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老人

他是一名三甲醫院的醫生

2016年的最後一天

他開了一場“告別會”

2017年,需要帶著夢想來開啟

今天,我們聊聊這位醫生的故事

發佈會現場

王俊,成都一家知名三甲醫院神經內科醫生,從醫時間12年。2016年1月31日,他用八個字來表達這場告別會的情懷―“歲月未老,夢想正好”。從今以後,他的身份將從“醫生”變成“社會人”。

這一天,全國各地來了278名醫生,中國工程院於院士也專程趕來,共同見證這場特別的儀式。他12年的醫生生涯,用了一頁屏幕來進行總結。

相關數據

醫療,一直是資本青睞的藍海。醫生,成為每個故事裡的稀缺資源。在新的政策和市場背景下,醫生“出走體制”屢屢成為新聞,如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於鶯、創建醫生集團的張強等。

而38歲的王俊將創造成都版的“醫生出走”故事。

觸電社群創建醫生圈層

只有醫生才最瞭解醫生。在臨床一線工作,醫生是學習者,遇見疑難病症,他們需要交流來學習和提高;醫生也是孤獨者,面臨高強度和高壓力的工作,他們需要抱團取暖,相互傾訴。

在王俊看來,規律的醫生培訓和學習不能解決及時性的取經,也難以建立情感的紐帶。

2014年,王俊脫崗繼續求學。他接觸到互聯網時代下的熱詞―“社群”,他依託互聯網工具搭建了“醫生聯盟”。這個聯盟以學術交流以及心理支持為主題,快速吸引了全國394名醫生的加入,其中大部分是公立醫院裡的醫學博士。

在這個社群裡,特別是在國家鼓勵醫生多點執業的背景下,王俊感受到體制內的他們有一股勁想要使出來,有創業的激情。

瞄準痛點,集結醫生創業

當社群越變越大,在行業內也逐漸具有影響力。王俊在群裡進行兩次路演,開始“煽動”醫生真正出走體制來實現創業夢想。他拋出了創業故事――“在公立醫院的體制外,聯合多學科來“治痛”。

這個創業點子來自於他臨床一線的感受。在神經內科,他常常會接診到有疼痛症狀的人群,這對患者來說是一種長期的痛苦,而對於醫生而言,很難憑藉一己之力來解決:在分科較細的三甲醫院,疼痛涉及的科室有麻醉科、疼痛科、神經科、骨科、康復科、中醫科等,導致疼痛患者很難一站式解決。而在基層醫院,醫生的技術和水平也難以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五個標準,挑選醫生合夥人

兩場“社群路演”觸發了醫生的興趣。王俊用了五個標準來挑選合夥人:

出身:必須來自三甲公立醫院,要跟疼痛有結合的專業領域;

資歷:醫院的中堅力量,有10年以上臨床經驗;

有團隊協作精神:各科會診都喜歡的醫生;

效果:醫院“內夥子”生病都願意找的醫生,有效果。

思想:而且還要懂互聯網,有創業的衝動,具備眼界和格局,志同道合。

按照這五個標準,王俊集結了川渝15位博士聯合創業。他們投入資金、貢獻技術和智慧。其中,有不少博士已出走公立醫院,完全脫離體制,開創自己的事業。

他們建立一間聯合多學科治痛的醫館,取名為“川派醫方館”,並吼出“做治療疼痛的領跑者”的口號。

川派醫方館團隊

王俊為自己和醫生合夥人拍了這張大片,這裡面的醫生有來自四川省人民醫院、成都軍區總醫院、四川省第二中醫院、西藏軍區總醫院、中醫大附院等知名三甲醫院。此前,他們只拍過穿著白大褂的證件照,第一次嘗試用“明星大片”的風格來展示穿著白大褂的自己。

張俊,曾在某三甲醫院中醫科從醫20年,他是中華針刀醫師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針刀傳承脈絡第一代、中華功勳針刀醫學專家的傳承人。他將自創的“張氏治療頭頸腰腿痛”方法帶到醫館,運用直徑約0.8mm的針刀通過解剖運動學原理對軟組織進行處理,達到緩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礙的目的。

王��,中醫鍼灸學博士。現供職於成都某知名三甲醫院鍼灸科,他先後師從川派鍼灸名家、成都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胡幼平教授,成都中醫藥大學鍼灸推拿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李瑛教授。從醫10年的他擅長運用川派古典刺灸法治療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症、網球肘等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尤其對肩周炎,網球肘,急性關節軟組織損傷的治療獨具心得。

王俊將這個醫館比作“孵化器”,醫生社群是“輸血器”,他相信,會有更多醫生能夠加入其中,放手造夢。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12月31日,王俊用告別會來結束醫生生涯,用啟動會來開啟他的創業之路。這個月,的川派醫方館將進入試營業。他希望,“川派醫方館”將連鎖發展覆蓋城市的東南西北,像成都的火鍋店一樣開到老百姓的身邊。

歲月未老,夢想正好,這是年輕醫生的創業故事。

本文轉發自公眾號:川派醫方館(chuanpaiyifang)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