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大靜脈瘤主要為大腦大靜脈的瘤樣擴張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動脈瘤,故也稱大腦大靜脈動脈瘤樣血管畸形。本病是比較少見的腦血管畸形。
(一)發病原因
大腦大靜脈起源於引流脈絡叢中間結構的靜脈迴流系統,起初該靜脈不與深部大腦內靜脈溝通,大約在胚胎髮育11周時,靜脈後部與大腦內靜脈交通,形成大腦大靜脈,靜脈前部退化,最終消失。在胚胎髮育第6~11周期間,如因某種原因引起胚胎髮育異常,腦靜脈前部不能正常退化閉塞,即可形成動靜脈瘺。這種胚胎學改變可解釋原發性大腦大靜脈的動靜脈交通直接開口於靜脈囊壁,並大多位於囊壁前下方。靜脈瘤的供應動脈可來自中腦旁脈絡叢血管、後脈絡叢動脈、大腦中動脈、小腦上動脈的分支以及腦膜血管;丘腦穿通支也可因虹吸作用而參與供血。
(二)發病機制
1.病理 本病的主要病理改變是腦動脈與大腦大靜脈之間發生短路,大量動脈血直接進入大腦大靜脈,使其極度擴張,呈圓形或卵圓形,靜脈壁灰白,增厚堅韌;有時部分血栓形成,直徑常超過3cm以上。病變範圍內腦組織退行性變,萎縮或軟化。
直接導入大腦大靜脈的供應動脈87%累及大腦後動脈,50%單純由大腦後動脈供血,多為單側,且以右側多見,亦可為雙側大腦後動脈供血。其他亦可由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小腦上動脈供血。多數病人屬於上述情況,但也有些病例為腦動靜脈畸形的引流靜脈導入大腦大靜脈,而致使大腦大靜脈顯著擴張,此種情況一般動靜脈畸形較大,病變內動靜脈瘺也較大。總之,大腦大靜脈瘤是因長期高壓力的動脈血流,促發一系列的血流動力學變化,而導致靜脈壁動脈化的結果。
2.發生機制 本病發生的兩個基本機製為動靜脈短路造成的高壓血流衝擊及硬腦膜靜脈竇的閉塞。
大腦大靜脈瘤,根據發病年齡可將病變的臨床表現分為四個年齡組:
1.新生兒組 典型表現為出生後不久的高輸出量、前負荷性的心力衰竭,幾乎出現於所有病兒。心力衰竭的程度依賴瘺口大小和有無靜脈栓塞。顱骨聽診能聞及持續顱內雜音。頸靜脈血氧飽和度明顯升高。頭顱CR、MRI能發現動脈瘤樣病灶,血管造影上病灶前緣和下緣可見眾多細小的供應動脈,多屬於Yasargil Ⅰ型、Ⅱ型和Ⅲ型,以Ⅲ型最多見。超聲檢查還可發現頸內靜脈內持續性血流,不同於正常時的波動性血流。在病灶處可探及無回聲陰影,血流也呈持續性。手術治療顱內病灶不能改善頑固性心力衰竭,並可因術中血壓降低,誘發心肌梗死。患兒多死於心力衰竭。屍檢發現腦內有腦室旁軟化灶、腦實質深部出血、皮質膠質增生、梗死和鈣化、皮質下空泡化等病理改變,大腦大靜脈異常擴大,並與很多細小動脈相連。腦損傷發生的機制主要是動脈盜血、繼發於心力衰竭的腦缺血、出血性梗死、病變壓迫及手術創傷等。
2.嬰兒組 臨床上分為兩組:
(1)新生兒期曾出現心臟失代償,但經治療緩解或自行緩解。隨後(出生後1~12個月)出現頭圍增大,顱內雜音,以頭後外側聽診明顯。
(2)沒有心臟失代償病史。嬰兒因頭圍增大而就診,發現腦積水。胸片可發現心臟肥大。
患兒腦室可明顯擴大,累及側腦室和第三腦室。以往認為腦室擴大的原因是增大的大腦大靜脈壓迫中腦導水管,引起阻塞性腦積水。但近年來病理生理研究和影像學研究顯示患兒導水管常保持通暢,而且病兒並無腦積水臨床表現。CT或MRI上沒有腦室旁水腫。目前認為,矢狀竇和靜脈系統內壓力增高,影響腦脊液吸收障礙是腦室擴大的主要原因。通常腦血管造影可顯示充盈的囊樣病灶,並可在動態觀察造影劑沖入囊內,形成湍流。偶爾,病灶內血栓形成,完全閉塞囊腔,不能顯影。如囊壁上血栓形成,囊腔存在,可在CT上顯示「靶征」。通常此型中瘺口較新生兒組小,且大多只有一個瘺口,相當於Yasargil Ⅰ型。
癲癇也是該組病兒的主要臨床表現。長時間腦內盜血,可引起腦缺血。腦梗死以及退行性變是癲癇的病理基礎。
3.兒童組 2歲以上的兒童大多以頭圍增大發病。部分病人可有蛛網膜下腔出血,心臟也可有輕度擴大。顱骨聽診可聞及顱內雜音。但需與兒童顱內生理雜音相鑒別。一般在正常嬰兒或兒童中,也可在顱骨或眼球旁聞及雜音,以眼球或顳側明顯,收縮期雜音增大,壓迫頸動脈雜音可消失。但大腦大靜脈瘤雜音以頂結節和中線後部附近明顯,在新生兒和嬰兒雜音較強,收縮期和舒張期均可聞及,也可為連續性。
4.成人組 包括年長兒童、青少年或青年。臨床表現多種:蛛網膜下腔出血、松果體區佔位、高顱內壓和腦積水等。頭CT或MRI可作鑒別診斷。病理生理上,患者動靜脈瘺口小,流速低,或屬於繼發性大腦大靜脈瘤。
本病的診斷主要依靠發病年齡及臨床表現,但確診需要放射學檢查。新生兒出現頑固性心力衰竭伴顱內血管雜音;嬰兒出現腦積水均應考慮到本病的可能,對於能聽到顱內血管雜音或出現蛛網膜下腔出血者,則診斷可基本確定。進一步確診可行腦血管造影、CT掃描或MRI。
無特殊表現。
1.顱骨X線平片 嬰兒組偶見病變血管鈣化,兒童成人組除顯示顱內壓增高征外,常見顱內鈣化斑。表現為松果體區直徑2.5cm以上的完全或不完全環狀鈣化影。
2.腦血管造影 為確診大腦大靜脈瘤的主要手段。至少應做3條選擇性腦血管造影,包括雙側頸內動脈和一側椎動脈造影;最好行數字減影全腦選擇性血管造影,使大腦大靜脈瘤顯示更加清楚,「盜血」動脈及迴流靜脈更為明確。
腦血管造影表現為大腦大靜脈呈卵圓狀擴張,直徑一般在4~5cm,直竇亦顯著擴張。大腦大靜脈瘤的供血動脈在3組病人中有所差別。新生兒組供血動脈可在靜脈瘤的前上方直接交通,可來自雙側大腦前動脈、豆紋動脈、丘腦穿通動脈、脈絡膜前、後動脈,有時小腦上動脈也參與供血。靜脈瘤一般為中等大小,迴流血液匯入直竇和其他靜脈竇。嬰兒組供血動脈常位於靜脈瘤的下外側面,由脈絡膜後動脈供血;在兒童組供血動脈往往位於靜脈瘤前方或上方,由一側或兩側脈絡膜後動脈或大腦前動脈供血;成人組,在靜脈瘤前方常有一小片腦血管畸形,供血動脈可來自脈絡膜後動脈和丘腦穿通動脈,血液引流入大腦大靜脈系統。了解引流靜脈對判斷預後有重要意義。
3.CT掃描 顯示松果體區一邊緣整齊的卵圓形高密度影像,常伴有第三腦室以上的對稱性腦室擴大;繼發性者可在其前方有形狀不規則的密度不均勻的高低密度影。強化掃描可見與圓形高密度相,連續直至顱骨的增強影,提示直竇擴張。
4.MRI 大腦大靜脈瘤的MRI十分典型,為一圓形無信號區,系血液流空效應所致,其邊界清楚,尤其是矢狀位,不僅可見瘤囊,還可見引流的直竇、大腦鐮竇等。
5.其他 MR血管造影和多普勒超聲檢查對大腦大靜脈瘤的診斷是有效的輔助手段。特別對囟門未閉患兒,多普勒超聲能判斷顱內血流動力學改變和病灶內血流形態,對病變的篩選提供了無創手段。對伴隨的全身情況如心肺功能、腦功能評價可採用動脈血氣分析、胸片、腦電圖、心電圖、腎功能、血電解質檢查等。
大腦大靜脈擴大也見於其他情況或病變,應注意識別。因為它們在治療上有別於原發大腦大靜脈瘤。
1.大腦大靜脈擴大 見於腦AVM引起的繼發大腦大靜脈瘤,或硬腦膜AVF引起的大腦大靜脈代償擴大。這兩種病變的治療應處理原發病變,而非大腦大靜脈本身。
2.大腦大靜脈曲張 屬於正常變異,不伴動靜脈短路。
大腦大靜脈瘤患者如有顱內動靜脈瘺形成、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增加時,心臟排出量升高,導致心室肥大、肺動脈高壓,可引起心力衰竭。另外,因矢狀竇和靜脈系統內壓力增高,影響腦脊液吸收障礙,造成腦室擴大,形成腦積水。
(一)治療
根據患者的年齡和臨床表現選擇治療的適當時機和最佳治療方案。新生兒多以心血管癥狀起病並威脅生命,故首選治療應為穩定全身情況、控制心功能障礙。如對症治療有效,可定期隨訪,頭顱CT、MRI檢查及顱內超聲波檢查和頭圍測定都能提供顱內病變變化情況,可作為隨訪判斷手段。如病情穩定,待患兒出生6個月後再作進一步原發病治療。
年齡在6個月以上的患兒,在處理時應注意盡量避免顱內缺血引起的長期損害。大腦大靜脈瘤可引起鄰近靜脈內高壓、迴流不暢。腦幹慢性缺血,可致腦內不可逆鈣化灶,引起智力發育障礙。
年齡較大時發現的病變,如無癥狀,可仔細檢查,除外其他疾病,並結合影像學檢查,密切隨訪。個別大腦大靜脈瘤,特別是低流量病灶,有自行閉合和血栓形成可能。對有相應臨床癥狀者,原則上以去除靜脈高壓和腦缺血為主要治療目的。
1.血管內介入治療 導管技術的飛速發展,絕大部分大腦大靜脈瘤改由血管內介入治療。特別是繼發於腦幹及其周圍結構的血管畸形,引起大腦大靜脈擴張,開顱手術無法解決,或者畸形血管的供應動脈直接迴流大腦大靜脈,外科手術風險很大。相反,採用血管內介入治療,簡便而有效。介入治療分為經動脈栓塞和經靜脈栓塞兩種方法。對Yasargil Ⅰ型、Ⅱ型、Ⅲ型大腦大靜脈瘤,經動脈血管內介入治療是最適合的介入治療途徑。而對Yasargil Ⅳ型靜脈瘤,經動脈介入治療和經靜脈介入治療均可採用。
(1)經動脈栓塞治療:對供應動脈較少者,經動脈栓塞供應動脈,能暫時降低畸形血管內壓力,降低回心血量,控制心功能不全,但療效不持久。如供應動脈眾多,療效則不佳。治療時,一般採用靜脈全麻,必要時氣管插管和留置導尿;對兒童宜用全麻,可以避免躁動,影響操作。一般經皮作股動脈穿刺,置入導引管至椎動脈或頸內動脈,再置入微導管,頭端盡量靠近大腦大靜脈瘤。選擇適當的栓塞劑,如膠體、球囊和彈簧圈等,阻斷供血動脈,使血栓形成。栓塞劑應大小合適,防止經瘺口流入靜脈而進入肺部,引起肺栓塞。通常採用液性粘膠,在達到瘺口時遇水多聚化和固化,能夠根據瘺口的形狀和位置塑形。近來Guglielmi可脫卸彈簧圈(GDC)在大腦大靜脈瘤介入治療中開始運用。優點是當彈簧圈大小不合適,經瘺口滑入靜脈時,可以將它取回。栓塞前可靜脈內注射激素(地塞米松,10mg),以減少栓塞劑引起的炎症反應,栓塞後激素治療還需持續數天。經動脈栓塞優點是術後出血機會少。缺點包括:①不可能栓塞所有供應動脈,致病灶殘留;②目前導管技術不能到達嬰兒的細小供應動脈;③有栓塞腦內正常血管可能;④栓塞血管可能再通。
(2)經靜脈栓塞治療:是目前大腦大靜脈瘤的主要治療手段。治療依據來源於經靜脈栓塞治療高流量頸內動脈-海綿竇瘺取得的滿意效果。
治療的原則是:①分期在瘤體內置入栓塞劑,以逐步降低瘤體內血流速度,緩慢形成血栓,避免驟然阻斷靜脈迴流;②特殊情況下,如新生兒出現心力衰竭,首要治療目的應是緩解高回心血量引起的併發症;③根據臨床癥狀,分期多次進行栓塞治療;④綜合治療(包括手術治療、經動脈栓塞治療和放射神經外科)以徹底閉塞畸形血管。
治療方法常用經股靜脈和經竇匯兩種途徑,以後者多用。
2.顯微外科手術治療 患者年齡越小,手術風險越大。Yasargil認為Ⅰ型、Ⅱ型、Ⅲ型的大腦大動脈瘤可採用顯微外科手術治療,風險相對較小。但對Ⅳ型手術效果不理想,術後死亡率及病殘率都較高。
(1)術前準備:
①血容量判斷:由於為應付靜脈瘤中快速回心血量,患者心臟排出量增加,全身血容量也相應增加,長期前負荷過重導致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手術驟然減少靜脈瘤回心血量,可引起循環系統血流動力學紊亂,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使心臟後負荷增加,從而導致嚴重心臟衰竭,危及病人生命。因此,術前應請心臟專科醫師會診,準確估計全身血容量和心功能。
②心功能監測:術前應安放漂浮導管,便於術中監測。
③腦積水處理:術前分流手術,改善腦積水,有利於術中暴露病灶,但可增加硬脊膜下積液發生機會。
(2)手術方法:常採用天幕上經大腦縱裂後方入路。
(3)術後治療:心臟監護尤為重要,嚴格控制補液量和血容量。此外,控制術後癲癇發生,及時處理因腦壓降低引起的硬膜下積液和腦積水。術後血管造影判斷供應動脈夾閉情況。如有殘留細小供應動脈,可暫時觀察,不必立即處理。
3.綜合治療 單獨使用上述各種方法治療大腦大靜脈瘤都因風險大或治療不徹底,療效也不佳。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綜合手術治療、血管內介入治療、藥物治療、放射神經外科治療,療效要優於單獨治療。如分期血管栓塞加分期手術治療的綜合治療已被作為大腦大靜脈瘤治療的常用手段。術前採用對症治療和血管內介入治療改善病人全身情況,提高手術耐受性,減少術中出血。特別是新生兒可將手術推遲至出生後6個月。如果血管內介入治療能部分或全部栓塞病灶,病人癥狀緩解,心功能改善,可暫時避免手術。
(二)預後
大腦大靜脈瘤如未經治療,預後差。統計文獻92例未經治療病人中,有77.2%的病人死亡,3.3%的病人殘廢,12%的病人維持原狀,另有7.5%的病人失訪。死亡原因主要為心腦缺血性損害。未經治療的新生兒病死率更高,達96%。伴有高排出量心力衰竭的新生兒和出現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兒童和青少年,不論採用何種治療方法,預後都不理想。但因腦積水出現頭圍增大而就診的嬰兒或只聞及顱內雜音而無其他臨床癥狀的病人,採用手術治療可比其他治療預後佳,但手術難度大,病死率仍較高。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大腦鐮旁腦膜瘤 下一个: 大顆粒淋巴細胞白血病>>
大腦大靜脈瘤主要為大腦大靜脈的瘤樣擴張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動脈瘤,故也稱大腦大靜脈動脈瘤樣血管畸形。本病是比較少見的腦血管畸形。 1、宜吃低脂、清淡飲食。2、…
垂體瘤的易患人群 ——女性朋友請注意垂體瘤疾病!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大家生活、工作的精神壓力增加,很多疾病更青睞現代女性。據統計,近幾年女性垂體腺瘤的患病…
垂體瘤的易患人群 ――女性朋友請注意垂體瘤疾病!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大家生活、工作的精神壓力增加,很多疾病更青睞現代女性。據統計,近幾年女性垂體腺瘤的患病…
健康諮詢描述: 大腦靜靜脈池局部呈囊性狀擴張,大小約2.6*3.2*.2.3CM,呈均勻長T1長T2信號FLAIR呈低信號,中腦導水管受壓變窄,局部小腦受壓,中…
健康諮詢描述: 我患有抑鬱症,大約15歲作業患病,18歲開始治療,請問這個病會影響大腦的發育嗎 想得到的幫助: 希望醫生為我解答 病情分析:你好,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