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耳膜迷路積水—梅尼埃病


內耳膜迷路積水-耳性眩暈綜合征即梅尼埃病(Ménière disease)又稱Ménière綜合征、耳病性眩暈、迷路病、膜迷路積水等,1861年由法國醫師Ménière最早記載了一側性耳鳴-耳聾-眩暈三聯症,並提出「內耳性眩暈說」,為非炎症性內耳性眩暈症。

內耳膜迷路積水—梅尼埃病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本病徵病因尚未明確。

可能與變態反應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有關。

(二)發病機制

1.精神刺激等因素使大腦皮質功能失調,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內耳毛細血管發生痙攣,局部血循障礙,組織缺氧,可使血管壁滲透力增加,導致組織水腫。

2.梅尼埃病為內耳膜迷路積水、內淋巴液分泌多或正常吸收功能障礙以及變態反應引起的自主神經失調,內耳毛細血管滲透力增加,導致內耳產生水腫。

內耳膜迷路積水—梅尼埃病的癥狀

(一) 臨床特徵:

1. 本病首要癥狀為耳聾,多為一側性和持續的,常先發生於眩暈之前,每次眩暈發作均使聽力進一步減退,隨發作而每況愈下,稱之為「波動性聽力減退」。

2. 患者常會突然眩暈,或於眩暈發作前覺耳鳴及耳聾加重,耳內有堵塞感,多為低調的隆隆聲或嘶嘶聲,發作時耳鳴加劇。每次眩暈發作持續時間數分鐘至數天不等,發作間歇可數月或數年一次。耳鳴和眩暈是本病的主要癥狀,發作呈陣發性。

3. 患者可有眼球震顫,有反覆發作病史,發作時視物旋轉,感覺周圍物體或自身在旋轉,或有搖晃浮沉的感覺。嚴重時伴有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

4. 患者發作時多閉目卧床,不敢翻身或轉動頭部,惟恐因此而使眩暈加劇,行走、站立則搖晃不穩,常向一側傾倒,但神智清楚

(二)癥狀診斷:

1.依據病史及耳部檢查即可診斷。

2.本病徵在診斷名稱上混淆頗多,因此有主張將病徵的診斷分為三種:

(1)原因不明的內耳性疾病:即Ménière病(狹義Ménière病、真性Ménière病、內耳迷路積水。

(2)原因明確的內耳性疾病:應以病因命名,如內耳出血、炎症、腫瘤等,而不再列入本綜合征。

內耳膜迷路積水—梅尼埃病的診斷

內耳膜迷路積水—梅尼埃病的檢查化驗

1.一般檢查無特異發現。

2.必要時可做心電圖、腦CT等檢查。

內耳膜迷路積水—梅尼埃病的鑒別診斷

本徵應與繼發於中耳炎之迷路炎、聽神經瘤、藥物反應、顱後窩腫瘤、前庭神經元炎等鑒別。

1. 繼發於中耳炎之迷路炎:即中內耳炎,是化膿性中耳乳突炎較常見的併發症。按病變範圍及病理變化可分為局限性迷路炎、漿液性迷路炎及化膿性迷路炎。多表現陣發性眩暈,偶伴有噁心、嘔吐。眩暈多在頭或體位變動、壓迫耳屏或耳內操作(如挖耳、洗耳等)時發作。患者聽力有不同程度減退,多為傳導性聾,如病變位於鼓岬處可呈混合性聾。

2. 聽神經瘤:是指起源於聽神經鞘的腫瘤,是顱內神經瘤最多見的一種,多見於成年人,20歲以下者少見,性別無明顯差異,左、右發生率相仿,偶見雙側性。臨床以橋小腦角綜合征和顱內壓增高征為主要表現。是良性腫瘤,早診早治療效好,腫瘤較大合并顱內高壓者手術是唯一出路。

3. 藥物反應:是指藥物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後,引起器官和組織的反應。在藥物副作用中,約1/3~1/4累及皮膚,故有人提出皮膚藥物反應(cutaneous drug reactions)。在所有皮膚和粘膜藥物反應中,又以葯疹(drugeruption)或藥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更為突出。

4. 顱後窩腫瘤:常見有小腦半球癥狀、小腦蚓部癥狀和腦幹癥狀。主要表現為患側肢體共濟失調,行走時兩足分離過遠,步態蹣跚,或左右搖晃如醉漢,還可出現患側肌張力減弱或無張力、膝腱反射遲鈍、眼球水平震顫、耳鳴、聽力下降、眩暈、顏面麻木、面肌抽搐、面肌麻痹等癥狀。

5. 前庭神經元炎:是末梢神經炎的一種。病變發生在前庭神經節或前庭通路的向心部分。病前兩周左右多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眩暈癥狀可突然發生,持續數日或數月,活動時癥狀加重。

內耳膜迷路積水—梅尼埃病的併發症

本徵一般無併發症,偶爾可有波動性聽力減退。每次眩暈發作均使聽力進一步減退,隨發作而每況愈下,稱之為「波動性聽力減退」。

內耳膜迷路積水—梅尼埃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防止過勞、精神刺激等誘發因素。

內耳膜迷路積水—梅尼埃病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本病徵的治療方法頗多,療效評價各家不一,尚難做出肯定性結論,故尚無一致公認的有效療法。一般使用鎮靜劑、調整自主神經功能之藥物,如 地西泮(安定)、谷維素、氯苯那敏(撲爾敏)、暈動寧、維生素B1、維生素B12等。使用血管擴張葯,如煙酸,肌注山莨菪碱。可改善微循環,並有脫水作用,消除水腫。保守療法無效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二)預後

本病徵並無威脅生命的嚴重後果。

  請勿根據網上資料模仿、自行服藥,導致病情延誤。最好及時到醫院就醫。

內耳膜迷路積水—梅尼埃病吃什麼好?

食療方:

食療資料為網友共享,無經過醫生審核,經供參考。

  葫蘆瓜糖水

葫蘆瓜500克,將葫蘆瓜洗凈連皮切塊,加水1000煮湯。加冰糖適量,飲服每日4次。

功效:平肝潛陽,消炎熄風。

主治:肝陽上亢型,眩暈,頭痛,耳鳴,易怒,目赤,口苦,音質紅,苔黃,脈弦數。

韭菜炒鮮蝦:

韭菜150克 鮮蝦250克。每日1次。

功效:溫陽補氣。

主治:陽氣虛弱型。證見眩暈,頭痛,心悸,腰痛,畏寒肢冷,便溏,尿清長,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海帶玉米湯

海帶30克,玉米須100克,加水1000煮湯。飲服每日4次。

功效:祛痰化濁。

主治:痰濁內溫型,眩暈,頭重如裹,胸悶,倦怠,舌質胖,苔白膩,脈弦滑。

糖醋白菜

大白菜200克,胡蘿卜50克,每日1次。

功效:清熱瀉火,降血壓。

主治:高血病,冠心病,腦血管病,維生素C缺乏症。

水芹炒肉絲

水芹250克,豬瘦肉150克,每日1次。

功效:清肝火,降血壓。

主治:高血壓,頭痛頭暈,心煩易怒,口乾口苦,舌質紅,苔薄黃等。

銀耳、黑木耳雙耳湯:

銀耳15克、黑木耳15克 冰糖30克。銀耳、黑木耳水發洗凈撕碎。放於葆湯鍋中,加水1000毫升,再將冰糖一起放入葆湯鍋煮熟。分4次服。

功效:滋腎潤肺。

主治:適用於腎陰虛或肺腎陰虛的頭暈目眩、腰膝酸軟、咳嗽氣喘。

芥菜飲:

鮮芥菜500克。加水1000毫升煎,代茶飲。每日4次。

功效疏風散寒,宣肺利水。

主治:風邪犯肺型。有水腫病史,感受風寒後,見惡寒發熱,喘哮無汗,繼則眼臉浮腫,迅即四肢及全身皆腫,小便不長,苔薄,脈浮緊。

參看

  • 兒科疾病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蕁麻疹 下一个: 猝死>>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