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帶來心理隱患
近幾十年來,人們在享受著微波爐、電子郵件、外賣食品、洗衣機和割草機等智能產品所帶來省時省力又便捷舒適的生活的同時,抑鬱症的患病率也上升了。社會的迅速發展,我們一改古人通過艱苦的體力勞動而存活並繁衍生息的生存方式,樂於智能產品帶給我們的所有便利,然而卻一點一點廉價出售了自己的精神健康。
現今的生活方式中是否存在危害人們心理健康的東西?古代人是否不容易受到抑鬱情緒的影響?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們該思考思考是否能從古人的生活方式中學到些什麼,來重建自己的快樂心境和健康情感。
心理學家、積極心理學運動創始人馬丁·塞利格曼,他在演講中介紹了完成於20世紀70年代的兩份研究報告:研究人員調查了不同年齡組的人一生的抑鬱經歷,並對結果進行了分析。
塞利格曼報告說,年輕人更容易遭受抑鬱的困擾。事實上,一項研究發現,20世紀中期出生的人患嚴重抑鬱症的可能性,是20世紀早期出生的人的10倍。這一發現在另一項研究中得到了證實。當代生活中充斥著越野車、DVD光盤、筆記本電腦、手機還有微波爐,這樣舒適的數字化現代生活方式,是否就是1970年以後抑鬱症患病率一路飆升的根源?當撥動按鈕開始取代土地耕作的時候,我們是否失去了某些對心理健康至關重要的東西?
因樂趣而工作
當體力勞動產生切實可見的東西,特別是獲得了生存所必須的資源(這一點尤其重要)時,大腦會依照“程序”產生強烈的滿足感和愉悅感。事實上,當我們的祖先還身著皮毛的時候,大腦就已經得益於這種有意義的行為了。這種精神回報稱作“由努力驅動的獎賞”。它不僅能帶來強烈的幸福感,還有其他重要的好處:提高人們控制外界環境的能力;帶來更積極樂觀的情緒;也許最為關鍵的是,提高我們對抗精神疾病(比如抑鬱症)的能力。
但如今,我們購物去超市,出門開跑車。我們和最早的人類大腦容量幾乎相同,內部結構和化學成分也完全一樣。即使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我們仍然保留了獲取“由努力驅動的獎賞”的自然需求。只是,我們已經從“由努力驅動的獎賞”中逐步取消了體力勞動――同時也去除了體力勞動所包含的複雜活動和思維過程。這樣做真的沒問題嗎?當今社會是否正在剝奪某些對於我們的精神健康至關重要的快樂?生活方式與抑鬱症
生活方式與抑鬱症
與我們的祖先相比,哪怕與那些生活在100年以前的人相比,儘管神經系統的解剖結構和化學組成完全相同,但我們使用大腦和雙手的方式卻與他們截然不同。20世紀初,勞動力市場中農民的比例為38%,而到了20世紀末,農民所佔比例已不足3%。如今,大部分人都是腦力工作者而非體力勞動者。服務行業中,腦力工作者比例大幅增長,從1900年的31%上升到1999年的78%。
在你想好了要做的事情後,可能也會有一種成就感。對問題進行理性思考也會產生快樂,因為它激活了前額葉皮層。但是“由努力驅動的獎賞”不僅激活解決問題的前額葉皮層,還會激活控制運動的紋狀體以及獎賞激勵中心伏隔核,進而帶來一次更完整的大腦體驗,為人們迎接生命中的下一個挑戰做好準備。缺乏“由努力驅動的獎賞”會造成大腦活動的減少,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降低人們控制環境的能力,增加我們遭受精神疾病(如抑鬱症)的可能。如何保護自己免受抑鬱症困擾?
如何保護自己免受抑鬱症困擾?
專注於織毛衣或者製作剪貼簿,可以使你從生活壓力中解脫出來,讓大腦以一種有益於心理健康的方式運行。出去逛公園或者去體育館做運動,尤其是進行一些我們認為有意義的活動,同樣可以促進重要的情感神經化學物質的分泌,如5-羥色胺和內啡肽(endorphins)。相比服用任何劑量的單一藥物,這些活動能使大腦以更有意義的方式運轉。原因何在?因為這些活動本來就屬於我們的生活。當人們面臨挑戰,開始思考對策,著手執行計劃,構想最終結果時,大腦就會記錄下這些情形,以便在將來作出類似的反應。
一名體操運動員需要完成簡單的肌肉重複訓練,才能學會複雜的動作。同樣,我們也需要不斷地積極體驗簡單的“由努力驅動的獎賞”,進而完成複雜的精神體操,來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任何事情,如果能讓我們明確看到,付出即有收穫,並且幫助我們感覺到自己可以掌控挑戰性的環境,那麼它就是精神維生素,有助於營造愉悅的心境,增強我們對抗抑鬱症的能力。
安思利普(中國)·源於德國
懂中國人的“家庭醫生”
精神疾病·關注微信公眾號anslp666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
舒適的生活方式容易讓我們患上抑鬱症
安逸帶來心理隱患 近幾十年來,人們在享受著微波爐、電子郵件、外賣食品、洗衣機和割草機等智能產品所帶來省時省力又便捷舒適的生活的同時,抑鬱症的患病率也上升了。社會…
-
-
-
生活方式讓你瘦得很有道理,女性養身學問
說起瘦,我耳邊就會迴響起前幾天一朋友跟我抱怨說:“我比去年又胖了,我再也不吃肉了!”這也是大多數女性的關於減肥的思想誤區,不吃肉難道我們的身體就不會生肉了嗎?顯…
-
-
-
活著是最驕傲的,不努力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前天,藝人喬任樑離世,年僅28歲。不得不說,這是個悲傷的消息。而社交網絡不出意外的炸了,緊接著事情發展越來越離譜。比如:為了宣傳某電影而假死;造謠sm致死;甚…
-
-
-
不要讓老年人成為生活方式癌的“傀儡”
不良生活習慣會導致"生活方式癌" ,專家指出,每人身上均有原癌基因,也有抗癌基因,一般情況下它們都處於封存不動狀態。但如果發生了某種特別情況,使原癌基因被激活或…
-
-
-
想擁有高品質的生活方式過得更“作”?看看這些時尚新貴們是怎麼說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追求高品質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都要享受到極致的同時還要和他人不同。可究竟什麼是高品質的生活方式呢?我們這次特意採訪了三位各自領域做到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