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胃隔膜(stomach diaphragm)是一種罕見的消化道畸形。其發病率約為1/10萬,約佔消化道閉鎖的1%。有關本病的現有資料多為單個病例報道。據統計,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
(一)發病原因
以前認為,胃隔膜的發生與胚胎期原腸的再通有關,即Tandler假說。該假說認為,在胚胎6周後消化道上皮發生增殖,使管腔閉塞成實性索狀體,爾後,該索狀體內出現空泡化,繼而空泡融合,管腔再通。如在發育過程中幽門部停止在實性索狀體階段或該部空泡化不全,則形成胃隔膜。但現在有人認為,在胃的發育過程中不存在Tandler增殖階段,幽門隔膜的形成是由於局部內胚層組織過度增生的結果。
(二)發病機制
根據部位的不同,胃隔膜分為胃竇型和幽門型。
胃隔膜一般位於幽門以上1~7cm,隔膜由黏膜和黏膜下層組成,隔膜兩面均覆有正常黏膜。隔膜厚度2~3cm,柔軟但有韌性。無孔的隔膜可造成幽門完全梗阻,見於新生兒。有孔的隔膜,該孔位於隔的中央或偏於一側,大小2~3cm,可耐受人工擴張,見於兒童和成人。
按臨床表現分為如下2型。
1.無孔隔膜 見於新生兒,表現為完全性幽門梗阻,生後不久即出現頻繁的嘔吐,嘔吐物不含膽汁,往往有呼吸困難、發紺和流涎過多等現象。患兒出生後可排出少量胎便,但以後都無大便排出。體格檢查可發現上腹部膨脹,可見胃中、下腹部平坦或凹陷呈舟狀。
2.有孔隔膜 見於兒童和成年人。根據隔膜孔徑大小的不同,其梗阻的程度和發病遲早各異。病人多自出生後即有嘔吐,呈間歇性發作。嘔吐常發生在進食後,嘔吐物多未消化,不含膽汁。病人常在進食後出現上腹部飽脹不適或上腹部疼痛等癥狀,往往在嘔吐後癥狀緩解。病人常因食慾差而有體重不增或體重下降。如梗阻不嚴重,體格檢查多無特殊發現。
胃隔膜的診斷困難。當新生兒有頻繁嘔吐不含膽汁的胃內容物時,應當考慮此病。無孔的胃隔膜鋇劑檢查可發現幽門完全梗阻。有孔胃隔膜的臨床表現和X線發現與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不易鑒別。胃鏡檢查有助於診斷,可排除X線假陽性結果。
X線檢查,胃的大小正常,可見胃充氣、擴張並有液平面。由鋇餐檢查,可見距幽門1~2cm處狹窄區,鋇餐檢查,可見距幽門1~2cm處狹窄區,鋇劑可通過,然後出現正常的幽門及十二指腸。若2個隔膜,可見十二指腸的上部又擴張(圖1)。
有孔胃隔膜應與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相鑒別,前者除腹部摸不到腫塊外,X線表現有以下特點:①幽門部沒有向腔內突出的「肩征」,而且呈弧形狀。②胃小彎下部沒有乳頭徵象。③幽門部沒有不變的「鳥嘴」徵象。④因隔膜以上胃腔無狹窄,因而無幽門管拉長徵象。⑤因幽門沒有腫塊,十二指腸球部沒有傘狀表現或弧形壓跡。
(一)治療
術前應積極糾正水和電解質失衡、貧血和營養不良。胃擴張明顯者,應置胃管減壓,並用溫鹽水洗胃以便解除胃擴張,恢復胃壁張力和減輕胃黏膜水腫。
對有孔的胃隔膜可先經胃鏡球管擴張,若無效再行手術治療。術中如確診為胃隔膜,胃竇型可施行簡單的黏膜切除,幽門型需附加幽門成形術(Heineke-Mikulicz術)。對合并有潰瘍的病例,也可選擇胃部分切除或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筆者在臨床上遇見1例8歲的男性患兒,因常發生上腹部餐後飽脹、嘔吐,一直誤診為消化功能紊亂,後經鋇餐診斷為有孔胃隔膜症,經手術探查,切除隔膜後痊癒。
(二)預後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健康諮詢描述: 腹脹,不打嗝,難受,痛,胃鏡檢查有流血,只做了一個胃鏡,跟心電圖 病情分析:你好,胃鏡是最近做了嗎?最近人消瘦明顯嗎?胃鏡檢查報告能上傳…
胃隔膜是一種罕見的消化道畸形。其發病率約為1/10萬,約佔消化道閉鎖的1%。現認為幽門隔膜的形成是由於局部內胚層組織過度增生的結果。無孔隔膜見於新生兒,有孔…
健康諮詢描述: 生完寶寶十天了,大概四五天過後到現在有過三次胃疼,有的時候在飯後疼,最後一次是今天凌晨三點多痛到五點多,都是一陣陣的絞痛,間隔時間才幾秒到十幾秒…
健康諮詢描述: 前幾天開始的,肚臍上方的肚子有點疼,胃有時痛,有時不痛,有點胃脹氣,打嗝的話會好一點,還有點腹瀉 想得到的幫助: 是什麼疾病,該怎麼辦 …
健康諮詢描述: 請問,脖子喉嚨和胃不定時的會難受,講不清的難受,就是坐立不安,發焦。不一定哪會兒又好點了,就是沒規律的發作,胃是老胃病了,耳垂後面兩到三釐米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