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腦積水(external hydrocephalus,EH)是發生在嬰兒期的一種良性、自愈性疾病。隨著神經影像學的發展,臨床發現有些頭顱較大的嬰兒,行頭顱CT和MRI檢查顯示雙側額部或額頂部有蛛網膜下腔增寬,沒有或僅有輕度腦室擴大,在2~3歲以後擴大的蛛網膜下腔又慢慢自行消失,這種現象被稱為EH,又稱為良性蛛網膜下腔擴大、嬰兒良性硬腦膜下積液、腦室外梗阻性腦積水、腦外積水等,屬於假性腦積水。
(一)發病原因
顱縫未閉合、囟門未閉是發生EH的必備條件,而蛛網膜顆粒吸收腦脊液功能發生障礙是產生EH的主要因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EH系指找不出明確原因的EH。繼發性EH是指有某些病理因素所致的EH,可見於早產、嬰兒在分娩時有窒息、缺氧缺血性腦病、額部萎縮、核黃疸、顱內出血、高膽紅素血症、化膿性腦膜炎、維生素A缺乏症等。
(二)發病機制
EH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多數學者認為與顱外靜脈阻塞引起顱內靜脈壓力增高,尤其是上矢狀竇壓力升高,產生蛛網膜顆粒水平的腦脊液吸收障礙有關。新近有研究認為EH可能是源於蛛網膜功能發育延遲所致。也有學者認為EH可能為腦與顱骨發育不均衡所致。甚至有學者提出原發性EH的頭顱CT或MRI表現可能就是部分正常嬰兒的發育現象,無特殊病理意義。CT表現為腦室擴大不明顯,而基底池、側裂、縱裂池及大腦半球腦溝增寬,蛛網膜下腔擴大。曾有人認為可能是交通性腦積水的早期表現。也有人認為此等表現為良性的、自限的蛛網膜下腔擴大,不屬交通性腦積水。因為在2歲以內嬰幼兒,顱骨增長速度較腦的增長速度明顯為快,腦和顱骨之間間隙增大,以至在CT上顯示腦溝、裂、池相對較寬。正常情況下,腦表面蛛網膜下腔可寬達4mm,縱裂池6mm、側裂池10mm,都屬正常範圍。18個月~2歲以後,腦發育加快,腦實質與顱骨之間間隙逐漸變小,蛛網膜下腔增寬情況不再明顯。
本病發病年齡在1~1.5歲、前囟未閉合之前,多發生於6個月左右嬰兒。國外調查發現80%以上病例存在頭大家族史。常以頭圍增大就診。部分患兒有抽搐發作、前囟張力增高與隆起。囟門閉合延遲,頭顱雖大並無腦積水,眼無落日征。患兒發育及智力大多正常。
外部性腦積水多數可在半歲前發現,但在2個月齡前作頭部CT或頭部B超不一定有外部性腦積水的表現。如果發現有以下情況則應引起警惕:
1.多哭、易興奮、激惹、易驚叫、驚跳。
2.睡眠不寧、易醒、入睡難、持續睡眠時間短,每日總睡眠時間〈15小時。
3.餵養困難、吮奶差,易吐奶。
上述表現雖不一定是外部性腦積水,但也有可能影響嬰兒今後的精神和心理發育。
如在發育過程中發現下列有情況也應引起警惕:
1.頭圍大於正常同齡嬰兒或頭圍增大快,前囟大或閉合遲。
2.反應差、遲鈍、手腳活動差,對聲音、色彩無反應。
3.身體僵硬伸直或輕弱無力。
EH主要依據短期內頭圍增大及特有的頭顱CT或MRI表現而予以診斷。參考標準為:
1.頭圍異常增大 患兒在短期內(1~3個月)頭圍異常增大,部分出現抽搐發作或前囟隆起。
2.發育及智力正常。
3.輔助檢查 頭顱CT或MRI掃描顯示雙側額和額頂區蛛網膜下腔對稱性局限性增寬,伴或不伴腦室輕度擴大。
4.擴大的蛛網膜下腔自行恢復 隨訪觀察擴大的蛛網膜下腔可自行慢慢恢復正常。
一般原發性EH實驗室檢查無異常。繼發性EH視原發病因不同可有不同實驗室檢查結果,如維生素A缺乏、貧血等。
確診外部性腦積水主要靠頭部CT、頭部核磁共振或頭部B超。頭部B超價廉,許多基層醫院都可做,但準確性有限(80%準確性),可作為早期篩查和定期複查的方法。
CT表現為腦室擴大不明顯,而基底池、側裂、縱裂池及大腦半球腦溝增寬,蛛網膜下腔擴大。在2歲以內嬰幼兒正常情況下,腦表面蛛網膜下腔可寬達4mm,縱裂池6mm、側裂池10mm,都屬正常範圍。18個月~2歲以後,腦發育加快,腦實質與顱骨之間間隙逐漸變小,蛛網膜下腔增寬情況不再明顯。
頭顱CT或MRI掃描的表現為對稱性的,顯示:
1.額和額頂區蛛網膜下腔增寬>5mm(正常<2.3mm),其他區域蛛網膜下腔不增寬或稍寬。
2.腦室不大或輕度擴大。
3.基底池主要是鞍上池擴大。
4.腦前部縱裂池及側裂池增寬大於7mm。
5.額頂區腦溝加深加寬,但增深不顯著,邊緣呈「花瓣狀」,大腦後半部及小腦腦溝不增寬。
需與腦萎縮、腦積水及硬腦膜下積液相鑒別。
1.腦萎縮 患兒頭圍不大或更小些,在頭顱CT或MRI上,呈現整個大腦腦溝普遍加深變寬,有時小腦溝也加深,腦室擴大,大部分病例無腦前部縱裂池增寬。當有腦縱裂池增寬時,整個縱裂池均寬而不局限於前部。C T 可見腦組織變薄、密度減低及腦溝普遍性加深,提示腦組織量的減小和質的異常,預後差,常有神經學異常、智力低下等後遺症。
2.硬腦膜下積液 多由於腦膜炎和外傷引起,頭顱CT或MRI掃描顯示硬腦膜下積液不伴有基底池擴大及前縱裂增寬,多伴有腦室受壓,其擴大腔內側緣較平滑及左右兩側多不對稱。
3.腦積水 顱內壓力增高明顯,有落日征。眼部表現和腦神經損害表現等,氣腦造影等輔助檢查可助鑒別。
部分患兒有抽搐發作、前囟張力增高。
1.宣傳優生知識,減少胎次。
2.提倡適當年齡生育。
3.加強優生教育,提高人口文化素質。以增強群眾對優生教育的接受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識。
4.安全生產,謹防窒息、產傷。孕婦生產時,一定要在環境條件較好的醫院生產,在生產過程中不要拖延產程,謹防圍產兒窒息,缺氧,防止產傷等。
5.其他 預防各種感染性疾病、預防維生素A的缺乏和高膽紅素血症等。
暫無相關信息
(一)治療
EH為良性自限性疾病,絕大多數患兒不需任何內外科治療,可待其自行消失。繼發性EH的輕症病例亦可自愈,有原發病者要積極治療原發病。有顱內壓增高者,可用碳酸酐酶抑制劑如乙醯唑胺(醋氮醯胺),或脫水劑如甘露醇,以降低顱內壓。不主張採用前囟穿刺放液或腦脊液分流術。如有頻繁驚厥發作者,可適當短期內給予抗癲癇藥物。其治療以綜合治療為主,包括高壓氧、理療、促進神經細胞發育的藥物等治療手段。
對外部性腦積水的治療,提倡越早越好,一般來說半歲以前治療效果最理想。治療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治療所發現的異常,如驚跳、激惹、抽搐、癱瘓等。二是對今後在發育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異常進行預防性治療,如運動發育較同齡兒遲緩,十五個月還未能叫爸爸、媽媽或發音不清等,需早期進行干預治療,以保證今後生長發育正常。治療的方法和時間需根據病情而決定,輕-中度功能障礙或發育異常者,也需治療1-3個月以上。除醫生建議須在醫院住院治療外,多數可在門診定期複診,由醫生指導在家中治療。
(二)預後
預後良好,常於2~3歲時自愈,無後遺症發生。少部分患兒可能發展成為交通性腦積水(communicating hydrocephalus)。近年有學者追蹤隨訪,發現少數患兒可出現輕度的神經精神發育障礙,如運動發育遲緩和語言發育遲緩等,值得進一步研究。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小兒完全性肺靜脈異位連接 下一个: 小兒透析失衡綜合征>>
外部性腦積水(external hydrocephalus,EH)是發生在嬰兒期的一種良性、自愈性疾病。隨著神經影像學的發展,臨床發現有些頭顱較大的嬰兒,行…
More媽今天像江湖郎中一樣和大家推薦小兒按摩捏脊。其實之前我是不太相信按摩、然後鍼灸、艾灸之類的。總覺得那種是心理作用大於實際作用。直到More那次去按摩後……
健康諮詢描述: 我想諮詢問題,並無任何病情需要診療,請醫生為我解答以下的問題,謝謝 想得到的幫助: 小兒推拿能幫助小孩治癒發燒嗎?如果能,理論依據是什麼? …
健康諮詢描述: 寶寶剛剛滿九個月前天從床上掉下來了一直哭到醫院做了個腦CT醫生看著說這次摔的沒事兒報告單上說是考慮外部性腦積水看著像是先天性的不是這次摔的孩子從…
健康諮詢描述: 我弟弟因為小時候發燒嚴重所以得了羊癲瘋,現在每次一發燒都會有羊癲瘋的症狀發作,請問發燒引起的小兒羊癲瘋怎麼辦? 想得到怎樣的幫助:發燒引起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