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當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你知道應該怎麼對待嗎?”

“我的,你的,我們的……”當寶寶入手下手使用這些關係代詞時,說明他的物權意識正在發展中。

有一首美國兒歌《幼兒所有權法則》特別有趣:

如果是我喜歡的,就是我的;

如果東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

如果能從你手中奪過來,那東西就是我的;

那東西我剛拿過來,就是我的;

如果東西是我的,不管怎樣它永遠不會看來是你的;

如果我在搭積木,所有的積木都是我的;

只要看來像我的,那就是我的;

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

你的玩具放回原處時,它自動變成我的;

如果東西損壞了,那就是你的。

這首兒歌反映的正是寶寶們有趣的物權觀念。

培育種植提拔孩子的“物權”觀念,可以或許讓孩子學會區分自己與他人的界限,逐漸擁有自尊自主的意識,懂得愛護保重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利,尊重別人的物品,對孩子順利步入社會,在交往中受到歡迎有著積極的意義。

那麼,每一個年齡段的寶寶的物權意識究竟有著怎樣的不同?父母該如何應對呢?

我的東西誰都可以玩

0~1歲

順順8個月了,一天阿姨帶著哥哥來家裡玩,哥哥看到順順的足球,特別很是紳士地問:“我可以玩你的足球嗎?”媽媽連忙回答:“玩吧玩吧,順順還不知道護東西呢!”看哥哥把足球踢上踢下,順順也高興地興高采烈。

寶貝這個階段正在努力探索自己的身體,努力弄理解�⒗聿親約旱納硤迨親約旱模�動作是自己的,至於身體之外的東西,我暫時還顧不上,所以孩子的東西誰都可以玩。儘管如此,孩子還是喜歡有同伴的環境,看到別人玩,他也會高興地大笑,他會理解�⒗聿恰霸�來這個可以這樣玩”。

我喜歡的就是我的

1~2歲

小區裡的小朋友都在一起玩,1歲多的潤潤看到大哥哥玩的玩具車,拿著就走,嘴裡還喊著:“潤潤玩,潤潤玩!”大哥哥連忙跑過來說:“這是我的!”拿走了玩具車,潤潤委屈地大哭起來,又試圖去拿,被奶奶抱開了。

這個年齡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獨立意識,也能區分出自己和別人的關係,但是還分不清楚“你的”“我的”的界限,在孩子的心裡,只要喜歡的東西,就能夠伸手拿。所以父母要多告訴孩子“這是哥哥的,不是潤潤的”。慢慢地,孩子就會設立建設起“你的”“我的”的界限。

有時候孩子拿不到他想要的東西,內心會有些失望,甚至哭鬧,其實孩子失望的過程也是感觸感染“你”“我”的界限的過程。父母只需要安撫孩子,讓他接受這種小小的失望。

另外,要讓孩子理解�⒗聿恰敖櫨謾鋇母拍睿�懂得尊重別人的物品,去別人家裡做客或者要玩別人東西前要先詢問,經過別人的允許才可以玩,而且玩完了要記得歸還並且致謝。

我的東西你不克不及碰

2~3歲

迪迪和媽媽都熱情好客,經常邀請小朋友到家裡來玩,可最近不知道怎麼了,小朋友來了,不管玩什麼玩具,迪迪都會第一時間把玩具拿走,並大聲說:“這是我的!”去小區廣場玩也是,什麼玩具都看得緊緊的,不肯分享。爸爸媽媽擔心孩子這樣交不到朋友,很著急,告訴迪迪不可以如此“自私”。但迪迪仍然我行我素。

2歲以後,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入手下手意想到自己的東西是自己的,因此想捍衛自己的權利,入手下手進入了“物權敏感期”,對於孩子的這個特殊時期,想給父母以下幾點建議:

●“物權期”是所有孩子都要經歷的一個階段,可能有些孩子施展闡發強烈些,而有些孩子施展闡發溫和些。父母對孩子的這一施展闡發要採取尊重並接納的態度,要知道,這是讓孩子理解�⒗聿親約河胱約旱奈鍥分�間的關係的最好機會。告訴孩子,他的衣服、玩具、圖書等都屬於孩子自己,自己要管理它們,並有權決定是不是分享。只有孩子擁有了物權安全感,才能獲得良好的自尊,也才能更好地分享,避免給孩子貼上“小氣”“自私”的標籤。

●可以鼓動勉勵和倡導孩子分享,也能夠為孩子做出分享的榜樣,讓孩子感覺到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絕對不克不及強迫孩子,也不克不及給孩子提條件或者增加任何壓力,更不要為了成人之間的面子而替孩子做主把孩子的東西贈予別人。決定是不是分享是孩子的權利。

●有一些成人喜歡逗孩子,經常拿走孩子最心愛的玩具,看孩子大哭的迴響反映,覺得“好玩”,這其實會嚴重損害孩子的安全感,父母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不要顧及成人之間的面子,要堅決加以制止。

給孩子一個專門的櫃子或者抽屜,讓他存放自己心愛的物品,如果遇到小朋友來做客,可以提前跟孩子打好招呼,允許孩子把自己最心愛的玩具收起來。

如果孩子願意分享食物或者玩具,成人不要拒絕,要欣然接受並稍微誇張地告訴孩子,特別很是喜歡,或者很享受孩子的分享。

尊重孩子的不分享

相對物權期施展闡發強烈的孩子,其實施展闡發不那麼強烈的孩子也需要引起父母的關注,避免孩子會產生“假意分享”,如果分享不是孩子內心的真實表達,而是希望討好大人,或者父母語氣中有強迫的意思,讓孩子隱藏了自己的真實設法主意,而去假意分享,這會造成孩子對自己的東西沒有安全感,不克不及很好地度過這個階段,也會使得物權期有所延遲。

東東就是一個這樣的孩子,媽媽一直要求東東分享,東東每次有小朋友到家裡來做客,都施展闡發得很大方,可是慢慢地,媽媽發現了東東眼神裡的不情願,而且有時候小朋友來做客時,強行拿走東東的東西,東東也不敢反抗,很委屈的樣子。

媽媽及時洞察了這一點,幫助東東重新度過這個階段,不管誰到家裡來,玩東東的玩具,必須經過東東的同意,而且媽媽告訴東東,自己不想分享的東西,可以大聲地表達出來,這是屬於你自己的東西,你有權決定是不是分享。媽媽尊重的態度和做法讓東東有了安全感,順利地度過了這個階段,接下來的分享都是很快樂而何樂不為的。

我的可以分享給你

3~4歲

浩浩、軍軍、嘟嘟、牛牛4個小朋友同住在一個小區裡,為了給孩子創設同伴分享的環境,這4個家庭經常一起出去遊玩,每次都多帶一些吃的、玩的讓孩子們互相分享,成人之間也經常分享一些用品,給孩子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剛入手下手的時候,軍軍其實不太願意分享,這幾個家長也達成一致,絕不強迫孩子,同時每次還是很尊重地分享給軍軍,軍軍分享著朋友分的吃的、玩的,慢慢發生了改變,也喜歡分享了。

幼兒園的東西是我的

4~5歲

多多上幼兒園了,特別喜歡幼兒園的供角色扮演的小房子,因為在裡面可以表演做飯。一次,多多正在玩的時候,另外一個小朋友笑笑也跑過來想一起玩,多多見狀,一下把笑笑推出去,嘴裡說著:“這是我的。”老師首先安慰了笑笑,然後走到多多身邊,告訴多多:“多多,幼兒園的東西是大家的,小朋友們一起玩的,你們可以輪流玩,不可以推小朋友,好嗎?”多多點點頭。

很多父母發現孩子獨佔幼兒園的玩具,會大聲斥責孩子,認為這是“自私”的行為,目下當今的家長特別很是警惕孩子的自私,但是有時不免難免有些過猶不及,給孩子貼上一些負面的標籤。其實孩子物權意識的發展是循規蹈矩的,孩子理解“我們的”“大家的”概念也需要一個過程,尤其是孩子剛入園的時候,家長和老師要多次重複告訴孩子“幼兒園的東西是大家的,大家都可以玩,但是玩的時候要有秩序,排好隊,輪流玩”,漸漸地,孩子才會設立建設起“我們的”“大家的”這樣的概念。

我的東西願意分享給需要的人

5~6歲

晶晶從幼兒園回到家就翻箱倒櫃地找東西,媽媽問她找什麼,她特別很是認真地告訴媽媽:“我們幼兒園有一個放閒置玩具和衣物的地方,我長大了,有很多不用的玩具和不穿的衣服,還有小時候看的圖畫書,我想分享給那些需要它們的人,讓衣服和玩具再次擁有新的主人。這樣它們就能夠再次發揮作用了。”媽媽鼎力大舉支持女兒的設法主意,和晶晶一起收拾小衣服、玩具、書籍等,把這些物品悄悄地放在幼兒園裡閒置物資的角落。晶晶覺得很開心。

5歲以上的孩子,自我意識和社會性都在發展,分享也入手下手擴大到更大的範圍。願意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父母可以經常帶孩子去做義工,或者多帶孩子去看一些需要幫助的人,相信孩子會特別很是甘願答應參與,並學會向他人伸出溫暖的手。

知道了孩子在物權意識上的發展規律,你一定不會再冤枉孩子,隨意馬虎說他“小氣、自私”了吧?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