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作者丨波殼卷

編輯丨波殼卷

波殼卷的鄰居生了二胎沒多久,最近卻在發愁說寶寶耳朵外面有淡淡的黃色結痂物,用棉籤在耳道外沾一下還會有黃色液體。一入手下手以為是耳屎沒在意,後來又有少許黃色的水流出來,這可急壞了寶媽,老大出生了也沒這種情況呀,怎麼小的就這樣了呢?

寶媽的婆婆說這是因為出生的時候羊水在寶寶身體裡沒流乾淨,目下當今從耳朵流出來了,不妨事的。這讓寶媽啼笑皆非,想到寶寶最近老是用手在繞著耳朵亂擺,也總是不明所以地哭鬧,放心不下還是帶著寶寶去醫院看醫生了。

結果檢查下來醫生說是溼疹導致了孩子的耳朵流黃水,寶媽這才知道耳朵也會患溼疹。其實很多小寶寶都有患嬰兒溼疹的經歷,但有個別寶寶除面頰部、頭部有皮膚紅斑、小水皰、糜爛、結痂等損害,他們的耳朵和耳道等處也有相似的溼疹,有時看上去有一些液體流出來。如果情況變嚴重,寶寶的外耳道和耳朵周圍都可能繼發細菌感染,更甚者有耳鳴,聽力也會受影響。所以家長們不克不及不重視起來,不要讓寶寶抓破皮膚而導致感染。

溼疹只是寶寶耳朵流黃水的一種病因,還有一些其他因素會導致寶寶耳朵流黃水,家長們也要注意啦。

第一:外耳道炎

這是寶寶在夏季的常見疾病。當寶寶患外耳道炎時,常常伴有發熱,會不願意讓大人摸看患側耳朵,且不願意向患側睡覺,怕受壓而痛。這時候如果寶寶的外耳道能有單個或多個小腫,破潰後會流膿,媽媽應帶寶寶去看五官科醫生。

外耳道與其他地方皮膚一樣有毛囊,當細菌侵入外耳道毛囊時,就會引起外耳道炎。媽媽如果給寶寶挖耳朵時沒有用乾淨的棉籤,或者寶寶洗澡、游泳時,細菌可能會攻其不備大量繁殖。所以寶媽們要注意給寶寶洗澡或游泳後要把外耳道擦乾。

第二:中耳炎

患中耳炎的寶寶有發燒、耳痛、哭鬧,不肯吃東西等現象。待膿液積到一定程度穿破耳膜,膿液向外耳道流出,有臭味,聽力也會減退。寶寶容易傷風感冒,而他的耳朵通咽部的耳咽管短而寬,呈水平狀。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很容易經由過程耳咽管和耳道侵入中耳引起炎症。

小寶寶吐奶汁,也容易經由過程咽鼓管進入中耳。不當的哺乳姿勢,比如讓寶寶背部平躺著喝奶(側臥是可以的),乳汁就可能經過短而寬咽鼓管流入中耳,引起中耳炎,造成寶寶的耳朵流水。洗澡時骯髒的水流入耳道內,也能引起中耳炎。

媽媽一定要及時發現,帶寶寶進行治療。如果急性期治療不徹底,或細菌耐藥,此病可反覆發生發火變成慢性中耳炎。

第三:耳垢油耳

外耳道皮膚也有皮脂腺,可分泌一定量的油脂,呈淡黃色粘稠的液體幹後呈黃色蠟樣屑片,一層薄的油脂叫耵聹。有時,油脂呈半固體狀態,形成團狀阻塞在外耳道,媽媽可能會以為這是膿液,但實際上是耳屎栓塞。耳屎栓塞的危害在於乾結或黏糊狀耵聹堵在耳道,會影響寶寶的聽力。

但是寶媽們最好不要自己幫寶寶挖耳屎,因為這個時候寶寶還沒有學會配合爸媽,容易亂動,這樣就會增加受傷的機率,所以最好去醫院讓醫生先用藥水滴外耳,待耳屎軟後由醫生在耳鏡直視下取出耵聹團塊。

所以家長對小寶寶們要從小呵護到大,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呀。

聲明:本文由波殼卷綜合收拾整頓,如涉及版權,請聯繫處置懲罰。如需轉載,請聯繫運營人員(shijuanjuan-),謝謝。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