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Study Hard Play Harder”這句話聽過很多,卻依然不知道該如何實踐。玩是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更是真正學習與成長最為有效的途徑。

可能很多家長不克不及理解,不少家長認為“玩”對孩子來說益處不大,甚至玩物喪志。但是玩是孩子的天性,想玩是理所應當,愛玩是不移至理,會玩就不那麼簡單了。但玩和學習之間,孩子要如何把握這個平衡?作為父母,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既會玩兒、更會學習的人?

如果有人問我,你未來最擔心孩子什麼?

我會說,我最擔心的就是孩子“不會玩”。

當然這種玩,是健康的玩,是自得其樂、是興趣廣泛、是朋友眾多,不是簡單的感官刺激或金錢消費。前者是幸福的體驗,後者是懶惰的放縱。

未來的世界裡,當大部分工作都被機器取代的時候,也許你能去帶著一群人玩,或吸引大家看你玩,才是精英階層的工作崗位,也是機器暫時無法取代的工作崗位。

看看美帝,他們的農民人口不到2%,卻養活3億美國人,還有大量糧食出口。他們的工人人口不到10%,卻仍然是世界製造大國。那麼省下來的其他人都去哪兒了?

  • 大部分都進入各種娛樂體育服務事業了,也就是去“玩”兒啊。

  • 好萊塢的產值有多少?我不清楚,但隨便一部大片電影都有10多億的銷售額吧。

  • NBA的價值有多少?我也不清楚,但隨便一個球星都有上千萬美元的年收入吧。

總之,娛樂、體育競技、影視、甚至網絡遊戲這些“玩樂”產業在瘋狂地發展,而且永遠不會停止。

再看中國,以鐵路為例,原來一趟旅客列車,一節車廂至少2名列車員,加上列車長、值班員(補票員)、炊事員、廚師、服務員、餐車長、檢車員、乘警等,一趟列車將近60名員工。

目下當今呢,一趟高鐵就是3-4個小姑娘再加個保潔員在那兒走走,其實,理論上可以不需要乘務人員,反正都是自動開門、旅客可以自己上車、自己下車、自己找座位。

――再往後,火車站自動刷卡進出站,高鐵自動駕駛、售票在網上自助搞定,相當於車站客運員、火車駕駛員、車站售票員都不需要了。

這就是趨勢,按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也許30-50年後,只需1%的人操作一些智能工廠或智能農場,那麼社會上統統統統的商品都可以生產出來了,那麼剩下99%的人去幹嘛呀?

只有都去尋開心啦。

看目下當今的電視節目,只有尋開心的節目最吸引人,從快樂大本營、爸爸去哪兒、快跑吧兄弟,到孟非的非誠勿擾、我們15個、中國好聲音,本質上還是一群人在那兒玩。他們玩得開心,所以咱們看著也開心。

其實,目下當今很多“會玩”的自由職業者,目下當今已經初露鋒芒了,他們就是婚禮策劃師、年會運營師,或者廣義的自媒體人,比如羅胖、顧爺,其實也是在手機上帶著大家一起玩。

將來統統行業都是娛樂業

這就是趨勢,將來統統行業都是娛樂業!

這句話實際上是一本書的書名,《統統行業都是娛樂業》,它說娛樂在重構統統行業劃定規矩,重新定義你的產品、消費者……從娛樂化的角度,用娛樂化的體式格局。

沒錯,以後就算是開公司,其實也是領著一群人在玩。小時候,如果可以或許組織一群人去玩,長大了,自然也能組織一群人去賺錢,這些能力都是相通的。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是“孩子王”,他總能帶著一群孩子嗨起來,那麼他的未來,恐怕要比那些只會死讀書的孩子要強很多倍,因為他的組織能力、策劃能力、領導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親和力,都可以秒殺其他孩子。

任何能力都靠練習的。如果一個孩子,他天天上學或放學,都在琢磨著怎麼帶一群人“去玩”,那麼這方面的能力,練了十幾年,積少成多,等他成年以後,比一個老實巴交的只會讀書考試孩子要不知道要強到哪裡去了。

再來看西方名校的錄取標準,看那些哈佛、耶魯、牛津、劍橋,他們是怎麼選擇新生的?我也看了很多多少這方面的書,其實總結起來,不過三條:

學得好、玩得好、能帶著大家玩。

  • “學得好”是根蒂根基,基本的GPA、SAT成績要過得去,託福雅思要搞定,有些原創性的學術成果就更好了。世界這麼大,成績上考個好分數,實在是小意思,更重要的比拼實際上是“玩”。

  • “玩得好”,玩出性格、玩出創意、玩到世界頂尖,而且還能帶著一個團隊玩到世界頂尖,或者玩到感動世人,那就沒問題了,這些名校就排著隊過來錄取你了。

所以啊,我看到很多中國父母為孩子的考試成績擔心,卻很少見過中國父母為孩子會不會玩、會不會自得其樂、會不會呼朋喚友和呼風喚雨而擔心。如果孩子真會玩,以玩的激情和能力,那點應試能力真不是個事兒。

因為,有“玩”的心態墊底,目下當今的應試教育不過是一個拙劣的考試遊戲罷了。

既然參與這個遊戲,咱們大可以放鬆心情,設計攻略,在保證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思想陽光的前提下,激發對知識的興趣,順便把這個考試遊戲考個高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兒。

把統統教育的科目都轉化成遊戲來玩,又有什麼不可以?

有個話題很火,就是說教育究竟是快樂的還是辛苦的。

兩邊都吵得烏煙瘴氣、不死不休。咱和個稀泥吧:

假設你懷著登頂的夢想去登珠峰,空氣稀薄、路途艱險、寒風刺骨,辛苦不辛苦?當然辛苦!但是呢,挑戰自我、實現理想、登臨絕頂,快樂不快樂?當然快樂!

怎樣培育種植提拔孩子會玩的能力

1
要有遊戲世間的精神

咱們做父母的,自己本身也要慢慢地學會玩。在忙完統統工作以後,回到家裡,可不克不及再對著孩子大眼瞪小眼,或者自己看手機不去管他哦。

下班的路上,就應該是情緒模式轉換的過程,從公司的“白骨精”模式,轉換成家裡的“精神病”模式,童言無忌地陪小朋友瘋玩吧。

吃飯、走路、洗澡、睡前,都可以是遊戲嘛。

  • 吃飯不重要,吃得開心才重要;

  • 走路快慢不重要,走得有趣才重要;

  • 洗不洗得乾淨不重要,洗得好玩才重要。

讓咱們慢慢鍛鍊吧,因為30年後,會設計遊戲、會講故事、會隨手利用任何道具和資源、會角色扮演、會共情和會跨界的產品經理、導演、旅遊設計師、聚會策劃師、遊戲組織者是社會上最核心的人才。

2
要有體驗幸福的能力

一定要讓孩子,擁有幸福的能力。而幸福的本質,是一種生活體驗。

  • 獨處時,一小我私家能自得其樂、專注沉迷於某項活動,能力水平迅速超越大部分人,就是幸福體驗;

  • 聚會時,一群人能呼朋喚友、組織策劃於某項活動,讓大部分人都玩得特別很是嗨爽,就是幸福體驗。

想必大家都參加過同學聚會、老鄉聚會、公司年會、朋友婚宴、客戶酒宴、死黨生日,如此等等,你能找出幾次印象深刻、盡興而歸的場合嗎?

很少!對吧?除非碰巧遇到一個“會玩”的傢伙。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扭曲氣場、影響環境、哄擡氣氛,讓我們可以大張旗鼓、爽爽快快的宣洩。這些人才,才是21世紀最貴的,也是最幸福的人。

怎樣的教育能讓孩子成為幸福的人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在30年後,成為何樣的人?有錢?有房?有車?有工作?未來30年,你知道他們將面臨怎樣的職業世界?

對於70、80後來說,進名校、入外企、做公務員,不管出身如何,經由過程小我私家拼搏,總有機會踏上父輩們期待的那種――中產階級生活軌跡。

而我們的孩子,他們面臨的環境和競爭,會遠遠超出我們這代人的經驗可以理解的範疇。

未來是一個高度聯繫關係、無孔不入的智能世界。

  • 以往依靠智商和經驗的工作崗位,早晚會被較量爭論機和機器人替代;

  • 無限存儲和3D設備,已經走進家庭;

  • 想搜索一下要經由過程技術克服人類語言之間的障礙,需要多少年,才發現今年已經誕生了可以實時翻譯的手機工具.……

教育的英文單詞Education是蘇格拉底發明的,是三個詞根的拼寫,前面那個“E”是向外的意思,“duce”是引導,“tion”是名詞,本意是引導出來。所謂的教育,就是把一小我私家的內心,真正引導出來,幫助他成長成自己的樣子。

講一個故事:

1956年,一個美國黑人小姑娘想去自己社區裡面的白人學校被拒絕。因為當時白人學校和黑人學校,是不克不及混合的。

她的父親是一位律師,憤而起訴。官司一直打到了美國聯邦大法院,6位大法官坐到一起評論辯論,把黑人和白人隔離開來,究竟是否違背了美國的憲法。

這也是心理學第一次作為測量學科被引證。

經由過程實驗看到,當把白人和黑人隔開來之後,雖然孩子只有4歲,依然可以清晰地認識到,白人比黑人好。

於是大法官們做了一個定論,這也是美國很著名的1956年教育法案。

這個法案的執筆人叫布朗,布朗法官第一次清楚地在法律文件中,闡清楚明瞭教育的觀點:

教育是幫助一個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尋求自己的幸福。(注意:是孩子本人的幸福,不是他家的,不是他的學校的。)

教育不是為社會機器塑造一個合適的螺絲釘。教育應該是傾聽孩子的聲音,幫助他成為他自己,幫助他在未來生活中,找到他要的幸福。

目下當今我們所有的教育都是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不是高考的時候,而是35歲的時候,這一生他在職業最頂峰的時候,最需要運用到的:從小到大學習的人際技能。所以今天所講的人才,是要適應他35歲,也就是2040年的社會,而不是適應16、18歲高考時候的人才。

2040的職業環境會是什麼樣子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在30年後,成為何樣的人?有錢?有房?有車?有工作?未來30年,你知道他們將面臨怎樣的職業世界?

1
從信息時代轉向概念時代

在過去20年間,在信息時代的很多重要工作,在未來20年會極大程度被電腦所取代,而到那個時候,所有做這些工作的人都可能面臨失業。比如目下當今趨附者眾的銀行櫃員,五年、十年之後,這個職位會愈來愈少,如果你沒有別的技能,會特別很是尷尬。

邏輯分析能力是信息時代的核心,而概念時代是什麼呢?是高概念化、高感性的人才。

舉個例子,麥肯錫是全球最大的企業諮詢公司,1993年員工有67%是MBA,2003年這個比例已經降到了41%。

目下當今10年過去了,還在繼續往下降,那麼是什麼人填補了麥肯錫這些頭腦一流的MBA呢?是麥肯錫增加了很多MFA(Masterof fine art),就是藝術碩士。

麥肯錫意想到,他們的查詢拜訪報告,必須要用藝術的體式格局來表達,於是很多MFA慢慢替掉了MBA。

更加好玩的是,有幾個公司近幾年很火吧。

  • 一個是蘋果,蘋果靠什麼,靠程序員,靠工程師嗎?不是,靠的是好的理念,是否是靠概念取勝的呢?

  • 第二個小米,小米靠什麼?小米背後沒有很雄厚的產品工廠,但最核心的是依靠很雄厚的粉絲營銷和參與感,是否是靠感知來運作的,是否是靠邏輯呢?

  • 再比如海底撈的服務。

信息時代向概念時代推進的時候,那些原本僅靠知識和邏輯工作的人,基本逐漸就會被電腦所替代,愈來愈貶值,而那些只有人能做的工作,才可以或許真實的做起來。較量爭論可以被電腦完成,但是創意不克不及。

2

2010年,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是2.97年,世界五百強是40年,而世界一千強是30年,而我們的職業生活生計至少也有30多年,這意味著如果你一畢業就創業,一創業就創成了世界五百強,那麼在你退休的時候,公司正好倒了。

所以當世界五百強都只有40年壽命的時候,你就會更理解�⒗聿牽�未來的孩子不可能不換工作,他這一生,一定會至少換5-7份工作,而且換2-3個行業。

其實不僅公司命短,行業的命運也如此。一生在一個公司,一個行業會變得愈來愈難,這個時候,如果我們還教他在大學期間,做好一個專業,你覺得是否是有多是對他的詛咒,是在害他呢?

3

中國和美國的GDP,2008年中國人均GDP是3400美金,2013年人均6470美金。預計到2016年中國人均GDP到八千美金,2025年中美GDP就會接近,2040年就會持平。

在經濟學上,有一個很重要的現象,3000美金是一個國家入手下手現代化的界限,意味著一個國家和民族掙脫了貧困,入手下手過得小康和幸福。

8000美金也是經濟學上公認的一個拐點,在這個點之後,幸福和經濟收益,沒有顯著的正相關,也就是說我們不管怎麼掙錢,都不會過得更加幸福。

我們的幸福感,不會隨著我們的收入上升。

所以下一代人,一定不會像我們這代人,追求房子,追求安全感,追求餬口生涯,追求賺錢,他們會真真正正的代替我們,入手下手追求幸福,在我們看來有點小奢侈。

目下當今的90後主要需求是什麼?90後是第一批公開在網絡上承認自己是腦殘、�潘浚�承認對方是女神。心理學上,一小我私家的內心要極其的強大,才敢自貶到這個樣子。

目下當今的90後呈現出強烈的自我實現需求。90後從入手下手的安全感走向自我實現、被認同的需求,雖然有一點稚嫩,但他們去追求小我私家成長和存在感,是歷史趨勢,與外界的環境完全符合。

未來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

1
從理性到感性

著名未來學家丹尼爾·平克說,未來有六種技能:

設計感、講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還有你需要會玩,你需要找到意義感。

當2040年,活的很好的人應該是這樣:有品位,會講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兒,會玩兒,而且有點自己的小追求。

2
從規劃到創造

未來我們給孩子最大的傷害,莫過於在所有需要做最重要決定的時候不讓他做,小學不讓他做,大學不讓做,媳婦不讓他挑,房子不讓他選,工作幫他找好。

於是到他35歲那年,真正面臨他的職業變化的時候,你什麼都不懂,而他一次選擇都沒有做過。

所以一個真正較恰當的人生態度,是適應比規劃更重要。

我們應該鼓動勉勵孩子,定一個三到五年的計劃,就足夠了,然後有極強的跨界整合的能力,保持好奇,擁抱變化,在恰當的時候,可以創造自己喜歡的事業。

3

在一個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功的世界,一定要讓你的孩子擁有幸福的能力。所謂幸福,是有意義的快樂。

愛因斯坦成功的創造了一個能發揮自己優勢的工作方法,有些人可以把興趣變成自己的熱愛,還有些人找到工作背後的意義感。

所有這統統,都能讓你覺得:工作雖然不是最成功,但一定是更加幸福,因為在今天這個網絡時代,沒有一小我私家看到自己是最成功的。

講一個真實的發生在小吃店的故事:

一天,一箇中年人提著一個小提琴,跟著一個小姑娘,一看就知道剛參加過一個小演出,但小姑娘嘟著嘴不開心。原來小姑娘剛參加小提琴的三級考試,沒考過。

她父親就說,爸爸當年給你報這個小提琴班,不是為了讓你過級。

爸爸就是希望有一天你長大了,爸爸不在你身邊,你覺得不開心了,把琴箱打開,幫自己拉一曲,那個熟悉的音樂走出來,環繞著你,就好像爸爸還在你身邊一樣。我就希望你有一個這樣的快樂喜愛,能在這個時刻陪伴著你。

在未來信息透明,不可能人人成功的世界,你一定要幫你的孩子,拿到這個能力。

我們的平臺,大家的舞臺。

如果你有設法主意、有文采、有深度,願意分享,

歡迎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所有稿件一經選用, 會支付相應的稿酬(最高可達¥ 2000)

�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教育觀點”精彩內容。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