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常常提問:“如何提高免疫力?” 甚至,一些家長覺得自家的孩子經常生病,常自行判斷孩子的免疫功能低下,認為需要補充一些營養品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今天一起來聊聊“免疫力”
先來看看以下錯誤觀點你佔了幾條:
免疫功能越強越好;
反覆呼吸道症狀就是反覆感染,就是免疫功能低下;
吃提高免疫功能的藥物或營養品提高免疫力;
積極治療普通 感冒發燒;
一旦血常規提示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升高就用抗生素(甚至預防性使用);
經常消毒,經常使用消毒劑
......
1誤解1:免疫功能越強越好
正解:免疫力來自於免疫系統,免疫系統具有免疫防禦、免疫自穩和免疫監視三大功能。我們通常所說的“好的免疫力”是指免疫功能正常。下表可以幫助你理解“好的免疫力”實際上是一種平衡:
2誤解2:反覆呼吸道感染就是反覆感染,就是免疫功能低下
正解:千萬不要在沒有客觀依據的情況下,隨意馬虎判斷免疫功能低下,更不克不及把過敏和免疫功能低下等量齊觀。
真正被醫生認定發生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極為少數,判斷免疫功能低下,要有反覆、嚴重感染的事實,並具備血液免疫學檢查的證據。也就是說,如果真的出現了反覆、嚴重的感染,也必須在進行血液免疫學檢查後,IgA(醫學名詞)或/和IgG(醫學名詞)偏低才能被確診為免疫功能低下。
經常發生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其實不意味著就是反覆感染,也多是過敏所致。借使倘使反覆發生不明緣故原由的呼吸道症狀,可考慮做血液免疫學檢查,施展闡發為IgE (醫學名詞)增高。由於體內IgE要達到一定的濃度才可以被檢測得到,所以,一些1歲以內的嬰兒或者從第一次發生過敏症狀起到血液免疫學檢查之間隔的時間較短的患兒,即使確實發生了過敏迴響反映,也不一定能測得陽性結果,主要還是根據過敏源“迴避”和“激發”來做診斷,血液免疫學檢查只作為輔助參考。
3誤解3:如果經常生病,吃提高免疫功能的藥物或營養品就可以 提高免疫力
正解:千萬不要隨意馬虎使用提高免疫功能的藥物或營養品,沒必要要地使用,不僅沒有益處,反而會對免疫功能造成損害。
如果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情況下,使用免疫增強劑,或可引起過敏等其他免疫性疾病。如果被確診為過敏,應採用抗過敏治療,並可以考慮進一步做過敏源篩查,因為只有找到過敏源,才能真正預防過敏的再次發生發火。過敏是免疫功能異常增強導致的,使用免疫增強劑只會使過敏情況變得更加嚴重。
4誤解4:積極治療普通的感冒發燒,比如疾病初期儘早用藥, 疾病過程當中大量用藥
正解:越是積極治小病,就越是容易生病,千萬不要害怕生小病,避免沒必要要的用藥。無論細菌還是病毒感染,雖然都會讓身體感到不舒適,但一定程度上都能促使免疫系統的成熟。
普通的感冒發燒,通常為病毒感染,為自限性疾病,病程約需1周左右,抗生素對病毒感染無效,抗病毒藥物有很強的毒性,除非嚴重的病毒感染,一樣平常不採用抗病毒治療。
我們通常所說的感冒藥,只起到緩解和控制症狀的作用,如果需要針對症狀用藥,最好選用專門針對某一症狀的藥物,儘可能避免使用複合製劑,如使用複合製劑,不僅要關心服用劑量還要關注所含藥物的成分和劑量,以避免同時服用的其他藥物中有相同成分疊加導致過量。體溫在38℃左右時,人體的免疫系統可達到最佳的抗感染效果,因此38℃以下可以沒必要著急退燒。
此外,病毒感染時,白細胞和(或)中性粒細胞會有一過性的偏低,一樣平常會在病毒感染後的2周~4周左右恢復正常,沒有必要使用升白細胞的藥物或免疫增強劑。
相關文章:
《感冒的家庭照顧護士細節》
《發熱的家庭照顧護士細節》
《病毒感染,抗病毒不是必需品》
5誤解5:一旦血常規提示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升高,就使用抗生素,甚至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正解:其實,人體對輕微的細菌感染也有足夠的抵抗能力,頻繁使用抗生素會損傷免疫系統。當細菌感染時,血液中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增多,這是人體免疫功能正常的標誌。
抗生素主要用於嚴重的細菌感染,積極(及時甚至是及早)使用抗生素,雖然施展闡發為較快地控制住了細菌感染,縮短了病程,但過分或快速降低白細胞,實際上破壞了人體自身的保護機制,剝奪了免疫系統逐漸成熟的機會。
而且,使用抗生素會破壞腸道內正常的菌群,發生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增加過敏等免疫性疾病的發生氣希望會,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還將導致耐藥菌逐漸產生。
6誤解6:為了創造清潔無菌的環境,經常消毒,經常使用消毒劑
正解:我們只需要清潔、乾淨的環境,而並不是是無菌的環境。其實,過分乾淨的環境對任何年齡人群的免疫力都是一種干擾。
人體免疫力按其產生的時間來分,可以分為先天性免疫和獲得性免疫。獲得性免疫在嬰兒出生後不斷接觸外界的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過程當中逐漸成熟起來的。預防接種和感染疾病是促使獲得性免疫成熟的有效方法之一,但這些還遠遠不夠。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從“乾淨”環境中不斷“吃”入少量細菌,能促進免疫成熟,是一種不需要打針,也不需要生病,就能夠獲得免疫力的好方法。消毒劑沒必要在家庭中經常使用,因為環境中的正常菌群減少,人體免疫系統接受正常刺激的機會就會減少,這樣就阻礙了免疫系統的正常發育,容易造成過敏等免疫性疾病。
此外,過於認真地消毒嬰兒奶瓶和用具,過於認真地在母乳前擦洗乳房……都會減少嬰幼兒接觸正常細菌的機會,會延遲、阻礙或破壞腸道正常菌群的設立建設,不利於免疫系統的發育。
免疫力的“好朋友”和“敵人”
過於精細或特別大意地照護身體,都是人體免疫力的“敵人”。下圖例舉了一些免疫力的“好朋友”和“敵人”,看一看你的免疫力,究竟是“朋友”多,還是“敵人”多呢?
網絡科普,都只是給大家補充一些醫院以外的養護知識,不克不及代替醫院就診,在此提醒家長,如果無法自行處置懲罰或對寶寶的病情拿捏不準,請及時就醫!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所有文章皆為原創,任何媒體使用請與我取得聯繫。未經授權而刊登的任何媒體,我們將追究其法律責任。郵箱:[email protected]
【蝦米媽咪】兒科醫生,知名公益科普作者。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兒童保健碩士。先後學習工作於上海市環境與兒童健康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兒童醫院、上海市兒童保健所。sina微博上最受家長信賴的兒科醫生媽媽(sina微博:@蝦米媽咪 ;微信公眾號:askmommy)。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
兒科醫生媽媽:免疫力的那些真相,看完驚呆了!
家長們常常提問:“如何提高免疫力?” 甚至,一些家長覺得自家的孩子經常生病,常自行判斷孩子的免疫功能低下,認為需要補充一些營養品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今…
-
-
-
兒科醫生媽媽:皰疹性咽峽炎,看完不再擔憂
最近家長反映很多小朋友出現了發熱、咽紅、咽痛、上齶粘膜水皰等主要症狀,家長們紛紛擔心是手足口病,實際上這是另外一種嬰幼兒期的常見病——皰疹性咽峽炎。目下當今我就…
-
-
-
兒科醫生媽媽:手足口病,其實其實不可怕
手足口病其實不可怕。瞭解手足口病的傳播體式格局,才能更有效預防控制疾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型)腸道病毒引起的,以嬰幼兒發病為主的,以口、手、足、肛周發生皰疹為…
-
-
-
兒科醫生媽媽:扁桃體炎,抗生素不是必需品
網友提問:蝦米媽咪你好,上次孩子感冒加扁桃體炎時,我們聽了你的勸告,沒有用抗生素,只是休息和多飲水,第二天扁桃體就不紅腫了,咳嗽流涕也很快好了。我聽說有些扁桃體…
-
-
-
兒科醫生媽媽:卡魚刺就這麼辦,N多人驗證有效!
卡魚刺在生活中實在是太常見了,然而因為一根魚刺喪命,生命的代價不能不讓人對一根小小魚刺另眼相看。 最近,一連幾則關於卡魚刺的新聞,有人因為卡魚刺付出萬元的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