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血小板減少-血栓形成綜合征(heparin-thrombocytopenia- thrombo- genesis syndrome),近年來肝素在臨床的應用逐漸普及,其適應證也在增加,然而在應用肝素後大約有2%~30%可引起血小板減少或血小板減少伴血栓形成,臨床出現出血和血栓栓塞等一組症候群,被稱為肝素-血小板減少-血栓形成綜合征。
一)發病原因
本病徵的發病原因與肝素的使用有關。
(二)發病機制
本病徵在使用肝素後發生,其發生機制尚未闡明。多數學者認為系免疫機制所致,因為肝素依賴性血小板抗體能與肝素和血小板結合,激活補體,使血小板合成血栓烷A2並釋出ADP等使血小板聚集,同時還釋出血小板第Ⅲ、第Ⅳ因子,參與內源系統凝血並有抗肝素作用。肝素還具有抗血管內皮合成前列環素(PGI2)作用、小劑量肝素可阻斷蛋白C的激活,均有利於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此外,肝素不純也是一種可能因素。目前觀察的結果,從豬製備的肝素使用後發生血小板減少的幾率為0%~8.2%,而牛肺製備的肝素可高達7.5%~26%,是製劑純度抑或其他原因尚在探討之中。
有應用肝素史,在應用肝素後2~14天,多為5天後發生血小板減少,出血和靜脈、動脈血栓形成,可表現肺栓塞或累及冠狀血管,腦及胃腸道動脈的相應癥狀,甚至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
用肝素後血小板減少並能除外血小板減少的其他原因,於血小板減少的同時若伴有無其他原因可解釋的急性動脈血栓形成,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可對本病徵做出肯定性診斷。若能測定患者血清中肝素依賴性血小板聚集因子或血清素釋放試驗,診斷就更為可靠。
1.血小板減少 血液檢查外周血血小板顯著減少,再用肝素後,血小板再次減少。
2.血小板聚集因子 肝素依賴性血小板聚集因子,在血小板減少的同時即可出現,並持續數月,是一種較特異的實驗室診斷指標,陽性率約70%。
3.血清素釋放試驗 血清素釋放試驗雖較敏感而特異,但較繁雜,要求很高,難以推廣。
根據臨床選擇X線胸片、心電圖、CT、造影等檢查。
與DTC相鑒別。
可致呼吸困難、肺動脈高壓、心肌梗死或DIC等。
(一)治療
應立即停用肝素,換用其他抗凝治療。有血栓形成者可動脈內注射尿激酶。
(二)預後
本病徵必須當機立斷地進行處理,否則可危及生命。
提高對本症的認識,使用肝素過程中應注意鑒別。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肝素-血小板減少-血栓形成綜合徵(heparin-thrombocytopenia- thrombo- genesis syndrome),近年來肝素在臨床…
紫斑溼疹綜合徵(Aldrich syndrome)又名溼疹-血小板減少-反覆感染綜合徵、Wiskett-Aldrich綜合徵、Wiskett綜合徵、Aldric…
肝素誘導性血小板減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肝素所致的血小板減少的程度與肝素的劑量、注射的途徑和既往有無肝素…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亦稱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臨床上分為急性和慢性…
由於免疫介導的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種類較多,如藥物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其他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如Evans綜合徵,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甲狀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