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兩性

“損失厭惡”和“沉沒成本謬誤”可能深刻影響你的理財決策,如果不能理性面對,這種心理可能會“綁架”你的錢袋和人生。

一位股民手中有幾支被套牢的股票,他也知道解套的機會渺茫,卻始終堅持不肯賣出,寧願眼睜睜看著賬戶裡的錢一天天越變越少,這種顯然並不理性的堅守,其實是一種逃避,逃避已有的失敗,拒絕接受現實,而這就是“損失厭惡”。

與“損失厭惡”密切相關的另一個術語,叫做“沉沒成本”(Sink Cost)。所謂沉沒成本,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人們把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

請和融360一起設想以下三個場景:

場景一:花80元錢購買一張90分鐘電影的門票,結果在電影院裡坐了半小時,就覺得這是一部“坑爹之作”。這時你會堅持一坐到底,還是起身拂袖而去?

場景二:去飯館點了一道菜,一動筷子卻發現這是黑暗料理,這時你會重新點另一道菜,還是堅持把難以下嚥的食物吃完?

場景三:購買了一張演唱會的門票,演出當天你卻高燒不退,帶病去看演出不利於病情。眼看開場時間步步臨近,你會選擇拖著病軀趕到現場,還是把門票丟進垃圾桶,吃完藥早早休息?

如果不出意外,對於沉沒成本的考量絕對會影響你對上述三個問題的抉擇。

買電影票的80元錢、黑暗料理的餐費、演唱會的門票支出,都是註定無法收回的既定成本,即“沉沒成本”。如果中途離場、丟下菜餚、扔掉門票,你將蒙受損失。而出於本能,你會非常憎惡這些損失,這種憎惡導致你和抱住一捆捆“韭菜”不放的股民一起跌落糾結於“沉沒成本”的陷阱。

融360認為,對於上述三個案例,為遷就“沉沒成本”而做出將就的選擇,會造成時間的浪費、心情的破壞、味覺的折磨、身體的損害,這些又將引發連鎖反應,造成進一步的損失。一生都在為過去的付出做善後的人,很難坦然地迎接未來。

在知乎上,網友們有著這樣的問答:

問:“為什麼人總是念念不忘沉沒成本?”

答:“因為缺乏足夠的理性來判斷成本是不是已經‘沉沒’了。”

依舊著眼於上述三個案例,或許我們缺乏足夠的理性去預測和判斷:後一小時的電影會不會變精彩?再點一道菜是不是更難吃?去看演唱會的愉悅能不能抵消發燒的病痛?

在實際生活中,案例裡的電影票、黑暗料理、演唱會門票,可能是一支股票、一份工作、一段重要的人際關係,甚至是一場瞄準你畢生積蓄的騙局。在糾結中,你可能因為“將就”而防止現狀變得更壞,也可能錯失了扭轉乾坤的唯一時機。

一直以來,“損失厭惡”和“沉沒成本謬誤”都是經濟學家所津津樂道的話題,也是在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局。當我們過分注重避免損失帶來的負面情緒而罔顧理性,這種為避免辜負沉沒成本而無原則妥協的心理,就會成為對人生的綁架。融360與您共勉:為避免成為謬誤心理的“人質”,我們不僅要學會對沉沒成本做出理性取捨,更要在做出最初決定時就慎之又慎,減少後顧之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