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魚爸 圖片來源網絡
1
頭幾天,幾個老朋友年末相聚在一起聊天。
有一個朋友談起我們一個小學同學最近被人追債,結果打傷了人,被關了。
記得在很多年前,我們還一起去河裡捉魚,一起去勤工儉學。
只是,跟著他一起出目下當今我們記憶裡的是他媽媽那張從沒笑過的臉。
好像有發不完的脾氣。
說實話,當年我們都怕他媽媽。
他也怕,而且從來沒有得到過媽媽的誇獎。
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
他跟著媽媽過。
可是壓力繁重、脾氣火爆的媽媽從來就沒有表揚過他。
反而常常跟人抱怨說他不聽話,人又懶,不給家裡做事。
還說他像他爸爸,很笨,不指望他會讀書。
其實當時他在班上的成績特別很是好。
而且智商也跟朋友們差不多,人挺聰明的。
但是由於家庭的變故,加之媽媽的否定,讓他慢慢地失去了學習的熱情。
他跟我們說,“反正我很笨,不是讀書的料,不讀了。”
最後被校園邊上那些小混混瞧上了,於是加入了他們。
中學畢業就被學校退學了。
如果他的媽媽當初能多鼓動勉勵他,而不是不是定他。
那他的人生會怎樣呢?
可惜的是成長無法重來,而人生也沒有假如。
2
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
在小的時候,會聽到大人們對我們的評價。
好的評價,差的評價都會有。
但是每一個孩子幾乎都會想要好的評價。
我記得自己那時候作文寫得好,有一次獲獎了,在學校的公佈欄裡公佈。
我們那有一個走門竄戶賣豆腐的老伯看到了。
每次經過我家就會跟我奶奶說:“你家孫子真不錯,作文寫的真好,好好培育種植提拔,以後會有出息的。”
奶奶嬉皮笑臉,我聽到也心裡美滋滋的。
一定要繼續努力,並且我自己也認識到自己有這個能力,多了一份自信。
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都有一個這樣的階段。
他們會入手下手評價自己,在心理學的發展角度說就是“自我概念”的發展。
而一小我私家從什麼時候入手下手形成自我呢?
心理研究是發現是從嬰兒時期就入手下手的,最直接的影響人就是父母。
父母的行為和語言暗示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積極的心理暗示,給孩子帶來正面的影響;不良的心理暗示,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
比如父母常常說孩子“你真笨”。
孩子做作業做錯了,就說“你真笨!這麼簡單的標題問題都不會做。”
孩子跟其他小夥伴在外邊玩的時候起了爭執,如果被其他的孩子欺負了,父母就說“你真笨!為何每次都是你被欺負,你就不會去打回去啊!“
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就說“你真笨!就不是一個讀書的料。”
孩子自己在內心覺得父母都說自己笨,就會變得畏畏縮縮。
做什麼事都怕,因為怕人說自己笨。
可怕的是,孩子到了最後,也會真的覺得自己笨。
緣故原由是父母和周邊的人都說自己笨。
有一個做心理諮詢的朋友講過一個案例。
有一天,一個媽媽帶著一個10多歲的孩子找到他說“我的孩子是早產,而且生的時候又是難產,醫生說當時可能對孩子的智力有影響。我也覺得他有點那個’笨笨的’,學習成績也很差。”
站在一旁的孩子賊眉鼠眼的,一直低著頭聽媽媽講,不敢看醫生。
也許他也覺得自己天生腦子有問題。
他後來跟孩子談了很久,發現這個孩子的迴響反映速度和邏輯思維都很好。
不多是他媽媽說的笨孩子。
進行智力測試發現,孩子的智力沒有任何問題。
他成績差是因為媽媽一直以來的心理暗示,說他是早產兒,大腦也受到了傷害。
他就覺得自己天經地義不會讀書,不如其他同學。
在心理醫生的疏浚溝通下,這個孩子解除這多年來困擾自己的心結。
後來成績愈來愈好,升入了當地最好的中學。
3
很多的父母喜歡給自己的孩子貼標籤,而且往往在不經意間犯錯。
自己一時之間還察覺不了。
而等察覺的時候,孩子可能已經受到了傷害。
父母如果不及時發現並改變的話,就會讓孩子的自我概念中融入你貼的這些標籤。
影響著他們對自己的正確評價。
我發現快4歲的兒子已經在不斷地評價自己。
頭幾天他跟外公說,“我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捉迷藏時,我躲起來,你們都找不到我。”“還有一次我跟爸爸在菜市場走散了,但是我沒有動,一直等爸爸找到我。”
他就是經由過程自己的這些經歷進行自我評價。
而我不希望他過於強調聰明,而是要努力才好。
有時候我聽到他說這些的時候,就會說“爸爸也覺得你很聰明,但是覺得你不夠勤快,有點懶。”
而且我發現自己特別喜歡跟孩子說“你有點懶”。
這樣的話看上去真沒什麼,可是無形之中我就在打標籤,在犯錯。
孩子怎麼做才是勤快?
為何要給他貼一個不勤快的標籤呢?
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我們大人的主觀評價,而實際上真相併不是如此。
我仔細想一想,發現只要我帶著他一起,教會他如何做。
小傢伙挺勤快的,比如洗菜、擇菜、拖地,樣樣能做。
只是有時候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一件事當然不克不及堅持很久。
而我卻用要求大人的標準去評價孩子。
所有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總是在不經意間,給我們的孩子施加了無數的不良心理暗示。
治標得先治本,孩子變壞變差,根源還是父母。
往往是父母本身需要改變。
4
孩子都會積極地尋求讚許,得到認同。
很多孩子到了2歲就有了很強地客服困難的動機,希望獲取大人的讚譽。
比如我們會看到一個2歲的孩子成功地組裝了一個小機器人,會微笑著揚起頭,跟父母說,
“快來看呀!這是我做的。”
這個時候,他們在尋求來自父母的讚許。
而這樣的讚許會讓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戀狀態。
孩子需要可以為他們當安全港、關愛、負責的父母,這樣才能讓他們面對生活及學習中出現的各種挑戰時,可以或許不會害怕和焦慮。
在早期形成安全型依戀的孩子,在兩歲的時候可以或許更好地解決問題,好奇心更強,也更加獨立。
進入小學之後也會對解決問題更感興趣,因為他們擁有更多的自信。
而一直擁有安全型依戀狀態的孩子,長大以後在社會交往和婚姻家庭生活中都會更加自信安然平靜。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朝著積極的標的目的前進;相反,如果對孩子存在偏見,或者總是說些負面的話,孩子就極可能會朝著相反的標的目的發展。
所以,與其主觀的打那些標籤,不如實實在在的陪伴和引導。
請少一些求全譴責,多點鼓動勉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將收穫一個優秀的孩子。
作者:魚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位合格的80後奶爸,童書編輯,閱讀推廣人。小我私家交流微信(yubatushu )
來源微信公眾號:養育男孩(ID:breedboy) (一個最有愛的公眾號,面向家長群體,每天原創分享親子養育常識、親子閱讀推廣、家庭關係建造知識,以男孩養育為切入點,分享有趣、有愛、有信的內容)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
暗示的可怕力量,父母永遠不要對孩子說的“三個字”
文丨魚爸 圖片來源網絡 1 頭幾天,幾個老朋友年末相聚在一起聊天。 有一個朋友談起我們一個小學同學最近被人追債,結果打傷了人,被關了。 記得在很多年前,我們…
-
-
-
比起“我愛你”,女人更想聽這三個字
幸福 01 我有一個閨蜜家庭條件很好,典型的白富美。 她大學畢業後就結婚了,老公是相親認識的,家裡是經商的也很有錢,一個公子哥,典型的門當戶對。 結婚那天我們…
-
-
-
女寶寶歲多了,說話只會說兩三個字拿,三四
健康諮詢描述: 女寶寶歲多了,說話只會說兩三個字拿,三四個字,在幼兒園園和小朋友玩的很好,很喜歡笑,上半年還怎麼說話,現在比上半年說的多點,但是沒有同齡的孩子會…
-
-
-
結婚後,婆婆跟我說了三個字讓我離開了這個家
圖片與本文無關/來自於網絡 講述人:愛他吧 跟很多人一樣,我跟我家先生因為戀愛而進入了婚姻。 很多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一開始我是不認同的,因為始終覺得愛情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