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心理健康

如今,城市生活節奏逐步加快,在生活的壓力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不斷增加,除了重性精神障礙患者外,其餘大多數是抑鬱症、自閉症等精神障礙或心理行為障礙患者。同一片藍天下,他們卻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自身飽受精神折磨,也給家人帶來無盡苦楚。如何幫助這類患者走出陰霾,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話題。

22歲男子在家上網3年多不出門

九江一名22歲男子,將自己關在家中長達3年。3年裡,他僅與網絡為伴,既不出門也不見任何人,知情人透露,這位小夥患有抑鬱症,而家人和他自己可能是迫於社會壓力,都對抑鬱一事相抵觸。知情人說:“男子的許多家人想幫他,只是苦於母親十分被動,不接受別人的任何改善建議。以為只要等下去,兒子總會恢復正常。”就這樣,小夥身患疾病卻排斥治療,其狀況令人擔憂。

對此,九江市一位長期從事抑鬱症疾病研究的“民間專家”曹德法介紹,在現實社會中,類似案例並不罕見,很多人之所以排斥心理諮詢,是因為傳統觀念作祟。將心理問題等同於精神問題,認為有了心理問題似乎是精神有問題了。但是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其實心理問題就像那些生理疾病一樣,本身沒什麼可怕,甚至就像我們稍不小心就患上感冒一樣平常,經過自我調適、心理諮詢或者治療,都可以恢復健康。而只有心理問題嚴重到一定程度時,心理疾病才會轉變為精神疾病。

然而,陽光再美好,需要打開心房才能感受到溫暖,對抑鬱症等心理疾病,一味排斥和規避,終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還可能造成病情的進一步惡化,正視疾病,直面問題才是解決心理疾病的有效途徑。

有效干預能大大緩解心理疾病

如果你患上抑鬱,是否就被宣判患上“精神癌症”呢?答案是否定的,相關心理數據顯示,通過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能夠緩解抑鬱症的相關症狀,其中不乏治癒案例。2013年,本報就報道了曹德法為“口吃”兒子小宇自學心理學的經歷。2012年,曹德法的兒子小宇出現厭學情緒,後來乾脆採取消極的逃避態度。看到兒子出現了這種狀況,曹德法決定消除孩子的心理陰影,同時也要讓孩子變得開朗、活潑。帶孩子看心理醫生的時候,曹德法也學到很多心理輔導知識。在心理醫生的幫助和支持下,他買來《長大不容易》、《拯救男孩》等很多教育學方面的書籍。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小宇走出了心理陰影,終於變得活潑、開朗了起來。目前,曹德法專職向全國各地的孩子治療心理問題。他向潯陽晚報記者講述了目前碰到的困惑和成功治療孩子心理問題的案例,希望家長重視與孩子之間的溝通。

曹德法說,以前他也成功治療過相似案例,九江一名20歲男子,在家1年多不出門,什麼事也不做,也不敢跟人打交道。男子的狀況引起父母擔憂,曹德法聽說後上門看望,陪孩子和他母親聊了2個多小時,曹德法發現孩子很少說話但在用心聽,後面問到一些簡單的問題,他也配合回答。經過治療,一週後孩子出去上班了。

曹德法告訴記者,他希望通過本報提醒一些家長,正視孩子的心理問題,如果發現問題要及時治療。

精神疾病需社會共同關注

今年10月10日是第二十五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是“心理健康,社會和諧”。根據我國部分地區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估算:我國15歲以上人口中,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超過1億人,這一數字說明,精神疾病已越發需要社會共同關注。

專家認為,抑鬱症等心理精神疾病患者雖然沒有傷害他人的暴力行為,但對家人生活的干擾至為深遠。比如,孩子們生長在父母或祖父母罹患抑鬱症的原生家庭,對其未來的一生都有不利影響。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佈的數據顯示,按照國際上衡量健康狀況的傷殘調整生命指標評價各類疾病的總負擔,精神疾患在我國疾病總負擔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過了心腦血管、呼吸系統及惡性腫瘤等疾患。各類精神問題約佔疾病總負擔的1/5,即佔全部疾病和外傷所致殘疾及勞動力喪失的1/5,預計到2020年,這一比率將升至1/4。

因此,精神心理問題與社會安全穩定、與公眾幸福感受等問題交織疊加,精神疾病不僅僅是個體問題,應將其作為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予以重視,全方位關注,全面謀求改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