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心理健康

整理了4位心理學大師對人生各種問題的看法,並寫了自己的感悟,希望對大家有所裨益。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知名醫師、精神分析學家,猶太人,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被稱為“維也納第一精神分析學派”。

1.沒有所謂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認真的成分。

悟>>中國古語有云:良句一句三分暖,惡語傷人六分寒。所以,不但要慎行,還要謹言。

2.精神健康的人,總是努力地工作及愛人。只要能做到這兩件事,其它的事就沒有什麼困難。

悟>>原來,學會去愛人,也是精神健康的一個標誌。

3.1沒有口誤這回事,所有的口誤都是潛意識真實的流露。

3.2有時候,有意無意,脫口而出,卻能帶來損人不利己的後果。

悟>>佛家說的口業,是惡業的一種,惡業還包括身業、意業。口業裡有妄語、綺語、兩舌、惡口。妄語包括謊言、惡口(即罵人的話)、兩舌(也是不實之言,即對人三面兩刀,挑撥離間之類)、綺語(即淫穢的語言,或者其他無禮儀不正經的語言)。

4.人生有兩大悲劇:一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人生有兩大快樂:一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於是可以尋求和創造;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於是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悟>>這說的不正是圍牆效應麼?得不到,被貪婪與念想束縛,得到了,則被不捨與空虛奴役。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得不到,可以讓你有尋求與探索的激情與動力,得到了,可以讓你細品與回味。

同樣的結果,可以是悲劇,也可以是喜劇。所謂的悲喜,捨得,最終的解讀在你自己,而不在於客觀。

2.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曾追隨弗洛伊德探討神經症問題,但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人。

1.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難最多,對別人的傷害也最大。所有人類的失敗,都出於這種人。

悟>>人歸根到底是通過服務他人來獲取,通過讓別人快樂來讓自己快樂。

2.世界很單純,人生也一樣。不是世界複雜,而是你把世界變複雜了。

悟>>這個說法與我在推文《我們都被異化成了什麼樣子?》裡引用的泰戈爾《飛鳥集》裡的話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把世界看錯了,反說它欺騙我們。

3.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的世界。

悟>>意識並非只是物質的反應,意識可以改變物質世界。甚至可以說,客觀世界都是我們的思維造作而來。

3.卡爾?榮格 Carl Gustav Jung 瑞士心理學家。1907年開始與弗洛伊德合作,發展及推廣精神分析學說長達6年之久,之後與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揚鑣,創立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他的理論和思想至今仍對心理學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1.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悟>>在教育孩子時,培養其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思想品德與高貴的品質修養,比成績單上那個靚麗的分數更重要。

2.要對這殘缺的世界保持耐性,也別高估自己的完美。

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完美,抱怨是沒有用的,因為你本身就是這個世界不完美的一部分。基於此,每個人都要有足夠的包容心、耐心去完美自己,繼而一起去完美這個世界。

3.1每件促使我們注意到他人的事,都能使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

3.2是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如何,決定著一切。

悟>>當遇到挫折的時候,不要悲觀,把它當成學習的機會,讓自己更瞭解自己,唯有如此,你才能不斷進步。

4.一年中的夜晚與白天數量相同、持續時間一樣長。即使快樂的生活也有其陰暗筆觸,沒有“悲哀”提供平衡,“愉快”一詞就會失去意義。耐心鎮靜地接受世事變遷,是最好的處事之道。

悟>>沒了有,就無所謂無。沒有痛苦也就等於沒有快樂。辯證地看待問題很重要。因為你的思維會決定行動,而行動才會產生結果。

5.對於任何事物,要改變它就要先接受它。譴責不會解放,而只會壓迫。

悟>>勇敢地直面任何問題,才能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繼而對症下藥,找到處方並解決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如此,人與社會的關係也應如此,一味地抱怨,譴責,批判,是不明智的。

4.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美籍德國猶太人。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畢生致力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以切合西方人在兩次世界大戰後的精神處境。他的精神分析學說對世界有影響力。

1.1愛情與成熟度無關。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那麼每種愛的努力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1.2如果我愛他人,我應該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為我希望的樣子,以便使我能把他當作使用的對象。

1.3不成熟的愛是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成熟的愛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悟>>國學大師南懷瑾說,人最愛的是“我”,所謂“我愛你”,那是因為我要愛你才愛你。當我不想,或不需要愛你的時候便不愛你。因此,愛,便是自我自私最極端的表達。其實,人所最愛的既不是你,當然更不是他人,最愛的還是我自己。

2.最重要的是學會一個人單獨地待著,而且不看書、不聽廣播、不抽菸、不喝酒。有沒有集中的能力表現在能不能單獨地待著,而這種能力又是學會愛的一個條件。正因為我們不能自力更生,所以只能把自己同另一個人連在一起,這個人也許就是我生命的拯救者,但是這種關係同愛無關。

悟>>英國博物學家赫骨黎說:越偉大、越有獨創精神的人越喜歡孤獨。

挪威海洋學家南森說: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發現自己,因此人們必須不時孤獨和沉思。

德國詩人歌德說:人可以在社會中學習,然而,靈感卻只有在孤獨的時候,才會湧現出來。

總而言之,孤獨迴歸自我。

3.愛首先不是同一個特定的人的關係;它是一種態度,一種性格傾向。這種態度、性格傾向決定了一個人同整個世界的關係,而不是同一個“愛的對象”的關係。

悟>>所有與他人的關係,都是源於與自我的關係。你的態度與想法,決定了你與這個世界是親近,還是疏離,是仇恨,還是熱愛。

4.如果一個人只愛一個人,而對其他人漠不關心,他的愛就不是愛,而是一種共生性依戀或者是一種放大的自我主義。

悟>>如果愛,請大愛,不是一個人,是一群人,是不分種族,不分民族,不分男女,不分國界,無貧富,無強弱,這才是真正的愛,有這樣的人嗎?有,如特雷莎修女。

鏈接>>特蕾莎修女(英文名:Blessed Teresa of 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稱作德蘭修女、特里莎修女、泰瑞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因其一生致力於解除貧困,於1979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2003年10月被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單Beatification,特蕾莎修女的名稱也因此變為真福特雷莎修女(Blessed Teresa)。

我是悟恩居士,一個會寫字的修行人,願看完本文的諸位能悟到一點什麼,然後踐行一點什麼。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