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癧分枝桿菌感染


瘰癧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scrofulaceum),在自然界廣泛分布,組織培養在暗處可產生黃色素為其特點,在30℃及37℃ 2~3周在羅氏培養基上產生菌落,25℃以下不生長。若先在37℃培養3天再改在25℃培養可迅速生長,發病機制還不確切。臨床表現為外傷後10天至數月發生肉芽腫性結節,也可呈類丹毒樣外觀。損害常為單發,無全身癥狀。抗酸桿菌培養及菌種鑒定可以診斷。可自愈。抗生素及菌苗治療可加快痊癒。

瘰癧分枝桿菌感染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瘰癧分枝桿菌感染(mycobacterium scrofulaceum infection)的病原菌瘰癧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scrofulaceum),在自然界廣泛分布,在溫暖潮濕、低pH、低溶解氧、高可溶性鋅和腐質酸的土壤和水環境中存在。組織培養在暗處可產生黃色素為其特點,在30℃及37℃ 2~3周在羅氏培養基上產生菌落,25℃以下不生長。若先在37℃培養3天再改在25℃培養可迅速生長,形成的菌落平滑濕潤有黃色膜,遇光顏色不變,菌體較結核菌大,抗酸性也強,觸酶反應呈強陽性,煙酸試驗陰性。對磺胺、紅霉素等敏感,對異煙肼及PAS耐葯。

(二)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還不確切。

瘰癧分枝桿菌感染的癥狀

外傷後10天至數月發生肉芽腫性結節,也可呈類丹毒樣外觀,僅有輕度疼痛,無其他自覺癥狀。結節不超過幾厘米,可形成瘺管有膿液溢出,也可表面角化增生呈疣狀,1年內愈後而留有瘢痕。損害常為單發,但若多處外傷亦可產生多發皮損。局部淋巴結可腫大,無全身癥狀。

繼外傷之後發生的幾乎無自覺癥狀的慢性肉芽腫,可成瘺管或呈疣狀,局部淋巴結腫大,抗酸桿菌培養及菌種鑒定可以診斷。

瘰癧分枝桿菌感染的診斷

瘰癧分枝桿菌感染的檢查化驗

真皮及皮下組織呈非特異性慢性炎症性肉芽腫改變,浸潤細胞為組織細胞、成纖維細胞、漿細胞、中性粒細胞,浸潤在真皮上層為瀰漫性,在中、下層則圍繞皮膚附屬器周圍,有時雖可見到巨細胞樣上皮樣細胞,卻無明顯的結核結構及乾酪樣變,組織切片抗酸染色可見抗酸桿菌。

瘰癧分枝桿菌感染的鑒別診斷

應與孢子絲菌病、疣狀皮膚結核、異物肉芽腫等相鑒別。

瘰癧分枝桿菌感染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可自愈,用磺胺托嘧啶(磺胺甲氧嘧啶)、鏈黴素、卡那黴素等有效的抗生素及菌苗治療可加快痊癒。

(二)預後

可自愈。1年內愈後而留有瘢痕。

參看

  • 血液內科疾病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瘰癧性皮膚結核病 下一个: 瘰癧>>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