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心理健康

患者要花錢“買“醫療服務,因此他們對治療結果的態度和預期往往會過高,容易產生矛盾。

我選擇這溫情的科學

在我們的那個年代,高考可選擇的學校並沒有現在那麼多,我也並不清楚大學校園都是什麼樣子。那時考完根據自己的分數填報志願,報醫學類院校其實就是一種突發奇想,是隨機的行為。

學醫有一個跟其他行業的顯著區別:要不斷地學習。因為醫學是一門不斷進展的科學,本身的知識更迭交替速度非常快,幾個月不接觸臨床就會生疏。因此想要在這個行業中生存和進步,就要不間斷地吸收新知識,時刻挑戰自我。

醫學本身不是一門無情冰冷的科學,正相反,它包含著人文精神,處處顯出溫暖。心理學、社會學,文化、宗教等等,都是醫務人員應該懂得,並有意識持續為自己充實的知識。醫生治療的對象是人,人本身是社會中的一份子,他的宗教、文化歸屬、心理感受等等都不可忽視,因此怎能說醫學是一門單純的自然科學呢?所以作為醫生,從人文觀點出發去診治患者,多為患者考慮,這對你的治療是有益的。

治療要靠默契的配合

醫學領域本身即是一個團隊協作的過程,因為所有的治療都無法僅靠一名醫生來完成。比如一些檢查科室,需要護士協助,執行過程非常嚴格。急診科也是如此,急診的很多患者都是危重症,醫生搶救治療時必須需要助手和夥伴。通常我們為一位危重症患者治療的過程需要四五個人,這個時候也是考驗大家協調和配合是否默契的時刻。

醫生也需要體諒

醫患關係的問題有些說來話長。導致現下種種不和諧關係的原因,中國的現行體制不可避免要算作其一。在過去那個計劃經濟的年代,一切資源由政府分配,患者去醫院就診不用支付什麼錢財。當然,彼時的醫療條件落後而簡陋,治癒率相對低下,但是因為沒有多少付出,患者可能就不覺得有何損失,和醫生之間的矛盾就不凸顯。當時的人大概都有那樣一種概念:既然是“白給”的,那也就沒什麼可抱怨的。

改革後的社會進入了商品經濟時代,一些醫學的上游產業,如設備企業、醫藥企業已經融入市場經濟,然而醫學本身,以及包括教育等其他一些領域卻並沒有完全脫離原來的體制,兩種體制在同一市場環境中的交互牽制,導致了矛盾的產生。一方面,患者在藥物和醫療器材方面有了更多的選擇,但是這部分的資金已經不會再由政府來支付,並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其價格也在不斷攀升。我們政府一步步改革,但看病花費卻居高不下,個人的經濟負擔確實很重。這就形成了一種形式:患者要花錢“買“醫療服務,因此他們對治療結果的態度和預期往往會過高,容易產生矛盾。而另一方面,醫院內部還是計劃經濟體制,政府承擔醫院的開銷,同時必然要干涉一些管理問題,又做不到十全十美;但是患者不直接接觸政府,很難意識到某些問題的根源何在,那些不完美被他們看在眼裡,產生的怨氣和憤怒很自然地就容易發洩到每日與自己打交道的醫護人員身上。這種狀況其實也有一種必然性,如果體制不改變,矛盾恐怕短時間內不會緩和。

虧欠家人一分陪伴,感謝家人多分理解

如今年歲漸長,對於業餘愛好的追求也不那麼執著了,閒時呼朋喚友一起小聚,散散心,權當放鬆身心。因為工作忙,家裡的事情我顧得很少。醫務工作者就是如此,在事業上的付出總是更多一些,工作之餘還要出席一些學術交流活動,留給自己的時間少,陪伴家人的就更少。護士們不停地倒班更是辛苦,對家庭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我孩子的照顧、教育,平時就都交給夫人了,都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才能讓我沒有後顧之憂地投入工作。

尊重職業之道,徜徉從醫之路

青年醫生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患者。你的身份不僅僅是一名自然科學家,從事機械般不摻雜感情的理論研究,而是在和人打交道,因此一定要對患者持有重視的心態,將患者視為平等之人。第二,要發自內心地熱愛這個職業,否則很難堅持。總之,從事任何一門職業都是如此,不能只想著從中獲取利益,那樣往往會扭曲自己的心理,讓職業生涯走上彎路。年輕醫生切勿急功近利,把步調放緩,踏實做事,尊重自己的職業,尊重自己的同仁和患者,你的醫路才能走得從容不迫。

作 者/ 於東明 來 源/ 摘自心路醫路®《生死博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