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去年一整年,我都不斷地收到很多媽媽朋友們給我的留言,怎樣讓孩子愛上刷牙。 關於讓孩子刷牙的一些基本方法,比如讀刷牙繪本、讓孩子去選他們喜歡的牙刷牙膏啊等,這些耳熟能詳的方法,就不在今天談論範圍內了。這些方法都是有效的,但這個世上總有那麼一小部分的孩子,特別倔、特別難弄,不是一樣平常方法可以搞定的。小D就是這樣的孩子,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我是用哪些“非一樣平常”的方法對付這個“非一樣平常”的孩子的。

從根源瞭解孩子討厭刷牙的緣故原由

帶小D時間越久,我愈來愈理解理睬,孩子是沒有沒有緣無故的“不聽話”的。很多時候他們的“不配合”展現的只是冰山一角,真實的緣故原由是藏在水面下的,那才是最重要的。要想解決孩子不喜歡刷牙的問題,關鍵要從根源解決。

從小D的情況出發,我自己總結了孩子討厭刷牙的根來源根基因有這幾點。首先,因為不熟悉而沒有安全感,設身處地,把一個你從不認識的東西塞進你嘴巴里,然後胡亂搗鼓一陣,是你肯定也是排斥的。

其次,因為控制而失去掌控感。當孩子排斥刷牙而抗拒時,我們通常會怎麼做?大部分家長都是按住孩子然後刷牙,這種被控制的感覺,也是任何人都不會喜歡的。

最後,叛逆,這點對於2歲以後的孩子很明顯,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可怕的二歲”吧,你要我做什麼,我偏不做。你讓我刷牙,我當然不刷。

接下來,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針對這三大緣故原由,我和小D使用過的一些方法。

熟悉-放進我嘴裡的東西究竟是什麼?

談到熟悉,很多媽媽第一想到的就是繪本。切實其實,我以前推薦過一些刷牙繪本

,如果你還沒入手下手讀,可以先從這個最簡單的體式格局入手下手。

可惜,對於小D來說,光讀繪本效果其實不大。於是,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把牙刷和牙膏引進她一樣平常玩耍中。我拿出一把牙刷作為她一樣平常的玩具之一,她可以自己抓、摸、咬,而不再像刷牙時只能由我拿著。

我還和她一起進行過一次《瞭解牙膏牙刷是什麼的》遊戲。我們邀請了小D的娃娃一起加入,我擠出了一點點牙膏放在盤子裡,我和小D一起用手摸摸,感觸感染它的觸感,“牙膏有點粘粘的”;然後我帶著小D一起聞聞,感觸感染它的氣味,“牙膏聞上去是涼涼的味道”。

接著,同樣的體式格局,我們一起感觸感染牙刷,拿著牙刷在小D手掌裡刷幾下,“啊,癢癢的”;然後小D也拿著牙刷在我手掌裡刷幾下,“啊,媽媽也癢癢的。我們日常平凡就是用這個給牙齒刷牙,牙齒也會癢癢的,而且會有涼涼的味道哦”。之後,我會引導小D去給娃娃刷牙,刷完後,我會特地強調,“啊,娃娃的牙齒好健康。健康的牙齒可以吃很多好吃的”。

玩這個遊戲的一個小貼士就是讓孩子隨意“摧殘浪費蹂躪”,既然就是要讓孩子熟悉這些東西,設立建設好感,就不要過多幹預干與孩子的探索。

你看,這些事情花的時間精力不會很大,但卻真正讓小D瞭解了牙刷和牙膏,而且關鍵的是,她入手下手設立建設了刷牙的正面聯繫,“癢癢的,香香的,開心的”。這裡說句題外話,我之前把這個故事分享給小D幼兒園的老師,老師告訴我這就是最基本的幼兒園的課程設計,幫助孩子瞭解掌握新事物。看來道理都是相通的,如果你發現你家寶貝很不容易接受某個事物,不妨學習一下我的思路,也在家進行一次“課程”。

很多孩子的發脾氣都是因為他們對於自己失去控制後的無力感的發洩。孩子的身體小小的,但是他們的靈魂和性格卻其實不小,當他們發現自己無法自由掌控自己身體和行為時,他們就會沮喪。這時候,最好的一個方法就是讓他們重新找回自己失去的權力,讓他們重新獲得控制。

而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讓他們和我們角色互換,讓他們可以體會一下當“媽媽”的感覺。我當時就是讓小D給我刷牙,我記得特別清楚。她突然會很大聲(甚至可以說是很凶)地和我說,"Stop! Don't move."這時候,我才意想到,也許之前,我每天給她刷牙就是這樣的感覺,只是我沒有覺察而已。

玩這個遊戲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我們要配合會演。當小D要給我刷牙時,我會故意裝出要哭的樣子,一個勁地說,“我不要刷牙”。當父母向孩子展現出“弱勢”的樣子時,這會讓孩子感覺好,他們會覺得“原來其實不是我一小我私家不喜歡刷牙,原來媽媽也一樣”。

遊戲的下半段就是小D會堅持幫我刷牙,然後我也會乖乖配合。比如她讓我躺下,我就躺下;她讓我張開嘴巴,我就張開嘴巴。等小D在我臉上“各種蹂躪”後(牙膏抹我一臉,還帶著一點小D的哈喇子),也就意味著刷牙結束了。

整個過程,小D很開心很開心,因為這是讓她重新找回“控制”的感覺。這時候,一定要記得正面強化,我會替自己鼓掌,“哇,媽媽刷完牙了,媽媽好勇敢!”然後,引導小D一起為我的行為鼓掌,這其實也是在暗示給她,“刷牙過程也許不愉快,但完成這個過程的我們都好勇敢,好棒”。

叛逆-刷牙是你自己的事

2歲多以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我們讓他們做什麼,他們就偏不做什麼。這是Terrible Two最明顯的一大特徵,是他們獨立意識入手下手萌芽的施展闡發。自然,刷牙同樣成了每天叛逆施展闡發的一個手段了。“小D,媽媽要給你刷牙了”,“我不要!”

要化解這一點,最簡單的體式格局就是,永遠不要讓孩子感覺到這是我們要求她的,她不能不做的事,多讓孩子覺得這本來就是她自己的事。這方面我們需要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進行測驗考試。小D是一直在變化,因此我也是一直在升級這些方法。

小D有段時間特別喜歡模仿我。於是,我就抓住這個特點,把每晚的刷牙變成了我們一起刷牙,並排站在洗手間,她站在小椅子上,對著鏡子。她就會很開心,特別很是期待每天的刷牙時光。但要千萬記得,這麼小的孩子,完全讓她自己刷牙一定是刷不乾淨的,所以每次她自己刷完,我就會和她互相交換牙刷,大家相互對刷。

如今的話,我是運用睡眠程序表格來激勵她刷牙。每天睡覺前,我會告訴她,“我們要準備睡覺了。睡覺前小D有很多任務需要完成,每完成一個小D需要打個勾,看我們今天能不克不及逐個把任務都挑戰完成!”

這個年紀的孩子是喜歡挑戰的,於是,刷牙就變成了挑戰的任務之一,是一個遊戲,而不再是不配合的戰爭了。而因為一直堅持執行相同的睡眠程序,慢慢地她也就“習慣成自然”了。

也有國外家長會準備一個下圖這樣的 積分表,每次刷完牙,可讓孩子選擇一張貼紙貼上, 讓孩子有“完成”的成就感。然後堅持兩週或者一個月, 可以慶祝一下。

總之,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她喜歡的體式格局,關鍵就是讓她覺得,刷牙不是媽媽要求我做的“不能不做的事”,而是我自己的事,還是個挺有意思得事。

說了那麼多方法,其實最想傳遞給大家的就是文章開頭說的“冰山一角”理論,特別是對於倔強孩子來說,不克不及只是頭痛醫頭,更加關鍵的是要去看行為背後的動機,針對根源解決問題,才能讓孩子更好地配合。

掌握了這個中心思想後,方法其實不重要,每一個人都可以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想出更多的方法。真正去了解和“看到”孩子才是關鍵。

推薦閱讀

大J,座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新書《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正在噹噹網火熱預售中。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