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相信不少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去餐廳吃飯,鄰桌的熊孩子折騰個不停,大聲說笑也就罷了,要是來個敲碗筷上椅子爬桌子弄得叮叮咣咣雞犬不寧,再加上個不可一世追逐嬉戲險況頻出,估計這頓飯就很難安生了。以至於我師長教師有個挑選座位的基本法則就是,遠離孩子。

這個法則當然有點絕對,我也見過很多彬彬有禮教養得體的小淑女和小紳士,在公共場合不吵不鬧進退有度絕對乖乖寶貝一枚。

孩子生下來都是白紙一張,沒有孩子天生就是熊孩子和搗蛋鬼,所以,孩子有禮還是無禮,關鍵還在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

荀子曰:“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禮儀是一小我私家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施展闡發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當然,這都是大話。現實點說,禮儀真的會直接影響一小我私家的發展與成功。在過去十多年的成人教育培訓中,我聽過很多因為一個禮儀細節不到位而影響生意的真實例子。比如一名男老總在和投資人談判時翹著二郎腿還把腳尖衝著人家抖啊抖,被認為不夠穩重而丟掉了上千萬的投資;一名女業務員在與一個高端客戶見面握手時因為只伸了個手指尖,被認為不夠真誠而丟掉了上百萬的保單。

聽起來很冤是否是?如果這些人從小接受了良好的禮儀教育,養成了良好的禮儀習慣,自然不至於輸在這類細節上。

兒童期是人生的出發點,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抓住這一時期對孩子進行文明禮儀教育,使孩子從小學禮、知禮、懂禮、用禮,將關係到他一生的發展。

那麼,禮儀究竟是什麼呢?簡單來說,禮儀就是人們在從事各種社會行為中應當遵循的一系列約定俗成的規範。

對孩子而言,這些禮儀規範都包括哪些範疇呢?在我看來,至少有這麼6大方面是必不可少的:一樣平常禮儀、家庭禮儀、學校禮儀、公開場合禮儀、人際交往禮儀、節日禮儀。

一樣平常禮儀主要是指孩子小我私家一樣平常生活中的基本行為規範,包括衛生、儀表、儀態、生活禮儀四個角度。舉幾個例子:飯前便後要洗手、垃圾要扔進垃圾箱,這是衛生禮儀;頭髮要梳理、衣服要整潔、指甲要常剪,這是儀表禮儀;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這是儀態禮儀;進餐不說話不浪費、起床收拾整頓床鋪,這是生活禮儀。

家庭禮儀主要是讓孩子學會如何尊重每個家庭成員,並承擔必要的家庭責任。比如進出家門要和家人打招呼、進爸爸媽媽的房間要先敲門、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等。

學校禮儀主要是讓孩子學會如何在學校這個特定的集體空間內與同學、老師和諧相處,融入集體生活。比如上學放學打招呼、上課積極傾聽發言舉手、玩耍運動時要排隊互助等。

公開場合禮儀主要是讓孩子學會如何在各種公開場合有效自我管理、不影響他人。比如走路時要靠右、不勾肩搭背、遵守交通劃定規矩,等候時要排隊,說話要輕聲等。

人際交往禮儀主要是讓孩子學會如何與人有效溝通及交往,成為一個受歡迎有魅力的人。比如說話時要看著對方的眼睛、保持微笑並積極傾聽,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學會分享,樂於助人等。

節日禮儀主要是幫助孩子瞭解和掌握我國的傳統節日及國際通行的節日風俗,傳承傳統文化,融入世界舞臺。比如我國獨有的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以及國際通行的兒童節、母親節、父親節、聖誕節等。

作為家長,該怎樣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呢?以下三個結合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則與方法。

一、言傳與身教相結合

身先士卒,言傳與身教相結合,這個劃定規矩是任何主題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法則,禮儀教育當然也不例外,甚至更甚。因為禮儀本身就是一系列的言行規範,這些規範,都是實實在在要體目下當今溝通中和行為中的。所以,父母怎麼說、怎麼做,孩子是最容易有樣學樣直接複製模仿的。說得難聽點,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咱哪有臉皮和資格要求孩子?

2016年炎熱的夏季,“北京癱”這個詞火了,據說這是一種最新坐姿:坐著像半癱在椅子上。想一想看,你讓孩子腰背筆挺坐如鐘,你自己卻來個鬆垮沒型“北京癱”,他那鍾能堅持下來才怪呢!

你讓孩子講話要文明禮貌,自己張口閉口“操!TM!”,孩子脫口而出的又怎麼多是“您好、請問、謝謝” ?

二、特定教育與隨機教育相結合

所謂特定教育,指的是針對某個特定的目的,有計劃地對孩子進行特定內容的指導與訓練。比如你想讓孩子學會文明禮貌用語,就能夠為此專門準備一節課程,在家來教導孩子。這類課程的具體形式最好能儘可能生動化和具體化,經由過程繪本、童話故事、兒歌、動畫片等素材,結合家長示範、情境模擬、遊戲、表演報告請示等體式格局,讓孩子首先做到“知道”。

具體來說,任何一個禮儀規範的教育,必須至少包括這麼4個要素:在什麼情況下,應該怎麼做/說,不應該怎麼做/說,為何。

隨機教育,則是指善於利用偶發事件對孩子進行隨機性的禮儀教育。孩子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發生,家長要抓住時機順手推舟,挖掘偶發事件的教育價值,引導孩子在真實的場景和案例中強化對相應禮儀規範的認知和理解。

比如,你帶孩子外出就餐,鄰桌的孩子在敲打碗筷,你就能夠輕聲問問孩子:“你覺得他們這樣做對不合錯誤?為何?應該怎樣做才合適?”再比如,你帶孩子去等車,有人插隊了,有人亂扔垃圾了等等,都是隨機教育的好時機。

三、家長要及時給孩子反饋

“知道——理解——做到——固化”,這是禮儀教育必須要經歷的一個基本過程。從知道到理解,需要的是真實場景和案例的觸動;從理解到做到,需要的是一樣平常實踐的機會;從做到到固化成習慣,需要的則是持續的反饋。

家長在禮儀教育中,務必以孩子的一樣平常生活為中心,引導孩子從小事做起,由小到大,由易到難,逐步提高。比如,吃飯的時候就能夠順便講講吃飯的禮儀規矩,同時馬上實踐;倒垃圾的時候順便講講垃圾入箱和垃圾分類並馬上實踐。碰到哪裡就教到哪裡、實踐到哪裡,這樣的教育就不會讓孩子感覺過於刻意而產生反感排斥,更多的是潤物細無聲。

孩子有了實踐,接下來家長馬上要跟上的,就是對孩子的實踐過程和結果予以積極反饋,肯定做得好的,提出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的,從而幫助孩子進一步明確禮儀規範的標準,增強自信,不屈不撓,最終逐步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比如學了家庭禮儀之後,孩子回家主動和爸爸媽媽打了招呼“爸爸媽媽,我回來了!”,家長就要馬上予以反饋:“剛才你回家主動和爸爸媽媽打了招呼,這是對爸爸媽媽的一個尊重,我們很開心!要繼續堅持哦!”孩子得到認可與肯定,自然情緒高漲,自我認同更多,下一次也就更願意主動招呼了。

當然,除隨時的語言反饋,你也能夠給孩子一些更有儀式感的反饋。比如實踐堅持到一個月或者三個月,可以給予孩子“小我私家衛生全能王”、“小淑女”、“小紳士”、“禮儀小明星”等榮譽稱號,並用獎狀、證書等形式在家裡展示出來,這樣一來,更能起到隨時激勵孩子、促進自我管理的良好效果。

天才寶寶為您精選的育兒心

如果您想更好的防治兒童疾病,請回復關鍵字:生病

如果您想做個會做輔食的媽媽,請回復關鍵字:輔食

如果您正因為關係情感而煩惱,請回復關鍵字:關係

如果在教育孩子上想少走彎路,請回復關鍵字:教育

如果這樣照顧護士寶寶會更加健康,請回復關鍵字:照顧護士

如果您想給生活增添一些樂趣,請回復關鍵字:娛樂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品文章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