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自己帶孩子,還是交給父母帶?這是一個引起很多評論辯論的話題,它切中幾乎每一個年輕家庭的痛點。

就像一個網友寫道:

我聽到過周圍不少年輕人(包括我自己)都認為“有了孩子一定要自己帶”,一是怕父母帶小孩把孩子慣壞,二是不放心。雖然我們的爸媽都把我們養得還算挺好,但多是有個“責任歸屬”的問題,比如小孩出了什麼事,生病了受傷了學習成績不好了利慾薰心欺負人了,如果是自己帶出來的,就不會轉嫁責任到父母頭上。

基於以上緣故原由為代表的各種緣故原由,我原本是特別很是堅持如果以後有了下一代,果斷是要自己撫養的。但是最近我在客觀地較量爭論帶孩子的時間成本時,我發現我的設法主意可能還真是 too young too simple了。

拿我自己舉例來說,我和老公每天早上7點不到出門,晚上7、8點才能到家。這樣的日子如何還能比較圓滿地撫養一個孩子呢?如果我們之中有一方放棄工作,可能又無法滿足“上有老、下有小”的物質需求,究竟��結果今後是獨生子女贍養4位老人的時代,我們也沒有兄弟姐妹可以分擔家庭責任,所以我比較憂慮物質問題。那麼小孩子的陪伴、教育可能真的要移交到爺爺奶奶那一輩手上去了。

我想問問各位已為人父母、或是在這方面有見解的朋友,各位當初是如何思考、如何取捨、如何做為的呢?

對這個問題,大家的評論辯論幾乎是一面倒,反對把孩子交給老人帶的佔絕大多數。

其實,在完全交給老人帶和完全由自己帶兩個極端中間,還有很多過渡點,究竟自己選擇在哪一個點上做平衡,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以下的一些摘引,有反對派的體會,也有支持派的觀點,大家看看,多點思考。

反對老人帶(1)

隔代只能“養”,但是“教”,估計就困難了。祖父母大多對孩子的生活賜顧幫襯得無所不至,但“培育種植提拔”的範圍,也多數止於生活習慣,關於思想和性格的塑造,就無法苛求了。即使是同輩人中傑出的知識分子,那也是是有時代的侷限性的。

我的師長教師就是隔代養大的,而我們的孩子目下當今也正面臨著隔代撫養的狀況,真是業力輪迴。

正因為他自己是隔代養大的,所以他不認為把孩子交給他的父母有什麼問題,我一直在爭取自己帶孩子的權利,他卻堅決不同意,說我沒有能力帶好。

師長教師的經歷:

他父母生他的時候,正趕上恢復高考後的幾年,都考上了大學,只好把哺乳期的他丟給了農村的爺爺奶奶。

他學習很爭氣,傳說中的學霸。以前當同學時所有人都感覺他是特別很是Nice的一小我私家,謙和有禮,樂於奉獻,人高大帥氣,家庭條件不錯,專一上進,看著是特別很是好的一個男同學。

1. 但隨著年齡增大,各種症狀都出來了,輕度抑鬱症,強迫型行為,在國外需要看心理醫生。

2. 因為被農村的老人帶大,缺乏對各種美和藝術的鑑賞能力,聽任何音樂都會煩躁,覺得繪畫攝影都是裝逼,更拒絕碰觸哲學宗教等話題。

3. 與爺爺奶奶的感情更為親近,他在國外會經常給爺爺奶奶打德律風,卻從不給父母德律風。爺爺生病他說著就會哭。

4. 極度容易被他人情緒左右。他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知道父母的期望是讓他多讀書,他就拼命讀書,不健身不交友沒有任何社會經驗,讀了一個博士又申請另外一個博士。他欠缺的父母的關注和愛,幼年被“拋棄”的經歷,導致幼年的他潛意識裡覺得“是我不夠好”,爸爸媽媽才“不要”我。

5. 三觀特別很是之偏執,完全不像受過高等教育的家庭出來的人文素養。

孩子的經歷:

孩子一歲前是我親自帶的,單位產假較長,雖不算科學育兒但我也算盡心。

上班後因為我出差頻繁,有連氣兒項目的時候就交給爺爺奶奶,沒有項目的時候就我帶。所以是一半一半的時間在身邊一直到兩歲8個月。

也算是勉強達到了3歲前都由父母親自撫養的最低要求。

然後師長教師出國,兩地分居我又經常出差,只能把孩子託付給爺爺奶奶帶。

後來我就發現孩子有些和從前不一樣了,說幾個例子:

1. 他1歲多時就可以自己吃飯,我是放手鼓動勉勵型。而等我回了爺爺奶奶家看孩子,需要大人端著碗滿屋子追著喂,威逼利誘,飯熱了冷了熱。爺爺奶奶還特高興的說,他爸爸小時候也是一頓飯吃兩個小時。

2. 有天他突然揮舞著拳頭喊:殺!死!小!日!本!我大驚,問是誰教的,他說是爺爺。

3. 學會了不良習氣。才三歲就知道向爺爺的下屬要紅包要生日禮物,半夜支使司機叔叔去給他買糖。我知道後特別很是生氣,跟他說不可以這樣。但家裡的大人都覺得他能幹。

4. 物質極大豐富之後不懂愛護保重,對任何食物衣服玩具都沒有興趣,因為他手一指,爺爺奶奶馬上刷卡。

5. 愛跳廣場舞。每天跟著奶奶混舞場,什麼江南死呆,愛情買賣,什麼俗學什麼。

6. 他有明顯的被拋棄感。有次摟著我眼淚汪汪的說,別人都有爸爸媽媽,我只有爺爺奶奶。還不停問我什麼時候帶他去國外找爸爸。

7. 被壓抑的天性導致脾氣暴躁。長輩不會跟他講道理,他做了錯事只會呵斥,把自己的好惡強加給孩子,讓孩子失去了自主選擇和辨別的權利。

8. 在孩子面前詆譭母親,不讓孩子和我視頻。

所以我下了決心,哪怕辭職,哪怕離婚,也不克不及把孩子再交給他的父母帶成和師長教師一樣的樣子了。

雖然他家的各種條件看上去很美,但我知道孩子長大後面對社會面對婚姻,都會陷入一代代的輪迴。

反對老人帶(2)

分享一點我的意見。

一、

首先,我是特別很是反對隔代教養的。

理由就一點「時代不同」。

目下當今的時代,不比從前,孩子動不動就得在家窩到二十歲不止,讀完大學、讀研究所,弄到二十好幾,還不克不及離巢獨立,所以,目下當今的家長,得被逼著去參與孩子的全部的青春期、青年期。

那時間,實在太長太長了。太多討人厭的過程。

「隔代教養」的最大問題,就是祖輩們的年齡放在那裡,老人家帶孫子,能幫個三年四年,了不得了,很難得的,可以把孩子帶到八歲十歲,甚至十四、五歲。

放在古代,孩子十六歲就該討媳婦了,可目下當今呢,你還得把他管上,叫他不克不及想異性,把書好好讀,禁閉他的天性,逼他學習,那時,該死的青春叛逆期就找上門來了。

等孩子入手下手反叛,天不怕地不怕,整天跟你斗的時候……,

你就會發現,是該從「銀行取錢」的時候了。

二、

什麼叫「銀行取錢」?

就是你和孩子的感情,有無積累?父母子女,得有形形色色的共同生活過程,有積累,才有情感厚度,才能經得起折騰,在孩子「荷爾蒙」作怪,整個身體天崩地裂翻天覆地,自已都管束不了自已時,你和孩子的情感,若有「豐富的儲蓄」,這時候候才能拿出來「大量支出」。

若是「隔代教養」,孩子一跟你吵架,背著袋袋,裝兩件內褲,把門一摔。

「我回我奶家去!」

那時,你想死的心都有了。

三、

隔代教養,我再說件不好聽的話,因為爺奶年紀大了,不太計較,常會在孩子作些大剌剌的行為,比如整天穿著內衣,上廁所、洗澡,門也不關。和孩子共枕睡覺,等等等等。

有一派的教育學者認為,很容易會產生同性戀,或是性倒錯的精神發展。

當然,我冒險說出這一點來,定有許多同性戀朋友會怒髮衝冠。

請容我多說兩句,這是某一派人的說法,也許錯,但作為父母,若是知道了這樣的說法,不可能不擔心。也許有人認為同性戀一類的性別認同問題,是天生帶來的基因,但不可否認,也有一部份人認為是後天生活環境的影響。

我認識太多的同性戀朋友,尤其是男同學,一問起來,都是奶奶養大的。

「從小被年老女性撫養長大,對女性失去興趣……」。

當然,容我再說解一次,這是某派人的說法。

四、

「隔代教養」還有一個大問題,是祖父母除非長壽,除非早生早育,不然孫輩總有送終的一天,若是剛好發生在孫輩重要的人生關頭,比如高中,國中升學期間,「隔代教養」所深植的情感,常會因為離世,在孫輩身上,打下特別很是沉痛的烙印。

甚至會在很長一段時間,讓孩子無法振作。

這也是隔代教養的大問題。究竟��結果,正常的父母教養,發生父母離世的機率,總是比較低的。

說結論吧

總之,我認知中的「隔代教養」,也許是爹孃幫孩子,祖輩為父母輩的無私奉獻,叫父母一輩省心省力。但歸根究底,我認為那些被省下的玩藝兒,總有一天還要找上門來。把你作為一個父母,所逃下的債務,慢慢一點一滴要回去。

教育孩子,沒有想像中的捷徑。

遲早你都要挑起自己那份義務。

反對老人帶(3)

我補充一點觀點。

首先,我反對隔代教養。

我自己切身的體會就是。養育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人作為對於自己童年那段已經忘記和模糊不清的部分,重新認識的過程。在看著這個生命成長過程之中,我認識到很多自己潛意識之中的問題是怎麼產生的。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有這麼幾件事情是碰不得的。這往往是童年時候一系列經歷所釀成的對於現實世界的一種獨有的條件反射。有些人可能吃不了某些東西,有些人可能看不了某些事情的發生,有些人可能不克不及被人說某些事情。這往往在旁人看來沒什麼。但是,本人就會被極大的觸動。有時候這些被觸動的情緒則會影響到自己身邊最親密的人。導致夫妻感情,或者與親子關係的各種問題的出現。

而投入的去養育孩子,會讓人更有機會發現自己內心的各種侷限性。讓自己意想到問題的存在,進而有機會去改進和優化。這個認識過程只有經由過程親自投入到養育中才會發現。而且多是人生最後一次改變自己心理積疾的機會。等孩子20多歲了。自己已經40,50的時候。在跑去問心理諮詢師或者心理醫生說:為何我孩子不願意聽我的,我的妻子或者丈夫和我不親密。到那個時候。很多問題只能改善,但很難根治了。

所以,我常會和我身邊的讓孩子給長輩帶的朋友說:不要錯失當父母的義務。

另外,想強調一下,我們家裡的收入其實不高。

我也見到過各種雙職工自己帶孩子的方法。我覺得:辦法只要去想,總還是有的。我和我妻子情願在物質增長上,選擇走得慢一點。我覺得孩子的頭7年是極其黃金的。當她在身,心,靈都成型之後。未來的大標的目的基本就確定了。一旦錯了。掉頭的代價是極大的。

當然,也有人認為先把孩子甩給老人,自己賺夠錢。然後再把孩子送好學校,送出國。對於這種方法,我的感觸感染是:當標的目的錯了。再怎麼使勁跑,都是不會跑到對的世界裡去的。

而且在看到過的各種案例裡面。採用這種方法帶孩子的家庭,產生問題的可能。是大過於自己帶孩子的。而最多見的就是各種的溝通不良。其中有一個父親遇到的問題就是。他無論罵孩子,還是打孩子還是試圖討好自己的孩子,鼓動勉勵自己的孩子。他兒子的迴響反映只有一個:反正我做什麼都是錯的。你愛要我做啥就做啥吧。

我看這個案例的時候,真的是蠻驚心動魄的。因為類似這樣的。或重或輕的關係還有很多。而且,還在我身邊的人也有這樣的狀況,他們還渾然不覺。

覺得老人帶未必就不好(1)

看到很多人都拿小我私家成長經歷來表達對隔代教養的看法,我小我私家認為這些都不具有普適性。我以前也是個很反對隔代教育的媽媽,所以堅持全職帶娃三年。但是目下當今,我的觀點有些變化。

當我們提出一個問題時,解答這個問題有兩個標的目的。一個是理想的,一個是現實的。理想的情況當然是能規避所有的風險和不爽,前景一派大好。現實的情況就是說得多好,做起來能達到說的一半就不錯了。

關於隔代教養,無論好壞,也無論是在北上廣深還是廣大農村,這在當下中國都是件無法避免的事情。哪怕你再反對,等你有了孩子,你就知道有個信得過的人,同時還是有點經驗的人來幫把手是件多麼幸福的事。這也就是很多媽媽明明特別很是討厭婆婆,也堅持要婆婆住在自己家裡幫忙看孩子。當面對巨大的生活壓力,就算每對父母都希望避免隔代教養,他們也沒多少力氣去實施。當然,如果不重視下一代的教育,只圖自己吃喝玩樂而把孩子完全交給老人教養的父母,他們也不值得在這裡浪費口舌評論辯論。

另外,隔代教養,究竟是把孩子完全交給老人養育,包括和他們睡一張床上,還是隻是白天交給老人,由老人接送放學,晚上和週末由父母看管,這需要在時間上和程度上做個簡單的區分。不然,就會一棒子抹煞所有為孫輩的成長付出辛勞的中國老人的汗水與忍耐,也完全沒考慮到一個家庭要維持經濟運營必須有所犧牲的現實情況。

基於中國這個變態的社會對女性寄於極大的厚望,又要她們賺錢獲取經濟獨立(才能有發言權)又要她們能當個賢妻良母,所以在中國大部分的情況是前一種,老人負責孩子的白天,父母負責孩子的晚上和週末。如果可以從孩子出生就順利進展到這一步,我認為,隔代教育沒有多大的問題。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一直都在,而且也不會明顯減弱。

但是絕大部分在隔代教育上漸漸變成了由老人負責主要教育的問題出在孩子出生後頭一年的養育上。就是說,如果孩子一出生,父母,尤其是媽媽不主動承擔起孩子各種吃喝拉撒睡的任務,給親子關係鋪好路,而正好又有一個老人可以把這些事情都給做了,這個孩子到一歲時就會把老人當成主要依附者,而不是自己的媽媽。這時候,老人一旦提出想回老家,孩子就會自然地被一起帶走。就算老人不回老家,父母如果繼續不參與孩子的一樣平常生活,那麼即使他們對孩子有強烈的感情,他們就會繼續犯懶,更加不願意管孩子的事情。這樣一朝一夕,孩子必將與父母在情感上疏遠。這種疏遠對親子關係而言幾乎是致命的,這才出現許多人嚴重抵制隔代教養。

就一個家庭而言,如果老人的精神狀態是健康樂觀有擔待的,那他們的子女也差不到哪裡去,這樣的家庭裡出生的孩子,即使老人多幫了點了,孩子也不會被老人教成小霸王。相反,如果老人本身人格和見識都有問題,他們的子女也將遺傳一些很不好的性格,那麼同樣這些也會影響到孩子。所以也其實不是說由父母帶的孩子就一定多很多多少好。

但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年輕人比老人更適合,其實不是因為他們比老人更會帶孩子,而是一方面自己弄出來的孩子,自己來帶這本來就是成年人的責任和義務。另外一方面,年輕人比老人更善於接受新事物和自我反省,這些才是最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家庭因素。

我的結論是,隔代教育無法避免。如果想避免由隔代教育帶來的不利因素,父母一定要利用統統可能的時間與孩子相處,並且多主動學習,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覺得老人帶未必就不好(2)

我一直覺得人老了大致分兩類,一類看開看透了世情,變得祥和寬容寬大曠達睿智,返璞歸真重獲赤子之心的也是這類;另外一類大概是人生的不如意鬱結於心,比起為人還算好的中青年時代,晚年得失心反而重起來,變得狹隘乖戾情緒化不理智。

前者的話,我覺得可以放心把孩子交給他們幫著帶,祖輩的慈愛垂問諮詢人能極大豐富孩子的情感和心靈。老話說君子抱孫不抱兒,舊時父親因為擔任教育的責任需要嚴厲,但母親卻是真實的慈母。可目下當今這種單純的慈母已經少見了,母親和父親一樣,都更傾向於「教育」孩子,更多為孩子的前途打算,甚至「教育媽媽」嚴格起來更甚於不太乾預干與家事的父親(這裡不是批評教育媽媽,只是說現象)。而孩子除被培育種植提拔被教育,實實在在是需要樸素自然的愛的浸潤的,祖輩的愛通常更溫暖從容更不「功利」,真正是潤物細無聲。

有這樣的祖父母,唯一需要擔心的是,父母親如果過於放手,孩子把情不自禁的親情過於寄託在祖輩身上,將來親子間的感情也許會不那麼親密(總是客客氣氣的那樣)。

如果祖輩不幸是後一類老人,只要有可能,帶孩子的事果斷不讓他們插手。

覺得老人帶未必就不好(3)

在中國,很多人是被祖父母撫養長大的,只要這個撫養者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樂觀,孩子隔代撫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一樣能成為健康健全的人。唯一的問題就是,成年後和父母的關係不親近。如果父母決定了讓別人代養孩子,那麼就不要有一天腆著臉來求全譴責孩子跟自己不親,或是向孩子索取報償。這樣會讓孩子內心天人交戰,道德感和潛意識內耗嚴重。

而很多被父母親自帶大的孩子,由於父母本身的魅力人性缺失,也可能成為傳說中的“熊孩子”。

所以不克不及說父母親帶一定比祖輩帶要優秀,但總體來說,年輕父母會比祖父母更容易親近,受教育水平更高,思維更活躍open。

為這件事苦惱至深,甚至去問過禪師。他說的是另外一個思路:這個是孩子自己的業力所致,他處在一個由你們所有人的業力裹挾的巨大的漩渦中,你一小我私家是撼不動的。

我想這個巨大的漩渦,不單單存在我們家,也是社會的城鎮化、經濟發展、價值觀、輿論導向等等共同組成的,有哪一個父母願意缺席孩子的成長?我們已經選了熊掌,卻還想要幾條魚。

欠下的終有一天會捲土而來,打你個沒頭沒腦。

有的因為祖父母是寬大曠達樂觀內心有愛的老人,獲得了健康的人生

有的因為祖父母缺乏耐心及冷淡,成年後抗拒親密關係,總覺得和人隔著一層玻璃

也有的是父母親自撫育,卻因為年輕父母的急躁吼罵,而成年後依然和世界關係不好

也正印證了我上頁的結論。

誰養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養,有無把愛和關心以正確的體式格局傳遞給孩子,成為他一生和這個操蛋的世界死磕的滋養源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