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吉
深夜,閨蜜D怒衝衝地發來一段微信:
原來,她週末帶4歲半的小兒子,參加老公這邊親戚的家宴,扭頭打個德律風的功夫,兒子和遠親家的小姐姐起了爭執,“啪!!!!”D看到這一幕:兒子被高他一頭的姐姐,打了一記重重的耳光。
D立馬隔開兩個孩子,想找女孩的家長講講理,這女孩是她小姨Y帶來的,D一說,Y先是說了D的兒子:“他怎麼那麼笨,被姐姐打?”然後和侄女說了句,“你怎麼又打人啦?下次再這樣不帶你出來了啊”,就走了……
D覺得這樣特別太輕描淡寫啊,決定自己教育女孩幾句,說打人不合錯誤,要求她道歉。小女孩不情願的說了句“對不起”,D以為這事兒到此就結束了。誰知晚上,D竟然收到了Y的短信,立馬氣的要跳牆!
D日常平凡和Y往來不多,但論輩分,Y要叫她嬸嬸的,如今德律風裡直呼其名,又要調錄像又要道歉,倒反而是她錯了。D咽不下這口氣,半夜睡不著,發了最入手下手的那段話向我求助。
昨天,我給D打了個德律風,嘮了快一個半小時,終於讓她從情緒激動到安靜冷靜僻靜看待,我都說了什麼呢?
我們看到的,就是全部嗎?
人在情緒裡,往往啥也聽不進去,也看不到真相。我先是共情,去理解D的感觸感染,讓她宣洩了會兒情緒,然後還原當時的情況,問她:小寶到底有無打人呢?
“我沒有看到,回過頭的時候就只看到我兒子被扇了巴掌。”
“那你覺得他有打人嗎?”
“依照他的性格,應該是有吧。他們說是小寶先打了人,但肯定沒扇巴掌這麼嚴重啊!”
“那你當時有無問問兩個孩子,發生了什麼事?”
“沒有。我就批評了那女孩。”
我理解理睬了,又問了D兩個問題:
“如果你是那個女孩,當時也被弟弟打了,情急之下回了一巴掌,然後這個弟弟的媽媽,非要讓你道歉,你有什麼感覺?”
“如果你是這個女孩的家長,回家聽說,有個弟弟先打了自己,但是阿姨只讓我說對不起,你會怎麼做?”
孩子打人,往往是在將自己沮喪或憤怒的感覺付諸行動。而作為家長,也會有保護自家孩子的本能,在有限的信息下,聽到孩子單方的陳述,我們會放大自己孩子的委屈,覺得別人“越俎代庖”是種侵犯:我孩子不合錯誤,我可以說她讓她道歉,但是憑啥由你來教訓?
這一來二去,不是孩子間的矛盾,而是倆大人的矛盾了。
孩子打架,大人該做什麼?
孩子發生矛盾時,我們特別愛衝出去,替孩子當裁判:
“你不克不及打弟弟!”
“你怎麼能搶妹妹的玩具呢?還回去!”
“你欺負別人還有理了?!給我閉嘴!”
3-6歲的孩子,和同齡人衝突的情況很常見,家長武斷干涉干與的後果是,孩子的感觸感染會被忽略、而且他們被剝奪了一個重要的技能:在衝突中學習社會交往、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我是D,我會這樣做:
分別蹲下來,問問兩個孩子,發生了什麼,有什麼感觸感染、設法主意,給他們機會去表達情緒,認同孩子的感觸感染。每一個孩子說到被打,都會感覺委屈,也更容易理解對方。
語氣安然平靜,啟發式提問:“你被打了,希望姐姐怎麼做呢?”“你們打算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你們希望誰先來和好呀?”
如果兩個孩子願意道歉,及時鼓動勉勵;如果有一方不同意,鼓動勉勵另外一方,“媽媽看到,你心裡也很委屈,但是你主動為自己犯的錯誤和姐姐道歉了,你做的很棒,姐姐沒有向你道歉,是姐姐的錯。”
把決定權交還給孩子,當他們經歷過不斷的示範和訓練,發現承認錯誤不代表懲罰、而是一種責任的承擔,他們就會自己學著和周圍人友好的相處。
憋出內傷,還是向前一步?
D承認自己處置懲罰的不夠圓滿,可還是咽不下這口氣,想說奉陪到底,大不了撕破臉,可是真那麼做的話,她的心情也不好,感覺自己在跟“沒素質的人”爭,好掉價!
D也不介意為自己的過失道歉,但她覺得,我主動想彌補,和對方用不尊重的語氣強迫我,是兩回事。
她更在乎的實際上是:自尊與面子。
我問D:
“你生活中有無要求孩子為做錯的事道歉,但他堅決不肯的時候?”
“有啊。”
“他在學你呀。你們處置懲罰的體式格局,是千篇一律的。”
我們往往期待孩子勇於承擔,但到自己身上,卻很容易言行一致。其實這個事兒,從本質上來說,是溝通的問題。
Y說話太刻薄,如果換種體式格局呢——“你好,今天女兒回家說被打了,她很難過,我在想是否是倆孩子有些誤會,咱們能重新看看錄像嗎?如果小寶也打了姐姐,能不克不及讓他也道個歉、倆人和個好?”
D會感覺很好。
假如D把感觸感染和事情分隔隔離分散,也換種體式格局溝通呢——‘“我回來想了想,可能弟弟也打了姐姐,只是我沒看到,如果是這樣,我當時也有些衝動了,應該讓小寶也道歉的。我看了你的留言不太舒服,是因為日常平凡你都叫我嬸嬸,這次直接叫了我的名字,我希望能被尊重……”
Y會怎麼做?可能好言好語、也可能冷言相向。D說,如果人家不領情,她還是會不舒服。但是:
爭面子=雙輸
先破冰=雙贏 or 單贏
至少在這件事上,D如果能勇敢表達自己的承擔,這是極大的突破,她為孩子示範了一個好榜樣。即便對方的迴響反映很沒素質,D至少知道,下一次,離這樣的人要遠一些,和她切實其實說不通任何的道理。然而如果沒試過、沒放低姿態誠懇溝經由過程,又怎麼能知道呢?
——德律風那頭,D陷入了沉思,半晌,“好,我已經不生氣了,我再想一想,沒準就豁出去了,試試!”
我知道這很需要勇氣。
育兒育己,這句陳詞濫調的話,真的所言不虛。每次矛盾與衝突背後,如果能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模式”、和原生家庭的關係,或許,我們能給自己和孩子,更大的禮物。
後記:
和D德律風的後半部分,主要在說情緒模式和“冰山圖”,就是我們的行為下,會有哪些深層次的私人邏輯、信念與渴望,篇幅有限,如果都在一篇文章中寫,估計你們也看不下去,這次就不展開了:)
我始終覺得,“事”好解決,“人”的層面,更值得去覺察。有心看完的你,留個言和我聊聊感觸感染吧:如果你是D,你會怎麼處置懲罰呢?
微信公眾號:慢成長(ID:manchengzhang123)
——兩個高學歷海歸媽媽的原創育兒號(心理諮詢師+正面管教講師),從早教發育、輔食餵養、兒童心理、正面管教到良品推薦。我們的理念是:不盲目求快,而是要陪孩子慢慢地、高品質地長大!這裡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改變你的育兒觀。
作者介紹:
吉吉
美國註冊正面管教家長講師,慢成長manchengzhang123聯合創始人,斜槓媽媽。前香港資深傳伐柯人,現居深圳。追求細水長流,也愛勇猛精進,愛唱歌愛生活愛自我管理,連氣兒堅持19輪21天打卡。相信育兒就是育己,願與娃一起慢成長。微博/小我私家公眾號:吉吉pure。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
孩子被人扇耳光,反要我道歉?
文:吉吉 深夜,閨蜜D怒衝衝地發來一段微信: 原來,她週末帶4歲半的小兒子,參加老公這邊親戚的家宴,扭頭打個德律風的功夫,兒子和遠親家的小姐姐起了爭執,“…
-
-
-
孩子被人打了一耳光,隔了一夜枕套被單有血
健康諮詢描述: 不知道會有什麼影響?就是不知道是打到耳朵還是鼻子?都一個星期了,孩子5歲問他也不說 想得到的幫助: 到醫院該怎麼檢查掛什麼科? 病情分析…
-
-
-
孩子被人帶壞,該怎麼辦?
一有小朋友來家裡玩,孩子就高興得不行。但是,有不少媽媽發現自己孩子總會和別人家小孩學到一些壞習慣,比如說髒話、隨便拿人東西等。為了顧及大家的情面,一些媽媽不好意…
-
-
-
孩子被人欺負了,為何大多不願告訴父母?
導讀:近年來,關於學校里老師虐待甚至傷害學生的事件時有發生,這也讓廣大的父母們感到十分的惱怒,但是,在求全譴責、謾罵無德老師的同時,許多父母的內心不禁產生了這樣…
-
-
-
孩子被人打了,除打回去,你還有更好的方法?
等等媽:海默老師你好!最近為了我家寶寶的事情我真是操碎了心,寶寶內向,日常平凡在家也沒什麼脾氣,這本身是一件挺好的事。但是,這個優點放在一群調皮的孩子中間就變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