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Holly 作品)

當媽的想要笑傲小區,育兒三早得先拿下:要翻身早,說話早,走路早。

就算你很淡定,專注於自家娃的發展,不跟其他媽媽較勁,但孩子一日不開口,你懸著的一顆心始終放不下。

關於語言學習的文章之前寫過好幾篇(文末有鏈接哈),總結一句話,想要孩子開口說,喜歡說,家長必須誨人不倦地引導。可怎麼引導呢?今天再跟大家嘮嘮這個話題。

孩子開口遲,你摸準他的語言開關了嗎?

希望孩子早點開口?從發音入手下手練!

孩子對父母的聲音很敏感,能聽得出自己媽媽的聲音,也會關注大人說話時的音調和聲音高低,並進行模仿。沒想到吧,除哭哭哭,他也會用聲音大小和音調高低表達情感和觀點。

稍大一些的孩子嘴裡總是嘟囔著什麼,實際上是在練習發音。當他發出可以辨別的音節,要對他重複一遍,然後說些含有這個音的簡單詞語。比如他恰好說了“ba”這個音,就教他“爸爸”、“寶寶”、“抱抱”等等。

簡單有效的語言輸入,能讓孩子更早開口,發音也會更準確。

開口後,教孩子說“有意義”的話

孩子一開口,全家人都跑來圍觀了!小傢伙愈來愈高興,發現語言魔力的他,會顛來倒去把“爸爸”“媽媽”念上一天。這時候候,家長要做的是教會他說有意義的話。當他喊“爸爸”的時候,媽媽絕對不要跑過去,跟奶奶在一起的時候,要指著人教他念“奶奶”。

用繪本強化語言學習。找一些生動簡單的圖案教他辨認,這個過程當中要多互動,多問這是什麼。孩子發音不清楚很正常,你只要再重複一遍正確的,鼓動勉勵他再說再練習。

在一樣平常生活中,用簡單而明確的語言表達他熟悉的事物。比如“這個藍色的碗真漂亮,寶寶用它吃飯。”“今天太陽真舒服,照在身上暖暖的。”句子看似複雜,卻與生活體驗緊密結合,對於增強孩子的理解能力很有幫助。

理解力增強的寶寶,離言之無物也就不遠啦~

用語言對話代替動作進行交流

等孩子一歲多,你發現他好像什麼都聽得懂了,理解能力簡直要上天!說吃飯,他就分分鐘爬上自己的餐桌椅;說要出門,他就不熊鬧了,安安靜靜地站在門邊等穿鞋......雖然寶寶說的還是爪哇國的鳥語,但是結合他的身體語言,你居然也讀得懂他在說什麼!

感慨孩子心思真好猜的媽媽別開心過頭,想要孩子進步快,還是得先收起你的善解人意,學會裝傻充愣。

就算你知道他要喝水,也要多用問句跟他交流:“寶寶是否是要喝水?”、“寶寶要什麼?”。就這樣,寶寶的回答也會從“是/不是”進步到“水、車車、看書”。把水遞給他的時候,再說一個整句——“寶寶想喝水。”

即使寶寶會的詞還很少,也要引導他進入真正有意義的對話。當寶寶發現了語言交流的便利性和準確性,說話的熱情和進步會更大!

小結巴、小話嘮、愛說髒話,語言發展關卡多

你以為孩子開口叫媽了就高枕無憂?不不不,孩子說話這條路上還有數不清的大怪小怪,時刻準備著給你來個不大不小的驚嚇

語出驚人的臭小子

孩子剛學會說“喝”那時候,在廁所沖水也說“喝”,不明就裡的他爸當場石化。

“喝水”這麼簡單的詞也出錯,是哪裡沒教到位呢?

孩子詞彙和經驗都不足,說話時就會過分歸納綜合,家裡養了一條狗,他會以為所有四條腿的動物都是狗,所有的閱讀資料都叫書,這時候候你就要教他區分了。就算孩子指著鍾漢良海報叫爸爸,你也要按捺住心中的小喜悅,告訴寶寶,雖然這小我私家跟爸爸一樣短頭髮,穿西裝,但他是叔叔,不是你爸爸,爸爸只有一個。

寶寶學語言是個過程,需要時間反覆體驗,才能形成對事物的概念。

喃喃自語的小話嘮

孩子三歲時,發音正常、粗通邏輯、詞彙爆炸,喃喃自語起來簡直像個小話嘮!年糕玩小汽車的時候嘴裡經常唸唸有詞:“小汽車開得真快,嘟嘟~火車也很快!不過汽車有燈,還可以隨便轉彎......”孩子不停地說話,鍛鍊的不僅是語言能力,還有思維能力。因為語言是思維的載體。

其實孩子才是真實的傻白甜,心裡想的不僅寫在臉上,還要說出來:“蟲子好醜,寶寶害怕。”“裙子真漂亮啊,給我和媽媽都買一條。”

這段時間,你要抓住機會幫他擴充新詞,表達自己,也能夠用語言幫孩子描述那些難以捕捉的事物和念頭。比如說,當他告訴你自己害怕怪獸,可以問他怪獸凶還是很友好,怪獸是什麼顏色的,怪獸有無朋友。這樣不僅能幫他克服恐懼,還能提高他的思維能力。

著急緊張的小結巴

有很多媽媽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是口吃,但2-3歲的小朋友說話重複、說話接不上,停頓猶豫都很正常的現象,語言能力正常的小朋友有時候說話急了也結巴。不論是哪一種情況,其實孩子是意識不到的,你一緊張焦慮,孩子反倒更容易結巴了。所以家長心態要放平,忽略孩子說話的不完美,認真地聽,孩子感觸感染到你的鼓動勉勵,心裡也會更自如,說話更流利。

趕不走的滿嘴髒話

想要孩子不說髒話,就得定下家規,全家人的用語都要規範文雅!同樣的,對孩子說髒話也不要過度迴響反映過度關注,也許他只是對你們的迴響反映感興趣。大家都是冷漠臉,他自然也會覺得髒話很無趣。

孩子說話不入耳、不禮貌,是因為他不懂得語言的社會意義,說話也要看情境,所以我們才說百無禁忌。告訴孩子“大便只能在要上廁所的時候說哦,不然廁所物語會失去魔力。”“不克不及問別人你什麼時候死。”這也是教養的一部分。

糕媽說

沒有天生不愛說話的孩子,只有不會引導的媽媽。怎麼學說話一貫眾口一詞,但是有一條原則是公認的——有輸入才會有輸出,外界不斷刺激,孩子的語言功能才能強化。

幫助寶寶開口說話,不是一揮而就的事情,是在日復一日的堅持、引導中做成的。就說喝水這個事兒,當年糕還只會用手指著杯子“嗯嗯嗯”的時候,糕媽會一邊拿杯子,一邊告訴他“你是想喝水嗎?想喝水可以告訴媽媽,說你要喝水,水~~”等他會口齒不清地說“水”的時候,要很高興地鼓動勉勵他,“哦,太棒了,水~寶貝要喝水,喝~水~” 寶貝的進步,就在家長一點一滴的努力中!

關注醫學碩士“年糕媽媽”的微信公眾號:niangao-mama,免費獲取更多睡眠、餵養、母嬰健康、親子早教的育兒好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