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老人

周先生怎麼也想不到,63歲的父親因中風造成半身癱瘓,而其原因竟是房顫惹的禍。那天,父親正在廚房做飯,突然‘咚’地一聲栽倒在地上。周先生衝進廚房一看,發現父親嘴角歪斜,說不出話,胳膊也不聽使喚了。他趕緊撥打120送往醫院……

9月25日是“世界心臟日”。

房顫是一種最常見的心律失常疾病,而許多人並不知道,房顫最大的危害不在心臟,而是中風。

上海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心內科徐亞偉主任提醒,房顫患者要想遠離中風,必須做好三件事。

? 心臟沒覺得不適,卻突然中風了

周先生怎麼也想不到,63歲的父親因中風造成半身癱瘓,而其原因竟是房顫惹的禍。

那天,父親正在廚房做飯,突然‘咚’地一聲栽倒在地上。周先生衝進廚房一看,發現父親嘴角歪斜,說不出話,胳膊也不聽使喚了。他趕緊撥打120送往醫院。送醫院急救後,醫生診斷為腦中風。

周先生回憶,去年底,父親常常感覺心悸、頭暈,心臟跳得時快時慢,到醫院一檢查,確診為房顫。醫生給開了藥,叮囑他要按時吃藥。前些日子,父親因為感覺身體沒什麼大礙,就不再服藥了。可萬萬沒想到,竟然會突發中風,落下了半身癱瘓。

明明是心臟問題,怎麼會中風了呢?上海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心內科徐亞偉主任告訴解放日報·上海觀察記者,周先生父親的情況其實很常見。房顫最大的危害其實就是腦中風,與普通人相比,房顫患者的中風發生率要增加近5倍。

這是因為房顫發生時,心房有效的收縮功能消失,這導致心房內的血液淤積並可能產生血栓。血栓脫落後,會隨著血液流動,停在哪裡,就可能會造成相應部位血管的堵塞,如腦栓塞、肺栓塞、下肢深靜脈栓塞等。在這些栓塞事件中,最常見的是腦栓塞,即腦卒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中風”。

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風相比,房顫導致的中風更可怕。有研究顯示,房顫引發的中風30天內的死亡率可達25%,一年內死亡率則高達50%;中風急性期致殘率高達73%;中風後第一年累計複發率高達6.9%。

? 中風的可能有多少?先做個風險評估

房顫引發的中風危害雖然大,但“突然倒下”的意外是可以避免的。徐亞偉主任說:“我們一直在強調房顫抗凝的重要性。房顫患者在治療房顫的同時,若能做好三件事,與房顫相關的中風就會大幅減少。”

首先,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卒中風險測評。有些房顫病人存在心悸、乏力、心衰等症狀,他們誤以為服用藥物控制好這些症狀,也就預防了中風。事實上,房顫患者的中風與其危險因素有關,而與房顫症狀無關。本市很多醫院,如上海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都設有專門的房顫門診,房顫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評判個人的中風危險因素。

其次,選對正確的治療方法。如果通過測評,結果顯示有中風風險,就應該服用抗凝藥來預防中風。目前,抗凝是國內外公認的預防房顫引發腦中風的最有效的治療方式。而現在有很多房顫患者仍在服用阿司匹林,殊不知阿司匹林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血栓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對房顫導致的血栓效果有限。目前,新型口服抗凝藥物的出現,已經能夠為患者提供更簡便的抗凝治療。

最後,藥物不能想停就停。抗凝藥需要長期堅持服用,不能時斷時續。即使沒有感覺不適,不等於中風的風險就消失了,房顫患者一旦停止抗凝,中風就有可能隨機“找茬”,乘虛而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