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矛盾 平等 環境

1594字,建議閱讀時長4分鐘

生活中有很多多少自相矛盾的趣事,睿媽最近看到了幾個,和大家分享一下。

頭幾天帶著睿睿一起逛商城,看到一對情侶在吵架,爭吵的聲音愈來愈大,引來了很多的人圍觀,商城的服務人員跑過去勸架,影響其他人購物。這名女子直接指著服務人員喊:“你哪一個眼睛看到我吵架了?我什麼時候吵架了?”服務員只好走開了。

還有一次是在坐公交車,車上人特別多,睿媽只能拉著扶手站在人群裡,這時候上來一名老人,一直到車發動都沒人讓座。這時候一名坐著的大叔看不慣了,指著對面一個揹著書包的學生:“你爸媽是怎麼教育你的,看到老人都不知道讓座嗎?”學生趕緊起身讓座。

生活當中這樣自相矛盾的例子實在太多了,明明在吵架卻說自己沒吵架,明明自己坐著不去讓座卻去教訓別人。其實,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孩子因為發脾氣被家長怒吼:“你脾氣大是否是?發脾氣是跟誰學的?”————卻不知自己也在對孩子發脾氣。

孩子在學校和人打架,家長拉過來就是一頓暴揍,邊打還邊教訓:“你跟誰學的打人?我就這麼教育你的嗎?”————卻不知教會他們打人的正是自己。

孩子坐沙發上看電視,家長在一旁催促:“都幾點了還看電視?來日誥日不上學嗎?”————那您為何還在看電視,來日誥日不上班嗎?

我們總是習慣批評孩子,卻無法嚴格要求自己。細細想來,每位家長都是從孩子慢慢成長為一位母親,或者父親。當年我們接受了怎樣的教育,我們是厭煩還是喜歡,是抗拒還是接受。當我們理解了那時的家長,也便理解了目下當今的孩子。

教育孩子永遠都不是片面的期望,家長負責教育,孩子負責聽從不是正確的教育體式格局。我們也不過剛剛從一位“孩子”的角色變成“家長”,我們比孩子多的是僅僅是經驗、閱歷和知識,你不一定比孩子善良,也沒有孩子的天真純潔,家長和孩子的關係,不應該僅僅是教育和被教育,也應該存在學習和模仿

。謙虛的學習孩子身上的優點,孩子也更多的模仿家長的行為。當您不再是一個居高臨下的家長,那麼孩子也不再會是叛逆頑皮的熊孩子了。

教育孩子首先要會教育自己,在心理要有一杆標尺,可以或許衡量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帶來的影響,當孩子犯了錯誤,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教育方面的缺失而不是去找孩子自身的緣故原由。孩子成為一個不服從管教,叛逆貪玩的熊孩子基本都是兩種情況導致的:

換句話說,就是家長的行為讓孩子不夠信服。例如前面我所舉的例子,家長一邊打罵孩子一邊教育孩子不要打罵別人,孩子內心肯定是不服的。家長的教育也只能作為耳旁風,或者表面屈服聽從,內心也是抗拒的。

對孩子的過分溺愛也讓家長失去了在孩子心中的威望,對孩子視為心腹,百依百順,很容易讓孩子以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而家長不過為他服務的保姆,那麼家長對他的教育顯然不會放到心上。

無論是打罵孩子還是溺愛孩子,都是教育孩子的極端路線,這種教育體式格局不但不會奏效,甚至會拔苗助長。教育孩子的正確體式格局應該是平等尊重,身先士卒。當家長成為孩子的榜樣,那麼孩子聽話也是瓜熟蒂落的事了。

二是孩子生活學習的環境差。

“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印證了這個道理,生活學習環境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父母可以或許教育孩子的東西很有限,孩子成長學習的主要途徑實際上是“看”和“聽”,一些壞習慣都是來自於潛移默化。所以,父母如果沒辦法給孩子選擇一個好的生活學習環境,那麼就要時刻關注孩子,避免讓孩子染上壞習慣。

學校的選擇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一些好的學校被家長擠破頭。年齡大的爺爺奶奶們總是認為孩子在哪裡上學都一樣,主要是靠孩子自己的努力。這是很單方面的設法主意,之前看過一個查詢拜訪,清華北京大學的學生僅有20%來自於農村。農村的孩子往往更努力,但是成材率卻遠遠低於學習生活環境更好的城市。

為了我們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身先士卒,孩子的成長和轉變都需要過程,教育孩子是一個艱辛而又偉大的工程。當您的孩子從一個叛逆頑皮的“熊孩子”成長為一個有自信、有負擔負責的男子漢,那麼為孩子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來源:家長必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