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1
在老家長大的小兒子
楓是一個二胎媽媽,大女兒13歲,小兒子快7歲了。
楓以前沒有想過要生二胎,家裡經濟條件不算很好,房子也不夠大。雙職工的三口之家,在城市裡生活其實不容易,每天都安排得滿滿的。
意外懷上了二胎時,楓曾想要拿掉,但是兩邊的父母都希望楓能生個兒子,“哪怕是女兒,兩個也比一個強。”公公婆婆說可以幫忙帶二寶。
二寶生下來果然是兒子,婆婆來賜顧幫襯楓坐月子並幫忙帶孩子,兒子八個多月斷了母乳後,婆婆強烈要求把孩子抱回老家去。

考慮到公公一小我私家在老家沒人賜顧幫襯,而且婆婆天天和女兒擠一張兒童床,也確實不舒服,楓只好同意了。

兒子在老家一待就是六年,期間楓只能每一年春節回去看看孩子。

今年暑假楓把兒子接回身邊上小學,學校就在小區隔壁,兒子可以自己步行上學。

兒子來到身邊的這三個多月裡,楓從最初的心懷大慰,到後來略感失望,而今是“快要崩潰了”。為何呢?因為兒子極度蠻橫不講理。
“我們全家都覺得對他有虧欠,所以對他幾乎視為心腹,可是他不但不感謝感動,還覺得統統天經地義。”
“有時跟姐姐發生爭執,他會說‘你應該讓讓我呀,你都在媽媽身邊這麼久了,把我扔在老家,你們都對不起我!’”

楓很為難,秉公處置懲罰吧,兒子有意見,偏向兒子吧,大女兒本來就入手下手叛逆了,更加不服氣。
“姐弟倆每天爭執不斷,兩小我私家都說我不公平,整天吵鬧得我心亂如麻,腦仁都痛了!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好。”

我告訴楓,她最大的問題,是對兒子表達了太多的歉意。

父母的態度,對孩子具有巨大的暗示作用。

比如送孩子上幼兒園,如果媽媽很擔憂,孩子就可能感染了這種負面情緒,他會認為“媽媽這麼擔心我,幼兒園肯定不是一個好地方。”

再比如孩子被小夥伴打了一下。如果媽媽微笑著說“你們在玩什麼遊戲呀?”孩子就會認為這是在玩遊戲。

如果媽媽很嚴肅地對打人的孩子說:“你怎麼打人呢?不要欺負我兒子!”那孩子也會覺得自己被打了被欺負了,甚至可能會覺得很疼,然後哭起來。

如果父母總覺得自己虧欠了孩子,必須要好好補償他,孩子自然就把自己當債主,認為大家都欠他,都要讓著他。更嚴重一點,甚至可能覺得全社會都欠他的。
2
不良於行的女孩

去年和朋友家庭聚餐,朋友的同學一家三口來上海遊玩,就一起聚餐了。

餐廳離朋友家近,我到的時候他們已經在等了。

一走進包廂,我就看見靠牆的角落裡放著柺杖,特別很是驚訝,不知道柺杖的主人是誰。

朋友家的女兒和我家小曦是老熟人了,她同學家的也是女孩,叫米樂,比我們家小曦小兩歲,三個小姑娘挨著坐一起去了。
午餐的過程很愉快,大家相談甚歡,三個大孩子笑聲不斷。
飯後朋友提議去附近的公園走走,消消食。起身時我聽見米樂對小曦說:“幫我把柺杖遞過來一下,謝謝啦!”我看到小曦眼睛瞪得老大,一臉驚愕,我想我的臉上肯定也是一樣的表情,我們都被驚到了!
我不僅被米樂的身體情況驚到,更被她的施展闡發驚到了。這頓飯吃了大約兩小時,我竟完全沒有發覺米樂有任何異常,她活潑開朗,和兩個小姐姐聊得很開心,一直低聲密語說悄悄話。

米樂有點不好意思對小曦說:“我走路不太方便。”說完還吐了吐小舌頭。

餐廳的隔壁就是公園,因為賜顧幫襯米樂和我們家二寶小諾,我們步行得比較慢,在公園裡溜了一會兒。
起初米樂拄著單拐和小曦她們同行,後來走不動了就坐在路邊的長椅上休息,我們幾個大人也停下來聊天。
小諾對米樂姐姐的柺杖很好奇,走過去摸來摸去,米樂很有愛地牽著小諾的手,讓她坐在自己身邊,給她介紹柺杖。
看著米樂,我有滿肚子的話想問她的媽媽,可是才第一次見面,許多話其實不方便說,只不由得稱讚道:“我真喜歡米樂的性格,大方又開朗,爸爸媽媽教育得真好。”
米樂給我的印象豈止大方開朗?那麼樂觀,堅強,勇敢,看起來那麼自信,一點兒不因“不良於行”而敏感自卑。

米樂媽媽大約理解理睬我的意思,她微笑著說:

“事情已經發生了,悔恨和自責對孩子沒有任何幫助,我們不克不及陪伴和幫助孩子一生,只能設法讓她發奮圖強,沒有我們的幫助,也能自己走路,能好好地生活。”

後來我從朋友那裡得知,米樂不良於行的腿其實不是天生的,而是小時候摔壞的,具體情況朋友不太清楚,只知道做了很久的康復治療,才有今天的效果。
對於米樂的爸媽,我由衷地敬佩,他們面對孩子的“殘疾”,那麼坦然、從容,看著米樂時眼裡滿滿都是愛和信任。
我相信他們一定也曾特別很是自責,可是正如米樂媽媽說的,悔恨和自責對孩子沒有任何幫助,只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怨恨,不如去關注怎麼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每一對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當中,難免會有林林總總的遺憾。

或者內疚對孩子的陪伴太少,或者反省對孩子不夠溫柔,或者自認為對孩子的教育啟蒙做得不到位,或者慚愧不夠富有不克不及給孩子更好的物質條件,甚至像米樂爸媽這樣,可能因為養育過程當中的疏忽,給孩子造成嚴重的難以彌補的後果... ...

可我們不應該因此反覆向孩子表達歉意。

我們對一小我私家說“對不起”,一樣平常有兩種目的,一是希望我們的歉意能讓對方心理舒坦,二是希望獲得對方的諒解,讓我們的心理舒坦。
反覆向孩子表達歉意,我們的心理是平衡了舒坦了,可是卻把包袱甩給了孩子。孩子接收了我們的歉意,心理只會更不平衡更不舒坦。
3
扛二十斤米步行上學的我

我小的時候生活在特別很是偏遠、交通不便的農村。上初中時住校,一兩週回家一次,每次返校都要自己扛著二十斤大米,步行五公里去等順風車。

俗語說遠路無輕擔,二十斤大米對於個子小小的我,真是不小的負擔。

幾年後,弟弟妹妹們去上同一所初中時,村裡已有別的孩子在上學(以前全村就我一小我私家外出求學),家長們騎自行車把孩子和大米一起送到五公里外去,他們不需要扛米步行了。
再後來,大家有了摩托車和三輪車,可以把孩子從家裡一直送到學校,上學的條件是愈來愈好了。
許多年後,有一次和媽媽聊天,說起小時候求學的艱辛,媽媽突然紅了眼眶,聲音哽咽地對我說:
有一次幫你弟弟送二十斤米,走了那五公里路,才知道原來扛著米走遠路會那麼辛苦!當時就覺得對不起你,你上學的時候我一次也沒有送過你。以前真不知道啊,在家拎一拎米袋,覺得二十斤也不算很重,就讓你自己走了。你,別怨媽啊!
我第一次知道,這麼多年來,媽媽心理竟然存著這樣的歉意。而我從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也從沒有心理不平衡過,更別說有什麼埋怨。
這大約是因為,我一直認為那是天經地義的吧。
目下當今回頭去看,如果一入手下手媽媽就知道扛米的辛苦,且對不克不及送我反覆透露表現歉意,那我極可能心裡會有怨言吧。
媽媽不是故意要我吃苦,她心裡坦然,所以我也心裡坦然。
即使在孩子的眼中無所事事,我們也只是平凡的人,我們不是神,沒有辦法事事都做到完美。 只能在已有的條件下,用自己的體式格局,盡力做得好一點。
因此,不需要對孩子有太多的虧欠感,更不要總向孩子道歉,那隻會害了孩子!

作者介紹:諾曦媽媽(ID:nuoxi-mama),華東師大教育學碩士,二胎全職媽媽,講科學、“接地氣”,分享幼兒的性格、智力培育種植提拔、青春叛逆期的陪伴經驗。轉載已獲授權。

覺得不錯,請點贊,接下來想看什麼內容,請留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