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老人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日前發佈了《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這是2007年我國制定該《指南》後的首次修訂。

當前,我國血脂異常人群日益增多。很多人認為這不是什麼大事,未曾引起重視。的確,早期的血脂異常對生活沒有多大影響,但血液中的血脂含量高,就容易黏附在血管壁上,形成動脈粥樣硬化。不穩定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就如同在體內埋下“不定時炸彈”,一旦破裂,就會在短時間內堵塞血管,甚至危及生命。近年來,我國成人血脂異常患者的知曉率和治療率雖有所提高,但仍處於較低水平,防治工作亟待加強。

近30年來,中國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異常患病率明顯增加。

據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調查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總體患病率高達40.4%,相比2002年的患病率水平出現大幅度增加。其中,高膽固醇血癥患病率4.9%,高甘油三酯血癥的患病率13.1%,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的患病率33.9%,這對我國血脂異常防治工作提出更為嚴峻的挑戰。

研究證實,血脂異常(主要是高膽固醇血癥)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當前,心血管病已成為我國城鄉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嚴重消耗醫療和社會資源,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疾病負擔。據估算,人群血清膽固醇水平的升高,將導致2010年~2030年期間,我國心血管病事件約增加920萬例。

降低膽固醇水平可減少心血管死亡

其實,國內外的研究及臨床實踐證明,血脂異常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降低膽固醇水平可明顯減少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事件和心血管死亡,顯著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並有效降低疾病負擔。

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或膽固醇,可預防冠心病和腦卒中等致死、致殘性疾病的風險。冠心病、腦卒中和外周動脈疾病等,是導致我國居民致殘致死的主要心血管病,統稱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雖然其發生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首次發病就可能有致死、致殘的高風險。而有效控制血脂異常,對預防冠心病和腦卒中等疾病有重要意義。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或膽固醇升高為特點的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險因素;無論採取何種藥物或措施,只要能使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就可穩定、延緩或消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並能顯著減少這些致死致殘性疾病的發生率、致殘率和死亡率。其他類型的血脂異常,如甘油三酯增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與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發病危險的升高也存在一定的關聯。

定期查血脂並監測其變化必不可少

早期檢出血脂異常,監測其血脂水平變化,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為了及時發現血脂異常,建議20歲~40歲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測量1次血脂,包括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0歲以上的男性和絕經期後的女性,應每年檢測血脂;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應每3個月~6個月測定一次血脂;因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住院的患者,應在入院時或入院24小時內檢測血脂。

血脂檢查的重點對象包括: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病史者;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菸等多種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者;有早發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級直系親屬在55歲前,或女性一級直系親屬在65歲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皮膚或肌腱黃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高危人群僅靠生活方式干預還不夠

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血脂異常和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策略,但高危人群不能僅靠生活方式干預,還需要服用降脂藥物。

研究表明,血脂異常明顯受飲食及生活方式的影響,因而,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善是治療血脂異常的基礎措施。無論是否進行藥物調脂治療,都必須堅持控制飲食和改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堅持心臟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遠離菸草和保持理想體重。可以說,生活方式干預是一種最佳成本/效益比和風險/獲益比的治療措施。

需要強調的是,很多人由於擔心藥物依賴和副作用,即使已經出現血脂異常,也不願意堅持服用他汀類藥物。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生活方式干預對低危人群的確有一些效果,但對高危人群來說,降脂藥物的獲益顯然更大,而且,僅靠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很難使血脂達標。如果患者擔心副作用,可以在服用他汀類藥物後的6個月查查肝功能,如果在這個時期,肝臟沒有因為服藥受到影響,那就意味著以後可以長期服用。這是因為此類藥物的副作用主要出現在最初服藥的6個月之內,未來只要定期監測肝功就是安全的。

延伸閱讀

健康飲食什麼標準

北京安貞醫院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副所長 趙冬

新版《指南》強調生活方式的干預,建議每日攝入膽固醇小於300毫克,尤其是已有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病或高危人群,攝入脂肪不應超過總能量的20%~30%。對於高甘油三酯血癥者,更應儘可能減少每日攝入脂肪總量,每日烹調油應少於30克。脂肪攝入應優先選擇富含n-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魚油、植物油等。對於碳水化合物,每日攝入應占總能量的50%~65%。可選擇使用富含膳食纖維和低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替代飽和脂肪酸,每日飲食應包含25克~40克膳食纖維,其中7克~13克為水溶性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攝入以穀類、薯類和全穀物為主,其中糖攝入不應超過總能量的10%,對於肥胖和高甘油三酯血癥者要求比例更低。

雞蛋到底能不能吃

上海瑞金醫院心內科常務副主任 陸國平

許多血脂異常的人不敢吃雞蛋,認為吃雞蛋會使膽固醇升高。其實,多數膽固醇來源於飲食中的葷油,適量吃雞蛋並不會導致血膽固醇的增加。人們關注的膽固醇有兩個來源,即來自飲食以及自己身體合成,而很多有害的膽固醇是由肝臟合成的。當人們吃進的膽固醇較多時,反而合成膽固醇會被抑制。不過,對於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來說,有必要限制食用雞蛋的數量。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吃,而是要少量吃。另外,選擇哪種烹飪方式更重要,建議烹調雞蛋的時候儘量少用油,少煎炸,多選擇蒸煮為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