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頸部毛囊性紅斑黑變病


面頸部毛囊性紅斑黑變病(顏面-頸部毛囊性紅色黑變病,erythromelanosis follicularis of the face and neck)系顏面毛囊的一種特殊性紅斑性色素性疾病。表現為耳前後及頸側的毛囊性紅斑性色素沉著。

面頸部毛囊性紅斑黑變病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病因不明。目前沒有其他相關內容描述。

(二)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還不清楚。目前沒有其他相關內容描述。

面頸部毛囊性紅斑黑變病的癥狀

本病多見於青年及中年男性。耳部前後延及頸部有對稱性淡褐色色素沉著斑片或斑點,間有散在性毛囊性丘疹及糠狀鱗屑,病損處有明顯的毛細血管擴張,自覺微癢。上臂和肩部往往有毛孔苔蘚。毳毛脫落,頭髮及鬚毛較少受累。

根據臨床表現,皮損特點,組織病理特徵性即可診斷。

面頸部毛囊性紅斑黑變病的診斷

面頸部毛囊性紅斑黑變病的檢查化驗

組織病理:表皮角化過度,色素沉著明顯,毛囊增大,尤以漏斗部分為著,內有板層狀角質團塊,皮脂腺肥大,周圍有淋巴細胞浸潤。

面頸部毛囊性紅斑黑變病的鑒別診斷

1.眉部瘢痕性紅斑病(ulerythema ophryagenes) 為持久性網狀紅斑和小的角質毛囊性丘疹,消退後留有凹陷性瘢痕和萎縮性斑禿,主要侵犯兩眉,也可累及鄰近皮膚甚至頭部。

2.口周紅色色素病(口周色素性紅斑)(drythrose pigmentaire peribuccale) 主要發於口周,有紅斑和瀰漫性褐紅色或褐黃色沉斑,有時可延至頦部和鼻翼兩側,左右對稱,邊緣清楚,在唇紅附近的損害常有正常皮膚與其相隔。

3.Civatte皮膚異色病 多見於面頸及上胸部,為對稱性網狀色素沉著,皮損為多數淡紅褐色或青銅色,針頭至扁豆大的斑疹或丘疹,其間雜有表淺的萎縮性白色斑點及毛細血管擴張。

面頸部毛囊性紅斑黑變病的中醫治療

1.脾虛型 法宜健脾益氣,中和氣血。方用人蔘健脾丸。

2.腎虛型 法宜調和陰陽、交通心腎。方用六味地黃丸加減。

3.局部用藥 白朮醋劑(生白朮40g、陳醋250ml)浸泡5~7天後,局部外塗,每天2次。還可用白薇10g,白芷10g,白蘞10g、白僵蠶10g,白附子10g,白蘚皮10g,白扁豆15g。每天1劑,水煎外洗局部。

面頸部毛囊性紅斑黑變病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無特殊治療,可對症處理。

(二)預後

參看

  • 皮膚病科疾病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面神經損傷 下一个: 面肌癱瘓>>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