藥物具有增強抗癌藥物療效,降低抗癌藥物毒性,預防和治療放化療引起的白細胞降低以及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可用於癌症的輔助治療。目前的治療已經大大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存期,但是在這個世界難題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剖腹時,典型所見,腎母細胞瘤是一個實質,光滑,表面有擴張的側支血管,略帶藍色的球形腫物,部分取代其所發生的腎臟,並使腎臟移位.由於腫瘤被高張力的腎被膜所圍繞,且有脆而易碎,富於細胞的特性,應避免在術前,術中作穿刺或切開活檢,以免種植而播散.為了除外雙側性腫瘤的可能,有時必須進行活檢,尤其是在第2次,第3次手術時,要選擇合適的部位.如果確診是腎母細胞瘤,首先不要慌,一定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做判斷應該如何治療,進行多方面的諮詢.一般不易做手術,特別是腫瘤大的已經壓迫神經或者靠近大血管的情況,建議保守治療,進行食療.
食療法治療腎母細胞瘤
今天我們治療腎母細胞瘤所採取的方法手術和化療為什麼沒有真正的治癒腎母細胞瘤,減輕患者的痛苦呢,人們最終沒有得到康復的真正原因就是體液是酸化的,酸性體液不改變變異細胞也就不會死亡,這就是因為做了手術和化療後癌細胞再度轉移和復發的原因.要治療腎母細胞瘤還得從改善自身的體質開始,從源頭上餓死腫瘤細胞.多吃鹼性食品,改善自身的酸性體質,同時補充人體必須的有機營養物質,這樣才能在餓死腫瘤細胞的同時,恢復自身的免疫力.

腎母細胞瘤不像成人腎胚胎瘤多見有血尿,患兒首先引起人們注意的是腹中有腫塊。腎胚胎瘤可發生於腎臟的任何部位,腎盂常被壓迫變形。腎母細胞瘤的臨床表現並不複雜,而是相當一致的。一般為單側,雙側腫瘤較少見。腫瘤表面光滑、中度硬、無壓痛,在上腹季肋部,可超越中線將腹部內臟推向一側。少數病例可有貧血、排尿異常。偶見有血尿者常有高血壓。
腎母細胞瘤可能由於未分化形成小管和小球的後腎胚芽異常增生所致。腎母細胞瘤增生複合體(nephroblastomatosiscomplex)也可能是Wilms瘤瘤前病變。近年來已確認腫瘤抑制基因WT1與WT2的缺失與部分腎母細胞瘤的發生有關。腎母細胞瘤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瞭,有一定的家族性發生傾向,發生率為1%~2%。也有人認為有遺傳性,一家幾個孩子可先後生長本瘤;Schweisguth報道在600例中,有5對為兄弟姐妹。新華醫院也遇到2對兄弟先後生長本瘤,並遇到一位年輕父親,幼時曾做過單側腎母細胞瘤手術,其子於3歲時也發生了腎母細胞瘤。也有人報道3對孿生兄弟發病。Brown等則遇到極罕見的三代連續發生本病的病例。
以上是對“如何確認是不是小兒腎母細胞瘤及神經母細胞”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小兒腎母細胞瘤有一定的遺傳性,手術治療當發現腫塊後,應該於24~48h內積極地完成各項必要的臨床和實驗室檢查,並做出明確的診斷。腎母細胞瘤應在入院後2~3天內進行手術。若有合併其他疾病者,可酌情推遲手術時間,如伴有高血壓的腎母細胞瘤患兒、偶見併發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肺炎者。對有較廣泛肺部轉移而影響肺功能者應在術前先做放療或化療。對於巨大的腫瘤需在術前做化療和放療,使腫瘤縮小,並可減少由手術時擠壓而產生瘤細胞的擴散,手術時間的選擇要根據腫瘤對放療和化療的敏感程度。
腎母細胞瘤好發於兒童,是兒童第二位常見的腹部惡性腫瘤。98%的病例發生於10歲以下,最多見於3歲以下的兒童,3歲以後發病率顯著降低,5歲以後少見,成人中罕見,約有3%發生在成人,被稱為成人腎母細胞瘤。成人腎母細胞瘤中20%發生在15~20歲,80%發生在30~70歲。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多數為一側發病,3%~10%為雙側,患者雙側同時或相繼發生。腎母細胞瘤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11號染色體上的(位於11p13的)WT-1基因的丟失或突變有關,也可能是由於間葉的胚基細胞向後腎組織分化障礙,並且持續增殖造成的。該病也有一定的家族性發生傾向,因此,有人認為該病也具有遺傳性。

神經母細胞瘤是兒童時期常見的惡性腫瘤。年發病率大約1/10萬,僅低於白血病和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神經母細胞瘤起源於腎上腺髓質,腹膜後,縱膈及脊柱旁交感神經節。75%位於腹膜後,以腎上腺最多,其餘發生在盆腔,縱隔和頸部等。
一、臨床表現
1.患兒出現低熱、貧血、食慾不振、腹脹、腹痛及肢痛等。
2.局部壓迫症狀,由巨大腫塊引起局部壓迫症狀。頸部腫塊壓迫星狀神經節引起霍納綜合症(Hner綜合症:患側面部少汗、眼瞼下垂、眼裂變小、瞳孔縮小);胸部腫塊引起咳嗽、氣短、胸痛;腹部腫塊壓迫出現消化功能障礙;盆腔腫塊壓迫直腸或膀胱,引起便祕或尿瀦留。若腫瘤轉移至眼眶可引起局部瘀斑和眼球突出。骨轉移可出現骨痛、關節瘤,甚至病理性骨折。
根據腫瘤細胞的大小、形態、胞漿內容物、神經纖維的分化等將神經母細胞瘤分為未分化型、低分化型、分化型及神經節細胞型四型。
I期:腫瘤侷限於原發器官。
Ⅱ期:腫瘤擴散於原發器官周圍,但未超越中線,有同側區域淋巴結轉移。
Ⅲ期:腫瘤超越中線、有雙側淋巴結轉移。
Ⅳ期:遠處轉移至骨骼、實質臟器、軟組織或淋巴結。
ⅣS期:病程屬I期或Ⅱ期,有肝、皮膚和骨髓轉移,但骨骼攝片檢查無溶骨性破壞。
【治療原則】
神經母細胞瘤就診時常屬晚期,增加了治療難度。如何治療Ⅲ期、Ⅳ期病例是改善預後的重要方面。近年來強調採用術前誘導化療可使手術獲得成功。因神經母細胞瘤有自愈的可能,不能因屬晚期而輕易放棄治療。
各期治療
I期:切除原發腫瘤,手術完整切除者不需加用化療。
Ⅱ期:儘量手術切除原發腫瘤、術後酌情化療。
Ⅲ期:儘可能切除腫瘤,術中安置銀夾定位,術後化療和放療,腫瘤巨大者,應在術前先行化療。
Ⅳ期:術前誘導化療,病情緩解者進行延期手術,術後化療和放療。
ⅣS期:手術切除腫瘤,術後輔助化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