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娃除定期打疫苗外,還需要帶孩子定期去做保健評估。 那麼,到底這種保健評估需要多久一次呢?要評估哪些內容呢?有什麼需要家長注意的呢?

昨天剛去做體檢,醫生用小球懸在空中左右搖擺,我家孩子的頭對一邊的標的目的不太順,而另外一邊就完全可以轉過去看,應該怎樣訓練呢?醫生說不訓練以後可能會形成習慣性側頭!

“體檢時醫生用小球懸在空中左右搖擺,孩子的頭對一邊的標的目的不太順,而另外一邊就完全可以轉過去看”,這說明旋轉不到位那側極可能是因斜頸受到限制。當嬰兒放鬆平臥時,如果頭的中線與身體中線出現角度,也就是歪頭,首先考慮斜頸。請兒骨科醫生確診。在康復科醫生指導下物理按摩治療。

其實,說到帶娃體檢,寶爸媽除對於體檢項目各種陌生外,體檢前需要做哪些準備,要不要空腹、吃素等,還有體檢的時間頻率又該如何把控呢?在年底,這個體檢高峰期,我們就一塊來請專家解答一下。

寶寶出生後體檢的時間和頻率

科學家庭育兒

除新生兒篩查,美國兒科學會推薦的健康兒童體檢安排的時間是:

0~2個月的寶寶是1個月體檢一次;

2~6個月的寶寶是2個月體檢一次;

6~18個月的寶寶3個月體檢一次;

1.5歲~3歲的寶寶是6個月體檢一次;

3歲以後的寶寶是一年體檢一次。

我們對照了一下中國兒科保健網的推薦時間,除沒有15個月以及30個月時的兒童保健檢查外,其他時間都是一致的。

專家建議國內家長也能夠在15個月和30個月帶孩子去做一次兒童保健。

當然,如果你在非推薦體檢時間發現孩子有任何讓你覺得擔心的地方,也能夠隨時帶孩子去保健科或者相應專科檢查。

不同年齡段的寶寶都做哪些體檢項目呢?

科學家庭育兒

每次兒童保健的內容會隨著年齡的不同,有交叉重疊(比如體重、身高、頭圍、運動能力等),也各有不同。根據美國兒科學會和中國兒童保健網的推薦內容,將兩歲內兒童每一個月齡的推薦檢查內容列成一個表格,如下:

年齡 1個月 2個月 4個月 6個月 9個月 12個月 15個月 18個月 2歲
身高體重
頭圍
大運動
精細運動
人際互動
認知能力
耳鼻喉眼
外陰生殖器
脊柱形狀
心肺
牙齒
發育行為評估
疫苗

注意,關於以上圖表的補充說明:

1. 心肺功能是美國兒科醫生預防性體檢,每次都要照例聽一下,但有兩個檢查是國內經常做,但美國這邊做的很少的,那就是抽血做血常規以及微量元素檢查。

其實如果孩子健康,沒有明顯的缺微量元素風險,是沒有必要常規抽血和做微量元素檢查的。當然,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會被抽血做各種新生兒疾病的篩查。

一個例外就是寶寶體內鉛的篩查,沒有明顯危險因素的情況下,會在1歲和2歲的時候對孩子進行一次篩查,但如果孩子有明顯高危鉛超標的因素(比如,生活在特定的環境裡),則建議在6個月、9個月、12個月,18個月以及24個月都進行鉛的篩查。

2. 身高體重頭圍以及大運動、精細運動、社交能力和認知能力是一直都要隨訪評估的,以便及時發現異常,及時排除疾病和改善養育方法。

一樣平常三歲之前,我們不用智商來形容孩子,而是用綜合了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社交能力和認知能力四個能區的發展商來形容。

3. 外陰生殖器異常和脊椎形狀異常通常只需早期的觀察評估。如果早期發現有問題的,後期還是需要隨訪跟蹤;美國這邊胸廓外形是1歲之內每次保健檢查都要看的,主要是排除佝僂病性“雞胸”、“串珠肋骨”等。

4. 在發育行為評估中,美國兒科學會推薦的是在每一個孩子18個月的時候(目前孤獨症最早能診斷的年齡),要使用孤獨症篩查量表,篩查兒童孤獨症。

5. “耳鼻喉眼”也是美國兒科保健每次必看的內容,但據我所知,國內其實不是每次都會看。

專家建議,如果你家寶寶的兒童保險沒有涵蓋這幾個方面,家長還是應該定期找這些專科的醫生檢查一下,尤其是還不會說話的寶寶,即使有中耳炎也只會哭鬧,不會透露表現

6. 在美國,做兒科保健的同時,疫苗也會被接種,國內好像疫苗和兒童保健是分隔隔離分散的,要記得按時接種。

體檢前需要注意些什麼?

科學家庭育兒

1. 寶寶體檢需要空腹、吃素嗎?

常規兒童保健體檢無需空腹或吃素,也無需忌口,正常飲食就好。除非有一些特殊的檢查,比如兒童糖尿病的血糖檢查以及肝功能檢查就需要空腹。

2. 休息睡眠質量會影響體檢結果嗎?

有些指標,比如頭圍身高體重等很明顯不會受體檢前睡眠質量的影響,但是評估兒童發展商的時候,如果孩子因為沒休息好,哭鬧不配合,或者注意力難以集中,還是極可能會影響結果的。

所以最好要保證好體檢前一天的睡眠。小寶寶也最好在當天小睡後進行。

3. 體檢前有哪些要準備的呢?

除保證孩子吃好睡好外,建議給孩子穿著寬鬆、易脫易穿的衣物。帶齊需要的證件和記錄(身份證、出生證明、疫苗接種記錄等)。

除這些以外,稍大的孩子入手下手對醫院形成記憶,尤其是如果有過創傷性經歷(打針、抽血等),孩子可能會特別很是恐懼去醫院。家長需要提前經由過程繪本故事等方法讓孩子預知去醫院會發生什麼,在同理心孩子害怕情緒的根蒂根基上,幫助孩子平穩情緒。

作者:徐桂鳳,兒童發育行為心理醫生,曾工作於廣州某三甲兒童醫院,現學習工作於美國愛荷華兒童醫院發育與障礙中心,同時攻讀愛荷華大學流行病學博士。

科學家庭育兒微信平臺獨家約稿,沒有平臺授權謝絕轉載,如需轉載請查閱菜單下方的聯繫體式格局。

往期回顧

昨日知識回顧1(點擊查閱?秋冬寶寶愛脫皮,頭痂、私處清洗尺度如何把控

THANK YOU

科學家庭育兒

長按上面↑↑↑二維碼識別關注

科學家庭育兒

覺得不錯,請點贊,接下來想看什麼內容,請留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