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你是否是見過一發脾氣就愛在地上打滾,甚至是在公眾場合一哭二鬧三抱媽媽大腿的小孩?你是不是覺得孩子的爸媽需要幫助他改掉這個壞習慣?但孩子的爸媽想的卻是“他才三歲多,他懂什麼,長大了就會好” 。

你是否是見過有些男孩永遠管不住自己的手和腳,一接觸小朋友就會衝突不斷。你是不是會想,他的爸媽難道不管教孩子嗎?但這些孩子的父母想的卻是“男孩調皮一些正常的,目下當今教了他也不懂,長大了就會好” 。

你是否是也見過在家活潑開朗能言善道的小孩,可一到陌生環境就躲到媽媽身後,不與人打招呼,甚至一句話都不願說。你在想她的爸媽是否是該想辦法引導?但這些孩子的爸媽卻無奈地對你說“這孩子從小就這樣,見生人害羞!目下當今還小,長大了就會好的”。

我們聽過太多家長這樣說,然後呢?會變好嗎?根本不會!因為孩子真實的能力弱項從來不會自然或者突然變好(後繼文章會深度分析緣故原由),相反糟糕的行為會不斷升級。“孩子目下當今還小,他懂什麼,長大了就會好”是個徹頭徹底的世紀謊言!

昨天跟一名家長聊天,這是一名工作上很有成就的高管,也是一名很教育理念的父親。他的孩子小辰(化名)今年9歲,各方面都很不錯,就是在學校容易惹事,尤其是情緒急的時候就直接出拳頭。一星期前下樓梯跑太快把一同學直接撞滾下樓梯。老師通知要去醫院。如果是你會怎麼處置懲罰,會有什麼情緒?我想著急生氣是免不了了,如果看到傷勢嚴重還會想打孩子一頓。可是他接到老師德律風趕到學校後,二話不說帶著小辰一起接同學去醫院,拍CT、做檢查、拿藥、跑上跑下,但這些都不是他去做,而是讓小辰去負責,全程他也沒有求全譴責和批評小辰半句,甚至情緒都是安靜冷靜僻靜的。從醫院回到家,關上門總該“事必躬親”教訓一番了吧?可是並沒有!他倆安靜地吃完飯,爸爸才找來小辰聽他講事件的原委,幫他分析他犯了什麼錯,然後安靜冷靜僻靜地讓小辰承擔醫藥費。

這位爸爸的教育方法是否是很圭臬標準,我們甚至找不出一點可以調整的地方。可是就是這位爸爸,他很苦惱為何孩子還是隔三差五就跟同學衝突打架,他接老師德律風都成一樣平常了。他不理解理睬明明道理小辰也都聽進去了,到醫院排長隊掛號、承擔醫藥費等也讓小辰嚐到了不小的苦頭,為何孩子還是這樣?他問到我。

我問他:“小辰容易跟別人起衝突是什麼時候入手下手的?”

“一直都有,幼兒園吧”爸爸回。

接著問:“幼兒園是怎麼衝突的?”

爸爸想了想說“那會也記不大清了,反正老師就說他跟小朋友在一起手和腳喜歡去碰別人,搶同一個玩具的時候會推小朋友,沒有目下當今這麼嚴重,不過老師常投訴。”

“嗯,那你怎麼處置懲罰的呢?”

爸爸搖搖頭“那時候哪有時間處置懲罰,我那會兒是工作最忙的時候,完全沒精力,孩子都是媽媽和奶奶帶。而且我們想事情也不大,他媽媽也就讓他道歉了事,事後再哄哄他,媽媽蠻寵小孩的,原則性也不強。”

“那你當時怎麼看待孩子這個行為?”

爸爸一笑“沒什麼啊,就覺得男孩子嘛總歸調皮些,也沒出什麼大事,長大了懂道理了就會好,不行長大了再教。”

這些話是否是很熟悉?我問爸爸:“那目下當今9歲了,長大了真的變好了嗎?”

看著爸爸在思考。我繼續說:“小辰在幼兒園有這種行為很正常,我們很多人最初都是從肢體接觸來試探人際交往的邊界的,甚至解決衝突也都是動手比動嘴快。因為我們先發展完善的是四肢舉動,然後才是語言,而且我們有動物本能。但是當小辰第一次發生老師投訴的衝突事件時,你和媽媽沒有一小我私家明確讓他理解理睬這是錯的,也沒有讓小辰體驗行為後果法,媽媽甚至事後還覺得孩子道歉受委屈了會哄他。”

“爸爸想一下小辰真的知道自己錯了嗎?你們設法主意裡都覺得男孩子調皮點蠻好的,他會不會覺得自己的這個行為很符合爸爸的觀點,我很調皮也很有力量。所以這個行為會延續整個幼兒園,心理學認為人的行為是有慣性的,你認為他用三年去根深蒂固地習慣了用肢體語言來解決衝突,會在上了小學後就可以改變嗎?”

這位爸爸很善於思考,他說:“你說的是,他的行為模式都6、7年了肯定也都固化了,目下當今就舉動當作法正確了他也不那麼容易改。所以目下當今我給他講道理他都懂,但他行為改不了,這也是為何人家說越長大越難教。不過我記得後來他搶玩具的情況就少了啊?”

“所以你就感覺他好像長大了懂事了?”

“對!”

這是很多家長的誤區,只單獨看到表面行為,而沒有關注問題的實質。我引導爸爸想“他是不搶玩具了,但衝突有無變少?原來是手和腳弄弄別人,後來不這樣了,換成了什麼?”

問到這,爸爸已經理解理睬“他是不搶玩具了,但在遊戲中總是希望自己先玩,意見不同就推搡同伴!手和腳不再是試探地弄一弄,而是變成了情緒一急就出拳頭!行為看著不見了,實際上是行為升級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為何小時候你沒做引導教育?真的是忙到完全沒時間嗎?”

爸爸沒說話,我知道他想理解理睬了,你理解理睬了嗎?忙是藉口,意識上的不重視是主因,因為相信“孩子還小,長大了就會好!”

請你放心,長大了是會有變化,但是是越變越糟糕和越隱藏。小時候見生人害羞退縮,長大了也許可以跟人打招呼了,可是在馬路上要問個路都要猶豫半天,工作會議中有設法主意要不要舉手得想半天,在眾人面前講話一接觸到人的眼睛臉就愈來愈紅。

也許你會說不是有人小時候很害羞,長大了能言會道嗎?是的,有這樣的人,我就是。媽媽說我小時候別人問一句答一句,其餘一句主動說的話都沒有,可是目下當今變話嘮,甚至工作中還要演講。可是隻有我自己知道演講無論準備多充足心理總是很緊張忐忑,有很多擔心和害怕,在眾人面前發言前心裡都要反覆做準備,永遠做不到真實的坦然自在,只有在最親近的家人朋友面前可以放鬆點。關鍵是這個改變的過程很辛苦,也經歷過很窘迫的時刻,你25歲為了工作才這麼辛苦艱難地改變自己,但如果你的孩子5歲的時候就能夠擁有這樣的能力,為何不?

最後讓我們回到開頭,家長說確實長大了就沒有像小時候那樣求著鬧著買玩具了啊,這不是變好了嗎?

對不起,那只是因為到了沒那麼需要玩具的年齡了。人的行為有連氣兒性和背後的緣故原由,所以行為不會憑空消失改變,緣故原由不拔除行為也不會根治。小時候不買玩具就當眾哭鬧打滾,背後是延遲滿足和情緒管理能力太弱,到了一年級就不會自覺寫作業,到了大學沒人監督就玩樂放縱,工作了容易變月光族。

你以為長大了就會好?只不過是一個年齡段換一種施展闡發體式格局而已。而沒有及時去幹涉干與的緣故原由,就是相信“孩子還小,長大了就會好!”

親愛的爸爸媽媽,教育應該是越小越重視,越大越輕鬆!

更多實用精彩的育兒乾貨知識請關注知兒網官方公眾號: zhierwang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