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老人

JACC上近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在有關直接口服抗凝藥(DOACs)與華法林在心房顫動(AF)中應用的大型對比臨床試驗中,大多數死亡並非歸因於卒中出血,而是與心臟相關。這提示,未來有必要在抗凝基礎上進一步探尋新的干預方法來降低AF患者的死亡率。

研究者AEMPS (Agencia Espanola de Medicamentos y Productos Sanitarios )的Antonio Gomez-Outes等對4項有關華法林與DOACs對比臨床研究中的71 000餘例患者進行薈萃分析。結果發現,總體而言,不論採用DOACs還是華法林抗凝,AF患者每年致死性卒中及致死性出血總體發生率均低於1%。隨訪期間共計6206例(9%)患者死亡,每年的校正後死亡率為4.72%。進一步分析發現,在上述死亡中,有46%由心臟事件所致,非出血性卒中及全身栓塞所致死亡及出血相關死亡比例僅分別為5.7%和5.6%。與倖存者相比,隨訪期間死亡的AF患者更多既往有心力衰竭病史、永久/持續性AF及糖尿病(OR值分別為1.75、1.38和1.37),更多為男性(OR=1.24)。此外,與華法林相比,DOACs僅可使全因死亡率輕度降低(降幅0.42%),且這主要是通過減少致死性出血而實現。

上述結果提示,目前AF患者的管理仍需在抗凝基礎上對合並症及相關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管理方面進行改進以降低AF患者的死亡率。

加拿大漢密爾頓健康科學中心的Stuart J. Connolly評論認為,與華法林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藥物的主要益處在於可降低主要出血風險。但是,從薈萃分析來看,急性致死性出血事件的減少給AF患者帶來的死亡率方面的獲益並不大;人們原來對AF患者死亡原因的直覺推測可能有誤。

參考文獻

Antonio Gómez-Outes, et al. Causes of Death in Anticoagulated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JACC, Volume 68, Issue 23 , 2016.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