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露


惡露,出《肘後備急方》。

①指產婦分娩後從陰道排出的余血和濁液。一般在產後2-3周內完全排盡。如果超過三個星期,仍然持續淋瀝不斷,排出或多或少均屬病態。參惡露不止、惡露不絕條。

②指養胎之血。見戴武承《女科指南集》。

含義

產婦分娩後隨子宮蛻膜特別是胎盤附著物處蛻膜的脫落,含有血液,壞死蛻膜等組織經陰道排出稱為惡露。一般情況下,產後三周以內惡露即可排凈,如果超過三周仍然淋漓不絕,即為「惡露不盡」。在中醫典籍《胎產心法》中提到:「由於產時傷其經血,虛損不足,不能收攝,或惡血不盡,則好血難安,相併而下,日久不止。」因此,惡露不止多與「虛損」或「血瘀」有關。  

惡露類別

(1)血性惡露:色鮮紅,含大量血液,量多,有時有小血塊。有少量胎膜及壞死蛻膜組織。血性惡露持續3到4天,子宮出血量逐漸減少,漿液增加,轉變為漿液惡露。

(2)色淡紅含多量漿液。少量血液,但有較多的壞死蛻膜組織,宮頸黏液,宮腔滲出液,且有細菌。 漿液惡露持續10天左右,漿液逐漸減少,白細胞增多,變為惡露變為白色惡露。

(3)白色惡露:粘稠,色澤較白。含大量白細胞,壞死組織蛻膜,表皮細胞及細菌等。白色惡露持續3周乾淨。

正常惡露有血腥味,但無臭味,持續4到6周,總量約250ml-500ml,個體差異較大。

通過對惡露的觀察,注意其質和量、顏色及氣味的變化以及子宮復舊情況,可以了解子宮恢復是不是正常。

巴利語 asubha。指身上所出不潔之津液。如膿、血、尿、屎等。惡,為憎厭之義;露,即津液。據心地觀經載,自見己身,三十六物惡露不凈。又無量壽經卷下謂,生、老、病、死皆苦,且惡露不凈,故無可樂者。  

怎麼處理惡露?

惡露的處理可用消毒棉,容易過敏的人也可以自己製作。將脫脂棉剪成5厘米大小,經過煮沸消毒後浸泡在2%的硼酸水或來蘇液中,或者浸泡在稀釋1000倍的消毒皂液中。隨之將消毒過的脫脂棉裝入帶蓋的容器中,這樣使用起來很方便。脫脂棉煮沸的時間只需要5分鐘即可。

更換脫脂棉時應在排尿排便之後,一定要在洗過手之後進行。在擦拭便尿的時候,要由外陰部向肛門方向擦拭。如果相反進行的話,就會把肛門部的雜菌帶入分娩後留下的外陰部的傷口中,有引起感染的可能。

再者,不許用同一塊消毒棉擦兩次。每擦一次要更換一塊。消毒後要立即墊上新的布巾或脫脂棉,隨後繫上丁字帶或月經帶,墊脫脂棉時,要把紗布墊在上面,否則棉絮就會粘在外陰部上。  

坐月子 要學會觀察惡露

觀察一下你的惡露情況是否正常。有些惡露屬於異常情況,應當引起注意

分娩後兩天來,陰道里仍然淋漓不盡,不斷有些像血水一樣的液體流出來。醫生說,那是「惡露」,是正常現象。但是,看到那些鮮紅色的黏液,中間還混有血塊,心裡總是不放心……

專家說:你可能是第一次聽到「惡露」這個詞。

產後,隨著子宮內膜(特別是胎盤附著地方的內膜)脫落,子宮分泌的黏液等也隨之從陰道內流出,這就是惡露。正常的惡露有些血腥味,但是不臭,總量大約為500~1 000毫升。一般情況下,惡露大約在產後3周左右就乾淨了。

產後第一周,惡露的量較多,顏色鮮紅,含有大量的血液、小血塊和壞死的蛻膜組織,稱為紅色惡露。

1周以後至半個月內,惡露中的血液量減少,較多的是壞死的蛻膜、宮頸黏液、陰道分泌物及細菌,使得惡露變為淺紅色的漿液,此時的惡露稱為漿性惡露。

半個月以後至3周以內,惡露中不再含有血液了,但含大量白細胞、退化蛻膜、表皮細胞和細菌,使惡露變得黏稠,色澤較白,所以稱為白色惡露。  

產後惡露不盡的治療方法

產後惡露不絕指婦女產後惡露持續20天以上仍淋漓不斷者。本病發生原因是沖任為病,氣血運行失常,但臨床上有氣虛、血熱、血瘀之分別,常用的有效偏方主要如下。  

[方法一]

脫力草30克,雞蛋10個,紅糖30克。將脫力草(若無、可用党參30克,黃芪60克代替)先熬水,去渣,再用濾液、紅糖與雞蛋同煮,以蛋熟為度,每天吃蛋2--3個,吃完可再制。

本方適用於產後之氣虛所致惡露不盡。  

[方法二]

人蔘10克,凈烏骨雞1隻,精鹽少許。將人蔘浸軟切片,裝人雞腹,放入砂鍋內,加鹽、隔水炖至雞爛熟,食肉飲湯,日2--3次。

本方適用於產後氣虛之惡露不盡。  

[方法三]

藕汁100克,白糖20克。先將鮮白嫩藕榨取藕汁,冷藏備用,再將白糖兌人藕汁中,冷飲之。

本方適用於血熱所致產後惡露不盡。  

[方法四]

仙鶴草、益母草各30克,紅糖10克。先將二草濃煎、去渣、取濾液,入紅糖於濾液中,煮1--2沸,即可服用,每日--3次。

本方可用於血瘀之惡露不盡。  

如何判斷惡露是否異常?

1、如果產後2周,惡露仍然為血性,量多,伴有惡臭味,有時排出爛肉樣的東西,或者胎膜樣物,子宮復舊很差,這時應考慮子宮內可能殘留有胎盤或胎膜,隨時有可能出現大出血,應立即去醫院診治。

2、產後發生產褥感染時,會引起子宮內膜炎或子宮肌炎。這時,產婦有發熱、下腹疼痛、惡露增多並有臭味等癥狀。這時的惡露,不僅有臭味,而且顏色也不是正常的血性或漿液性,而呈混濁、污穢的土褐色。

提醒新媽媽們,要學會觀察自己的惡露情況,發現其中有問題時,就要早些與醫生聯繫解決。  

惡露容易與哪些癥狀混淆

1、如果產後2周,惡露仍然為血性,量多,伴有惡臭味,有時排出爛肉樣的東西,或者胎膜樣物,子宮復舊很差,這時應考慮子宮內可能殘留有胎盤或胎膜,隨時有可能出現大出血,應立即去醫院診治。

2、產後發生產褥感染時,會引起子宮內膜炎或子宮肌炎。這時,產婦有發熱、下腹疼痛、惡露增多並有臭味等癥狀。這時的惡露,不僅有臭味,而且顏色也不是正常的血性或漿液性,而呈混濁、污穢的土褐色。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惡露不下 下一个: 惡寒>>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