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上四年級的時候,爺爺去世了。
我的父親在家排行老大,下面有一個弟弟,兩個妹妹。跟很多中國多子女家庭一樣,他們兄妹四個在爺爺喪期過後不久,便陷入了家產分配的糾葛中,而且彼此都鬧得不愉快。
這幾塊自留地歸誰,那個承包的小山頭歸誰,一輛農用車歸誰,5萬元積蓄咋分……那段時間,經常聽到他們爭論這些事情。
我自然是支持父親,盼著能儘可能多爭取到一點好處。年幼的我對這件事非分特別上心,連上課的時候都想著如何為父親出謀獻策,好助父親落井下石。 那天放學回家,母親又跟父親抱怨了:“老二兩口子,忒不是東西了,幾十塊錢也要跟咱爭一爭……” 我一聽,立馬來氣了,給母親幫腔說:“對!忒不是東西了,瞧我嬸兒那個熊樣……”
結果,我話還沒說完,母親一個巴掌已經打到我臉上了:“大人的事你瞎摻和什麼?她怎麼著也是你嬸,日常平凡對你還不錯,輪不到你在這沒大沒小的!”
我捂著腮幫子瞅了父親一眼,希望他給我說句話,結果父親也白了我一眼……
我後來一想,我確實是沒資格去評論我嬸的。因為儘管兩家鬧得凶,但是我每次去嬸家找小妹妹玩,嬸仍然會熱情招待我,拿出餅乾、葡萄、瓜子等給我吃,並且絲毫不在我面前提起兩家鬧矛盾的事。 也就是從那天起,我就知道了:有些恩怨只能存在於大人之間,不克不及蔓延到孩子身上;並且,晚輩要守規矩,不克不及對長輩無禮。 在後來的日子裡,兩家的關係就那麼不即不離,一直沒能真正和好過。但是,兩家的關係也沒徹底斷過,雖然日常平凡不甚往來,但每到逢年過節,父親母親還是不忘催我一句:“去你嬸家坐一會兒吧。”2目下當今,兩家的關係仍然沒有和好,並且隨著父親母親上了年紀,他們好像也更敏感,沒有以前那麼包容了。老父親常跟個孩子似得,噘著嘴賭氣:“別去你叔家,兩口子不是東西。”
但是,每到年、節,我還是會去叔家坐一會兒,給侄子們帶點禮物,跟叔嬸啦啦家常;而叔嬸,還是像小時候那般招待我。
這種狀態挺好,雖然兩家矛盾從來沒有消解過,但是也從來沒有“不上門”,更沒有把這份怨氣牽連到後輩身上。
能維持這種狀態,我覺得我是有功的,因為我就像是牽連兩家的線,如果我哪天不再等叔家的門了,關係就真的斷了。
不過,最終的功勞,其實不是我,而是小時候母親說過的那句話:“她怎麼著也是你嬸,日常平凡對你還不錯,輪不到你在這沒大沒小的!”
就是這一句話,讓我重新審視了家族關係,也讓我重新拾起了感恩之心,找回了對長輩的敬畏之心。
說實在的,真的很感謝感動母親當初這番話。如果她當初默許我詆譭叔嬸,目下當今估計是另外一番雞犬不寧的景象了吧3
語言,是有能量的,能經由過程說話的內容、聲調、表情等對聽眾進行精神上的刺激。一句話能改變一小我私家的情緒,也能改變一小我私家的一生,甚至能直接毀掉一小我私家。
優媽進修心理諮詢課程的時候,導師講過一個令人心驚的真實案例: 女孩的父母離異了,目下當今跟母親住在一起。她本來成績就不理想,升入初二後壓力倍增。由於不堪忍受母親整天的嘮叨和斥責,女孩早戀了,妄圖經由過程這種體式格局來逃避、安慰自己。 但是事情最終被媽媽知道了。在一天下戰書放學後,氣急敗壞的媽媽對她進行了暴風驟雨般的責問。而女孩的態度也是異常強硬,一句話都不讓母親。 母親在盛怒之下,一邊哭一邊吼:“這樣的日子沒有希望,沒法過了,死了算了!” 女孩也怒吼著迴應:“死就死,跟你在一起早就不想活了!” 於是,母親發瘋似得關死了家裡所有的門窗,擰開了廚房的天然氣閥,然後母女倆誰都不出聲,坐在客廳等著天然氣慢慢擴散,一死了之…… 大約半分鐘後,家裡養的一隻貓咪或許是聞見味兒了,喵喵叫著跑到女孩跟前來,不住地蹭女孩的腿。女孩隨口問了一句:“媽,咱倆死了,小貓怎麼辦?” 母親聽後愣了一下,跟突然想起什麼似得,趕緊跑去擰死閥門,把所有的門窗又打開了。 第二天上午,母女倆相約來到了心理諮詢室求助…… 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疏浚溝通和治療,母女倆關係已經正常了,並且女孩在四年之後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大學。4
多父母在孩子放學後,第一句話永遠是:“今天測驗多少分”“有無考砸”“老師批評你了沒”“有無同學欺負你”……
我們對於孩子成績、吃喝、有無犯錯的關注總是第一名的,卻很少去關注孩子的精神狀態和品行的養成。等到孩子的性格“長歪了”,我們控制不住的時候,又入手下手埋怨孩子不爭氣、埋怨孩子沒有全面發展。
有句話說得好:你問孩子什麼問題,其實反映出了你自己的生活狀態;你傳達給孩子什麼信息,孩子將來就成為何樣的人! 有些話,無形之中傳遞的都是滿滿的負能量,儘可能不要說,比如:“學校裡有人欺負你嗎”“你們老師是否是很凶”。這樣的話題看似是關心孩子,其實會在無意中會給孩子很強的暗示:“學校裡有欺負人的壞蛋”“學校裡有凶狠的老師”。一旦接受了這樣的設定,孩子難免就會對學校心生畏懼和厭倦。 但是,不這麼問,萬一孩子真被欺負、受了委屈呢?其實,完全可以用另外的體式格局打探出來:“今天,跟同學的相處都很愉快吧?”“今天,跟老師的配合很不錯的吧?”在這種輕鬆、關懷的詢問形勢下,孩子心中一些本來不敢說的隱情反而更容易表達出來。 多說這些正向引導的話:“來兒子,說個學校裡的開心事吧”“你覺得自己今天那件事做得特別好”“你今天交了新朋友了嗎”“你有無發現同桌什麼優點”…… 在這樣的正向引導下,孩子思考問題的標的目的、評價他人的角度都是正面的。久而久之,那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就會印刻在孩子心靈上,即便父母哪天不再引導了,孩子也能立身中正,不走歪路。每天一點正向引導,教育便在春風化雨中
溫馨提示: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頻道:微信搜hebcxjy(長按可複製)關注微信公眾號,指尖上的教育專家,歡迎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
幼兒園孩子磕碰,家長錯誤處置懲罰將影響孩子一生!
幼兒園裡的安全問題是最受關注的。從孩子入園的那刻起,老師們的神經都是繃緊的:保證孩子不離開自己視線,保證地面乾淨無水,桌椅的邊邊角角也要處置懲罰好,防止讓孩子受…
-
-
-
放學後,家長對孩子說的一句話,影響孩子一生!
1我上四年級的時候,爺爺去世了。 我的父親在家排行老大,下面有一個弟弟,兩個妹妹。跟很多中國多子女家庭一樣,他們兄妹四個在爺爺喪期過後不久,便陷入了家產分配…
-
-
-
叛逆實際上是好的入手下手,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話題: 前途問鹿 百家雜談 家庭教育 作者| 張雅文(北京二中初中部校長) 很多家長都對孩子的“叛逆”頭痛不已。總想找一些什麼辦法來“修理”孩子。 實際上,孩…
-
-
-
100條有趣的漢字字謎,家長們趕緊拿回家考考孩子吧!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100條有趣的漢字字謎,小學生和初中生都可以看一看,特別是小學生。小學學習語文的主要內容就是教會孩子認字,但是很多孩子學習的意識還不是很強…
-
-
-
孩子三歲前,家長別多做這三件事!影響孩子一生
小孩子做錯了事情,家長總會說“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以後長大就行了”。卻不知孩子性格塑型期在3~6歲,6歲之後就已基本定型,以後想糾正都很難。不想讓自家娃兒變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