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白質萎縮


MRI顯示腦白質萎縮是遺傳性多發腦梗死性痴呆的臨床診斷的癥狀。

腦白質萎縮的原因

(一)發病原因

Tournier-Lasserve等(1993)對兩個不相關家系的基因連鎖分析發現,本病遺傳基因定位於染色體19q12位點。用微衛星標誌物將基因位點局限到2cm區域(Ducros etal,1996),確認CADASIL的病因是Notch 3基因突變(Joutel etal,1996)。

(二)發病機制

已報道的17例CADASIL病理報告,大體除輕度均勻腦萎縮,額頂葉明顯,2例小腦萎縮明顯,2例有大塊腦血腫,無特徵性改變。Willis環可有輕度動脈粥樣硬化和小動脈硬化,血管無閉塞。腦室周圍白質、基底核、丘腦、中腦和腦橋可見多發腔隙性病灶,皮質下白質通常較好,腦室明顯擴張。10例病人中少數可見冠狀動脈和主動脈粥樣硬化斑。鏡下白質髓鞘染色呈瀰漫性和局灶性蒼白,深部白質、內囊可見腔隙性病灶及梗死巨噬細胞反應,輕中度膠質增生,在罕見的病例新皮質存在老年斑。白質及軟腦膜血管壁特徵性纖維透明蛋白使管壁增厚,Sourander報道3例廣泛閉塞性血管內層透明變性,2例血管閉塞,內膜纖維素性壞死。血管肌細胞核丟失,球形細胞或分散的清晰胞質氣球樣肌細胞使中膜呈模糊顆粒樣外觀,Guttiierez-Molina等(1994)稱為小動脈顆粒樣變性(small arterial granular degeneration,SAGD)。Estes(1991)電鏡研究首先發現腦白質、軟腦膜血管顆粒樣嗜鋨物(granular osmiophilic material,GOM),以後許多學者報告GOM。GOM由大量電子緻密物細胞外顆粒樣沉積物組成,大小從難以測出到0.2~0.8mm。GOM圍繞血管平滑肌細胞(VSMCs),由10~15nm的粒狀物組成。腦穿通支和腦膜動脈VSMCs明顯破壞,腦白質、大腦及小腦皮質、視神經、視網膜VSMCs不能識別,皮膚、肌肉和神經活檢VSMCs均可見這種改變,GOM的性質尚未確定。

腦白質萎縮的診斷

診斷:根據中年前期發病,明確的腦血管疾病及痴呆家族史,反覆發作TIA或卒中史,早期伴偏頭痛發作,反覆發作局灶性腦缺血癥狀、體征伴進行性痴呆無腦卒中危險因素不伴高血壓病和糖尿病,MRI顯示腦白質萎縮和多發性腦梗死表現為非特異性腦白質疏鬆排除動脈硬化性皮質下腦病和澱粉樣變性血管病等Notch3基因突變檢查及皮膚活檢發現GOM可確診。

腦白質萎縮的鑒別診斷

鑒別診斷:神經科醫生具有CADASIL的警覺性是避免臨床誤診的關鍵,應對有先兆的偏頭痛發作的腦梗死和痴呆的中青年病例進行篩查。

1.Binswanger病多在60歲以上發病有腦卒中病史表現為慢性進行性痴呆、步態不穩和尿便失禁等,多伴高血壓病白質疏鬆常見於60歲以上的無癥狀人群有認知障礙、腦血管病證據及發病危險因素的患者應注意鑒別。

2.家族性疾病相關腦卒中須排除所有的腦缺血遺傳性因素如凝血病、異常脂蛋白血症、Fabry病、腦澱粉樣血管病高胱氨酸尿症和MELAS綜合征(線粒體腦肌病、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樣發作)等,這些疾病各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和特異性檢查。

診斷:根據中年前期發病,明確的腦血管疾病及痴呆家族史,反覆發作TIA或卒中史,早期伴偏頭痛發作,反覆發作局灶性腦缺血癥狀、體征伴進行性痴呆無腦卒中危險因素不伴高血壓病和糖尿病,MRI顯示腦白質萎縮和多發性腦梗死表現為非特異性腦白質疏鬆排除動脈硬化性皮質下腦病和澱粉樣變性血管病等Notch3基因突變檢查及皮膚活檢發現GOM可確診。

腦白質萎縮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有明確遺傳背景者應進行基因診斷和治療。神經系統遺傳病治療困難,療效不滿意,預防顯得更為重要。預防措施包括避免近親結婚,推行遺傳諮詢、攜帶者基因檢測及產前診斷和選擇性人工流產等。

參看

  • 遺傳性多發腦梗死性痴呆
  • 單發腦梗死性痴呆
  • 多發腦梗死性痴呆
  • 痴呆
  • 頭部癥狀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腦白質稀疏 下一个: 腦白質脫髓鞘>>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