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貧窮觀帶給你的孩子
人生有很多無奈,但最無奈的,可能就是貧富差距。
有人認為,貧窮和富裕是可以改變的狀態,比如很多富二代都是花花公子,而很多窮人的孩子經由過程努力學習可以出人投地。所以他對孩子說:你要好好讀書,才能上好大學,上了好大學,才能過上好生活。
但想要改變貧富狀態,只是如此簡單的事情嗎?
事實很悲哀,儘管媒體會報道一些品行不良的富二代,或出生貧窮困難卻鶴立雞群的人才,但普遍情況是,富二代沒有變得貧窮,而多數窮人的孩子依舊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
大學教育可能改變了他所在的城市,但沒有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他的生活狀態。他也許比父母那一代過得稍微好一點,但從橫向比較上看,富人依舊是富人,窮人依舊是窮人。
有人說,那是因為原始財富積累不同,窮人想要趕上富人的程度需要時間。
好吧,那又是什麼緣故原由,造成兩小我私家是從同一條起跑線出發,一小我私家穩步地過上相對富裕的生活,而另外一小我私家的生活質量逐年下降呢?
很多人活了一生,回頭發現,別人的生活越過越富裕,而自己的生活越過越貧窮。同樣是一個地方出來的人,同樣是一個學校畢業的人,為何有這麼大的差距呢?
又有人歸之為宿命論,逢人就說自己的命不好。他覺得自己的智商並沒有比別人低,但機會總是輪不到他的頭上。所以別人可以或許升官發財,是因為別人的機會好。
事實就是如此嗎?
A君和B君是來自四線小城鎮的兩個孩子。兩家離得很近,生活條件都屬於不好也不壞的那一種,父母教育程度都不高。A君的父親為人家開車運輸貨物,母親不工作,在家裡帶孩子。B君的父母都在一個小工廠裡勞作,工作時間很長。
A君
A君父親每一個月把工資收入交給他的母親,母親是個愛打扮的人,最大的樂趣是給家裡人做好豐盛的早飯,把家裡打理得緊緊有條,然後出去和鄰居街坊聊天。家裡除一樣平常的開銷,其他都存在銀行,當然A母親還喜歡購置黃金。
A母親也是個對時尚商品很感興趣的人,知道哪裡有性價比高的衣服,常常帶著A君出去逛街,也會細心地告訴孩子怎麼比價怎麼砍價。
A君也是個很有生活樂趣的人,常常喜歡和母親一樣在廚房裡面倒騰出美味的早飯。同時她在常年累月的積累中對商品知識洞若觀火,身上常穿著款式新穎的衣服,也是同學們特別很是喜歡聊天的對象。
B君
B君父母白天晚上都看不到影子,B君每天的早飯就是街對面的包子,她一年很少可以或許吃到母親做的一頓飯。
B母親是個性格特別很是要強的人,常和B父親吵架,求全譴責丈夫的種種不是。丈夫心思鬱悶,工作更不思朝上進步。家裡的錢都藏在櫃子裡,很快就花得沒有影子。B母親說父親都花掉了,B父親說就這麼點錢,能花到哪裡去。
家裡經濟不好,B母親覺得唯一的出路就是孩子了。她特別很是重視孩子的學業,僅要求孩子專心讀書,不需要孩子洗碗掃地做家務,不需要孩子應付親戚朋友,也不需要孩子瞭解家裡的錢財事務。
B君從小聽著父母相互的求全譴責長大,也從中瞭解家裡經濟條件不好,所以自覺對開銷降低要求。她很少和其他女生一起出去逛街,對女性商品一竅不通,每天宅在家裡看書,當然也對外面的新鮮事情不甚瞭解。所以雖然她成績不錯,但不擅交際,人緣一樣平常。
若干年後,他們長大了
A君家存了點錢,在A母親的建議下,在市中心購置了一套房子,全家都搬了過去,幾年後房價漲了好幾倍,家裡條件愈來愈好。
A君從小和母親關係特別親密,長大後在母親的介紹下嫁給了一個市中心的青年,和父親很像,每個月米飯錢上交,兩人的性格都特別很是溫和,甚至都不會大聲說話。親戚家都住鍀很近,有事情都可以相互幫幫忙。
B君家和過去一樣,依舊是那一套老房子,家裡沒有任何儲蓄。
B君和母親一樣都是性格要強的人,但是從小和父母關係一樣平常,甚至很疏遠。她雖然考入一個不錯的學校,但是畢業後不接受父母的建議,自己選擇了一個其他城市的青年結婚,但婚後卻和父母一樣常常陷入爭吵。
(以上故事來自天涯論壇,為保護隱私,隱去真實姓名。)
在A君和B君的故事裡,可以看到貧窮和富裕發展的兩條不同的軌跡,而劃出這條軌跡的,卻是深植在父母心中的思維體式格局。發家致富各憑本事,但是貧窮卻有著一些特定的跡象可循。
1、貧窮的消費觀
有貧窮觀的父母本身就是對商品經濟不敏感的人,比如B君的母親,常年很少去逛街,常常貪圖便宜和方便,就近選擇商品。
偶爾帶孩子去逛一次大商場,兒時的A君和B君如果對父母說:“我想要買這個,我想要買那個。”
他們的父母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A君父母:好啊,媽媽研究一下你想要什麼。哦,這個商品是哪裡出產的?什麼材料做的?有什麼玩法?...(和導購員寒暄一番)寶貝,媽媽覺得這個不太適合你,它有點複雜,等你再長大一點才可以玩。我們去隔壁再看看,找一個更好玩的好不好?
B君父母:這個太貴了,我們買不起。別買了,快走快走。(如果孩子哭鬧,父母可能大發雷霆,甚至對孩子大吼大叫。)
這件事情背後折射的影響是什麼呢?
對於A君,知道了要對商品進行合理的研究和分析,逐漸瞭解商品的價值來自哪裡,知道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錢不是不可以花,而是需要花在合理的地方。
對於B君,總是有種“我們很窮,買不起東西”的感覺。這種感覺會導致孩子的優越感,令他的人生失去最基本的“底氣”,甚至在很長時間裡令他對高精尖或高大上的東西產生抗拒或者逃避心理。
越有錢的人,越是一個錢打二十四個結,會估量每一分隔隔離分散銷的價值,並且把錢花在有投資回報的事情上。本文最入手下手提到的這位有錢的高中女生,大概就是受到這種思維影響,認為這種漲價沒有提升她的投資回報率。
而沒有錢的人,要麼變成“吝嗇鬼”,要麼就是窮大方。邏輯一:貴的東西不要買,沒錢買不起。邏輯二:買廉價的商品就代表節省。所以他們只能擁有廉價的商品,不懂辨別商品的真正價值。而那些廉價的商品質量不高,導致他們的購買頻率提高,又陷入一個“買廉價商品,短時間損壞,繼續買廉價商品”的死循環。
如果去B君的家裡,總會發現某個角落堆滿了玲琅滿目的雜品,因為他們購買的東西特別很是容易損壞,而壞掉了又捨不得丟掉,總想著哪一天還能用,或者可以送給別人,可是常常別人也不要,只能堆在家裡,越堆越多。
在B君的故事裡,可以發現她的母親屬於鐵娘子的類型,性格好強,事事包辦,然後又對丈夫諸多求全譴責,而A君的母親雖然不工作在家裡休息,卻深得丈夫和孩子的信賴,懂得享受生活,也為家人創造美好的生活體式格局。
窮人的觀念是“我不快樂是因為我沒有錢,所以我要多掙錢”,他把時間都花在掙錢上,但不懂真正讓生活更為輕鬆和快樂的,是人心。人心是柔軟的東西,需要時間的滋養,把掙錢的時間分出往來來往滋養周邊人的人心,不會減少多少錢財,其投資回報卻更加直接和明顯。
把時間花在家人的相處上,給家人做一頓早飯,帶孩子出去玩耍,和親戚朋友聊天,為別人準備一份禮物...
宿命論者覺得自己的命不好,別人擁有很多機會。但機會實際上是公平的,機會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每一次交流,每個感恩,都存在著機會。撫躬自問,自己對此置若罔聞,則能求全譴責命運?
貧窮對於孩子的影響
這種來自父母的思維體式格局,經由過程每日的交流和相處,傳遞給了下一代。這是學校教育無法觸及的原始地帶,卻對孩子的行為體式格局產生重要的影響。
知乎上有人舉了個例子,可以看到貧窮觀如果植入到孩子的腦中,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1、穿衣打扮,行事寒酸。
沒有貧窮觀的人,無論穿什麼樣的衣服,都行動磊落,因為他不在乎。而擁有貧窮的人,也許從小被人嘲笑太多次,總是特別很是在乎自己的外表,即使穿上西裝領帶,也總是有被人關注的不自在感,顯得特別很是拘束。
2、拘束的狹隘心態
同學之間有好玩的東西,比如電腦,或者樂器,沒有貧窮觀的人,大大方方地借用,不覺得有什麼,而沒有貧窮觀的人,對此卻畏畏縮縮,不敢談起,因為他害怕借用了自己萬一弄壞了,還不起。
3、自卑卻又有強烈的自尊心
貧窮感深植心中的人特別很是敏感,和朋友出去吃飯,不願意接受別人請客,怕別人覺得自己窮;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幫助,怕別人覺得自己窮;甚至去商場銷售員一個無心的眼神,都可以或許刺激到心中那根窮的神經線和自尊心。
有貧窮感的人通常也是沒有安全感的人,所以對人都特別很是防備,不敢提及自己的家庭以及任何過去,與別人的交流也不會太深入。無論對於喜歡的人和不喜歡的人,都保持著距離,不願意別人探究自己。
這統統就像是得了一種跬步不離的病,由父母的言行植入到孩子的心中,從此揮之不去。
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而沒有錢的人,要麼變成“吝嗇鬼”,要麼就是窮大方。
他們常擁有這樣的邏輯:一、貴的東西不要買,沒錢買不起。二、買廉價的商品就代表節省。所以他們只能擁有廉價的商品,不懂辨別商品的真正價值。而那些廉價的商品質量不高,導致他們的購買頻率提高,又陷入一個“買廉價商品,短時間損壞,繼續買廉價商品”的死循環。
如果去這些人的家裡,總會發現某個角落堆滿了玲琅滿目的雜品,因為他們購買的東西特別很是容易損壞,而壞掉了又捨不得丟掉,總想著哪一天還能用,或者可以送給別人,可是常常別人也不要,只能堆在家裡,越堆越多。
最深受影響的就在於,居住在這樣環境裡的孩子,以及每天受著貧窮價值薰陶的他們的下一代們。
作者簡介:安吉拉,家有4歲暖寶,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工商管理專業,曾從事4A廣告和金融行業多年,目前正認真修好親子教育功課,小我私家原創公號平臺“iYC親子功課”。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
不要把貧窮觀帶給你的孩子,講得太好了!
貧窮不是我們能瞬間改變的,我們左右的,是生活的心態。下面這篇文章對“貧窮觀”的講述太好了,絕對值得一看!你一定能在裡面找到可以學習的地方! 以下為全文: 新加…
-
-
-
不要把貧窮觀帶給你的孩子
不要把貧窮觀帶給你的孩子 貧窮和富裕 …
-
-
-
對你的孩子好,請不要把窮思維帶給你的孩子
環境對人的影響自然重要,但對於孩子來說,更重要的是家庭成員的上行下效與孩子後天的學習和努力。如果你的思想、行為是懶惰的,那麼就算你金衣玉食,也只不過是畫地為牢…
-
-
-
婆婆總說“你媽媽不要你了”,帶給孩子痛苦你知道嗎?
目下當今的家庭家長都是上班族,很多都是婆婆或媽媽看孩子。頭幾天聽到一個朋友說,她要上班了,婆婆過來幫帶孩子,本來跟孩子分別就有點不捨,可婆婆一邊抱走孩子,一邊說…
-
-
-
你還在絡繹不絕地把過敏原帶給孩子嗎?
寶寶的過敏症狀,與大人相比很不典型,隱匿性極強,不只是皮膚溼疹、拉肚子才叫過敏。有些在我們眼皮子底下的一樣平常場景,也是寶寶食物過敏的施展闡發。針對這些施展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