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心理健康

陳璐:大家好!我是文藝中心的陳璐,今天向孟子學積極心理學第七講《捨我其誰》,韋老師,就是在孟子的時代,孟子的“捨我其誰”我理解為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以及他對國家的一種擔憂,但是如果放到今天來說的話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懷?

韋志中:看今天這個社會,我們可以問自己:當這個社會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會怎樣選擇?我去年到新疆旅遊,旅遊的時候是一個拼團,臨時去一個叫“陽關”的地方,就是“出了陽關無故人”那個“陽關”,一些散客拼在一起,一路上討論了很多的政治、社會和中國的發展等等。

在討論的時候,我們各持意見,各人的價值觀就出來了,對待社會的態度也出來了。有的人就說:一到亂起來的時候,如果社會真的發展得不好,我就趕緊移民,趕快就走了;有的就說那我就明哲保身,然後我就談了我在這樣一個大時代背景下,我們還是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這樣一種思維,有人就說你太偉大了。你會在交流的過程中感覺到,你其實沒有做到,你只是內心裡想:我要在這樣一個時代洪流當中需要我的時候,我就站出來去承擔,可在別人的眼裡,就會覺得你唱高調,反正各種看法。有人會發自內心地說你做得到,我做不到。

其實今天看來,像我這樣的,有我這樣想法的人,多不多呢?其實還是有很多的,看到社會中的正能量還是有很多,很多人想要去為這個社會分擔一些,可是大部分人有兩個原因會導致他們繼續站出來,第一個就是害怕會成為眾矢之的,我們的文化有時候會有這樣的,“槍打出頭鳥”,先折斷的是那個高枝,一般人不會先主動地站出來說:捨我其誰!是吧,這樣子就會帶來不好的結果,或者說自己內心裡就有恐懼感,就會恐懼帶來結果;這是一個,另外一個就是“捨我其誰”背後的積極心理的部分,當我去這樣做的時候,用這樣的一種狀態去指引自己的行為的時候,實際上你就獲得了一種感覺,而獲得的這種感覺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大多數人久沒有嚐到這種感覺,就是他沒有嚐到過這種味道,味道是幸福的味道,幸福的味道也許會有千萬種,可是有一些人只嚐到了一部分味道。我們儘管今天吃遍天下美食,經濟這麼發達、全球化,但是有一些東西我們還是沒有嘗過,那旅行的人就是美食家對不對?旅行的人儘管他走了好多的山山水水,但是他也覺得有地方我們沒有看過那麼美妙的風景,那音樂家呢?他聽了好多世間的天籟之音,可是他還有沒有聽到的。

可以說每個人都是心理學家,每個人都觀照自己的心理,都想了解自己的心理,凡是走向幸福道路追尋的人都在探討心理世界,所以在探尋心理世界這個過程當中,也有些美妙的心理風景。“捨我其誰”就是有一部分人,他選擇找到了這個感覺,我實際上覺得孟子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捨我其誰”的擔當呢?我相信就是在不同的時代都會有一些追求自我超越和實現的人,他們在追尋思想境界的過程中,他不經意的,或者有意無意的嚐到了這樣一個甜頭,這是第二個原因,大部分人他願意跟著走,但是他不會積極地去進行,他會跟著走。我們今天要發起一個對農民工的關懷;我們今天要發一個留守兒童的;我們今天要發關愛那些孤寡老人,我們不管是各種名目的發起,要去,你就會發現什麼?響應者非常多,當初我在汶川地震開始的5月13號,我發起了要去地震做心理援助,然後一個群在一夜之間就500人滿掉了,但是在500人裡也就是我一個發起人。

後來我們發現我們要做一個公益的,在各個社區開展一些心理活動,我們發起了之後迅速就有幾百人響應,一下就有100來人來參加學習,可是大部分人不會去發起,這就是說兩個原因:第一個他沒有文化,這個心,一個是外部的,這個心,內心的,他害怕他還沒具備這樣的一個勇氣;第二個,就是他沒有嚐到這個甜頭。我覺得當時孟子那個時代外部的文化是不夠的,比今天還要遭,今天你去做一些事的時候,大家都會說:哎呀,韋志中,你去幹吧,我們支持你!那個時候的孟子的時代是一個戰國的,就是很混亂的階段,所以他要說去做事情,別人肯定會笑話的,他說我要做一個正人君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捨我其誰”,這個時候我要來了,我覺得他不一定有我們今天做一件正義的事情被看好,這就是外部環境是不夠的,在外部的環境不夠的時候他內部的心理的條件,勇氣就來了,結果你就會發現他內心裡邊這個勇氣是比較強大的,也就是說需要具備一些內部的心裡的勇氣就是這個心理資本。然後我們在說後邊這個,他嚐到了,他就把它變成了一生的追求,就是我吃遍天下的美食我才發現,過去吃過的都像吃過一樣;我寫了很多的文字,那些都是些草稿;我聽了很多音樂,當我在這兒駐足,我遇到那麼多的人,這一位才是我的知己我追尋幸福的道路上;我找了好多實現幸福的方法,我發現所有的方法都不夠好,今天我才發現,這個方法就是“捨我其誰”,就是擔當,就是我們的勇氣,所以我覺得這是很美妙的,只有他自己走到這個風景的人,他才會感受到,我不知道這個說的是不是有點繞,但整體來歸納還是很容易歸納的。就是有兩個條件。我們其中還包含著勇氣對不對,內部的條件――勇氣。

可是關鍵就在這裡了,我們為什麼要有勇氣?人本主義之父羅洛梅,他是存在主義大師,你可以查一下他對勇氣做的很深入的研究:勇氣不是先天的,是後天的,他是我們不斷地自我督促,別人外部給與鼓勵和支持,兩股力量和起來然後慢慢養成的一種心理資本。這是很有意思的,所以我們今天發現有勇氣的人,他不但可以有創造性,創造性就是與別人不同麼,你創造因為有新的東西麼,你就沒有遵循守舊,墨守成規麼,你就會有新的麼,所以勇氣在這裡面就變得很重要,那“捨我其誰”呢?背後就需要這個巨大的條件,那當然他需要好的心態,比如說抱怨的人會不是捨我其誰?不會是的,那還有一個心理學上重要的歸因不良的人呢?也不能。我們很多時候因為你要出來擔當,就意味著會有問題發生對不對,至少還不夠那麼好,比如說我們今天做心理學對不對,心理學界,我這幾年參加心理學會議,我就發現很多心理學家達成了一個共識:心理學界需要“英雄”。這個英雄是帶引號的,就是需要帶領者,需要一位捨我其誰的人,他既有這樣的勇氣,又有這樣的擔當,又有的能力,這個是一個呼喚,社會學就要比心理學好很多為什麼?因為他有費孝通,他有大師。一個學科沒有大師一個領域沒有領軍人物是不行的,對吧?

那個儒家的思想流傳到今天,如果沒有在100多年之後又出現孟子,捨我其誰,我們能夠想象到儒家在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當中這個思想體系,它會不會發展的這麼璀璨?它會不會影響世界人類這麼大?所以我們呢有時候要愛護這些敢為天下先這些具有創新又有擔當,說白了就是“不怕死”的這種人,要去愛護他們。所以,歸因呢,我要說一下歸因就是假如說我們遇到了一個事情,我們遇到了問題了,不遇到問題不可能產生的麼,這時候如果有的人是消極的歸因,外部的歸因。不是建設性的,你想他還會“捨我其誰”麼?這是別人的問題,你搞的你要負責或者是跟我沒有關係,那就不行了,我今天我做心理諮詢做這麼久,我就發現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在幫別人去重新歸因,對吧?媽媽死了他覺得自己是很可憐的,他會有幾種認知:媽媽不愛我,所以她把我拋棄了離開了我;另外的人造成了媽媽的死;我不夠好;我和其他人不一樣,我是可憐的,別人都有媽媽我沒有,這些歸因呢都是不利於他的心理健康的,這幾種歸因就直接導致了沒有媽媽這種體驗是消極的體驗,這種消極的體驗就是創傷體驗,所以他就是哀傷人格,就是心理創傷,後來我們幫他轉化意義昇華,把這些全部消除掉,不是媽媽不愛你,是媽媽生病,她也想留下來照顧你,你雖然跟其他人不一樣,其他人也有和你不一樣的,人生就是因為多彩,他雖然有媽媽但媽媽並不愛他,對不對?雖然你沒有媽媽可是正因為這樣你就過早去承擔了什麼,叫“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等等,重新建構歸因,對吧也就是說捨我其誰是和歸因是有關係的,這是非常有意思的。

陳璐:那韋老師你剛剛說了這麼多,其實也就是說首先有利於我自己的心理,然後是一個有勇氣有擔當的人,可能還需要是成為大師的人去做,但是我作為個人小我的一方面沒有辦法成為那種大師麼,就是我們在生活中的話?

韋志中:對,你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我們不能夠都學孟子,我們幾百年幾千年才出一個,對吧。那我們作為生活中的也要捨我其誰,比如說你在家庭中,不需要你麼?是不是家裡面都在殷殷的期盼有一個“英雄”,成為這個家庭裡面的“風向標”,一個“燈塔”,這個時候你說捨我其誰,爸媽你們放心吧我會成為家裡的驕傲,這就是一個家裡邊。一個單位裡邊也一樣的,韋老師在做工作室,希望讓更多的人因為心理學而受益,那我們大家都很努力,每個人都很努力,那有人就會說捨我其誰,讓我來,這就有意思了,人人都這樣子的話,雖然不會人人都成為聖人,但人人都會成為一個好人,成為一個完善的人,有勇氣擔當的正直的人。我們向孟子學心理學不是要學他成為大師,而是要學他成為大師的過程中,他哪一些心理品質是對我們今天每一個在追尋幸福的人有意義的,這是我們要做的,對吧?

陳璐:所以說我們還是要有堅持的勇氣是吧,比如說我們看到社會上有些捐款呀,想要做一個善做一個為社會奉獻的人,你私底下會覺得他過分的炫耀啊或者什麼,就不會從正面去看他是一種為社會的行為。

韋志中:所以你這時候要承受壓力的,比如說你要“捨我其誰”去做事情的時候,你肯定會面臨一些壓力對不對?別人說你臭擺,然後還有人會中傷你誤解你,這都很正常的,因為“人不知而不慍”恰恰是一個人修為的最高境界。我每天很多不開心的情緒,我算了一下我不開心的時候都是什麼時候呢?過去我不開心可能是因為我的經歷和際遇,比如說我自己成長當中的一些不好的際遇,比如說我的父親過早地去世呀,家裡貧困呀,那麼這一些事情;,那麼後來我又發現,我的不開心呢是來源於這個我的人際關係,其他人對我好不好呀,然後我會不會被別人喜歡啊,還是自我的這個部分自尊的建構、;這些都超越了,不開心的來源越來越清楚了,單一了這是什麼呢?就是你被別人誤解和不理解的時候,你怎樣對待的,那我其實這幾年來就遇到這個困擾啊,你越是與眾不同,你越容易被誤解,所以說“高處不勝寒”,但我們不一定在高處啊,我們在某一個地方別人不能夠看見你啊,他不瞭解你,沒有人理解。就算我們做一件好事比如說送書,送出去別人說:那肯定賺錢了,跟快遞公司勾結了。對不對,然後還一樣的會誤解你當別人誤解你的時候就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孔子的觀念對吧,所以我們說你要有好的心態,要有積極的歸因,還要有過人的勇氣這幾者都是內部的,然後還有外部的大環境給你機會來了,所以孟子幾百年了,其實你有沒有發現他這一段很有意思,孟子去齊國的路上,他被問“夫子,你好像不快樂啊”,你之前不是這樣的,你很開心很快樂,你很樂觀的,現在怎麼變了。孟子就說:那時候是一個時候現在又是一個時候,他是巧言善辯的,他不開心了被身邊的人看見了跟他說,你不是一直是一個很樂觀的人麼,你今天怎麼也會不開心?實際上就是說他剛剛遇到挫折麼,有勇氣的人也不代表他天天都是樂觀麼,這是一個誤解麼?所以有時候說韋老師怎麼也發脾氣呀?為什麼他也不開心,我不開心才正常啊對不對?不開心的時候和開心的時候加起來才是完美的心情麼,對吧,那個時候是一個時候,這時候又是一個時候,歷史上來看每500年就會有一個聖賢君主升起,其中就是必會有有名望的輔佐者,大概意思是說每500年就有一個聖賢的君主,那你想輔佐這個君主他需要有一些賢人麼,有一些智者麼,現在看來啊差不多了,你想我就是應該是這其中一個。其實它裡邊有什麼意思啊,有自我安慰的意思,是吧?剛剛不開心麼被別人看見了麼?然後說你以前很樂觀現在怎麼不開心了?好像和你平常大言不慚說的不太一致,他說是啊,那時候是一個時候今天是一個時候,今天我遇到這件事情確實是不開心,可是我堅定地相信,你有沒有看到這個自然界的規律呀,也就說他在告訴自己,他表面給外邊的人說,其實是在告訴自己:我們走的路是對的,是不是,不斷的說服自己的過程,其實這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說你一定會遇到,你越是做這樣的事,你越是容易遇到困難。外部的困難是小事,內部的心理困難是大事,如何不斷的說服自己這是很重要的,從史實來考察的話也應該是時候了,大概是老天哪不想要天下太平,也就是說給我們這些人以考驗,今天來看機會到了,想一想我為什麼不快樂呢?轉換的能力麼,自我轉換的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好吧,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