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古代孕婦分娩都有哪些講究?

古代是怎麼生孩子的:古代流行“豎式分娩”

《諸病源候論》記載:“坐產者須正坐,傍人扶抱肋腰”

在人們的印象及現代影視劇中,孕婦分娩都是躺著,即臥位分娩法。古人分娩也這樣嗎?不是,古代孕婦一樣平常是“坐著生孩子”。

隋代巢元方等人撰寫的《諸病源候論・婦人將產病諸候》中,對當時孕婦分娩所採取的體位曾有特別很是具體的描述:“婦人產,有坐有臥”,即分娩時有坐姿,也有臥姿。但古代孕婦首選的是坐姿分娩,即屬於“豎式分娩”,除“坐”,站立式、蹲式、跪式,也都屬於豎式分娩。也就是說,古代孕婦生孩子,有“坐著生”、“站著生”、“跪著生”、“蹲著生”等多種體位。

豎式分娩時至少有兩人助產,其中一名從後面抱住孕婦的腰。《諸病源候論》稱:“若坐產者,須正坐,傍人扶抱肋腰,持捉之勿使傾斜,使兒得順其理。”

相比於臥式分娩來說,豎式分娩的優勢明顯,可大大減少難產。唐代王燕《外臺祕要・產乳序論》引《巒公調氣方》記載:時有一人,其一妹二女,皆因難產而死,後來其兒媳臨月,便到山裡尋找高人指導。根據山裡這位“婦產科專家”的意見,此人將一間屋子收拾乾淨,作為兒媳的臨時產房:“布草三四處,懸繩系木作衡,度高下,令得蹲當腋,得憑當衡,下敷慢氈,恐兒落草誤傷之。”其分娩時採用“站立式”,扶著懸掛起來的橫木,果然順利把孩子生了下來。

古代孕婦分娩時,往往會根據產程的變化,適時採取不同的分娩體式格局。如宋代,孕婦分娩多采用坐姿,但也會使用其他體式格局。宋代醫學家楊康侯在《十產論》中即稱:“兒將欲生,其母疲倦,久坐椅褥,抵其生路”。這時候候,就要讓孕婦採取站立姿勢:“須用手巾一條,拴系高處,令母用手攀之”,然後,“輕輕屈足作坐狀,產戶舒張,兒即生下”。

豎式分娩,並不是僅是古代中國孕婦的選擇,國外亦然。如古埃及法老宮裡有一幅浮雕,所繪內容是末代女王克委巴特拉分娩場景,女王所採用的便是豎式分娩中的“跪姿”。下面介紹更多孕婦在古代是怎麼生孩子的內容。

古代也有“剖腹產”

《史記》記載:“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

在醫療條件很差的古代,生孩子確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所以古人說生孩子是“過鬼門”。為了減少孕婦死亡率,古人在分娩體式格局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如 “剖腹產”,中國早在兩千多年前已出現。最早的一條“剖腹產”記載,見於司馬遷的《史記・楚世家》:“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

中國上古時的治水專家、夏朝的創立者大禹,也是剖腹產。《竹書紀年》“帝禹夏后氏”條稱,“修己背剖,而生禹於石紐……”修己是大禹的母親,意思是,修己在石紐(今四川汶川)剖腹產生下了兒子大禹。

剖腹產是一種非正常分娩手段,古人往往將之視為神人聖賢降臨世間的體式格局。除大禹,商朝始祖契,同樣是其母親簡狄剖腹產下的,即所謂“簡狄�j剖而生契”一說。

巧合的是,剖腹產也為外國古代帝王出生時使用。在古羅馬,剖腹產手術被稱為“帝王切開”,就是因為公元前一名古羅馬帝王是被剖腹分娩出的。

當我們理解�⒗聿槍糯�母親僧孩子的艱辛,我們是不是能理解母親已子女之間的那種羈絆,生世輪迴,天地萬物,唯母愛光輝最為盛大。

世界上的統統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母愛是人類情緒中最美麗的,因為這種情緒沒有利祿之心摻雜其間。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