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我家孩子坐在對面做作業。她 11 歲半,六年級。和孩子班上家長聊過做作業的事兒,極少數孩子不需要陪伴,大部分家長都覺得小學階段還得陪伴,但陪伴的體式格局有講究。孩子幼兒園階段,我和孩子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留下一些隱患。待孩子上小學的最初兩年,也沒有及時抓孩子的一樣平常習慣,導致孩子上三年級的時候,分心問題比較明顯,如今也在和這個頑疾作鬥爭,但是日漸轉好,效果明顯。
做作業之前有“三問”
以前我們讓她在自己的房間裡做作業,但是孩子管不住自己,她希望我能陪伴在她身邊。後來我們就讓她坐在餐桌上做作業,一旦發現小手上拿著玩具或零食,立刻就給她收走,課外書也收到一邊,讓她的四周清清爽爽。我們家的廚房是開放式的,和客廳連在一起,餐桌比較大,她坐在我對面,我工作用的電腦也放在餐桌上。她做作業,我工作或做家務,燈下一片寧靜。我們吃過飯後也立刻把廚房收拾得乾乾淨淨,餐桌上沒有飯菜的蹤影,變成了辦公桌和書桌。這就避免了孩子依然停留在就餐時的鬆弛狀態,而入手下手緊張起來,知道要用心對付作業了。
我們不願意給孩子貼上“不專注”“自控力不強”的標籤,我們想,我們的孩子大概就是需要更多一些的訓練。事實上,只要耐心堅持訓練,她就可以慢慢變得專注。家長的決定信念、耐心是特別很是重要的。
訓練的過程,是教會孩子方法,授人以漁的過程。家長必須認識到這麼做是有長遠好處的,不要怕煩。
我們的訓練體式格局是:當孩子放學時,一定和她聊幾分鐘,瞭解:
1. 今天各科作業的量有多少?
2. 各科作業的難點是什麼,為何覺得難?你打算怎麼下手搞定這個難點?
(後來這個問題也演變成:這科的作業是體力活兒還是腦力活兒――所謂體力活兒就是指類似抄寫生詞之類的,這種作業我們都讓她放到精力不濟的時候去做)
3. 今天計劃先從哪一科入手下手做,為何?比如精神好就從難點入手下手搞定,精神不好就先幹“體力活兒”
不克不及只問“作業多嗎?”
以前只是問一句“今天作業多嗎?”是很不夠的,不夠專注的孩子往往會避重就輕,把麻煩的作業放在後面,而孩子覺得作業麻煩,是因為孩子沒學會分解麻煩(很多多少大人都還不會呢,何況大腦處在發育中的孩子)。
比如 5 年級時,學校發了一本《國學》,要求孩子們每週背誦幾首古詩,她當時最怕背誦,那怕什麼我們就提前搞什麼。我就專門指導她如何學會高效背誦古詩,比如教會她發現這首詩壓什麼韻,找出寫景的關鍵字詞,有時會找出配有畫面的朗誦視頻給她看,幫她理解這首詩在講什麼。
總之,幫她學會花幾分鐘掌握一首詩的幾個特徵,這樣背誦起來就快多了,我經常會和她比賽誰背得快,當然我總會讓著她。當時,週末首先安排時間背誦三首古詩,這樣到了佈置有背誦古詩作業的那天,她就一點都不害怕了,心情輕鬆,做作業就快。
我們陪伴孩子寫作業,重點在幫孩子掌握方法,逐步強化自我管理,不會讓孩子失去自主性。孩子嚐到掌握方法管好自己的事情的甜頭後,慢慢就會主動和我們交流今天作業的難點,以及她自己是怎麼思考這個難點的,哪些地方需要我們協助,哪些她自己能搞定。
如果老師佈置了作文,她一樣平常都會先思考要寫什麼,大致會寫哪幾點,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等打開作業本的時候才去思考要寫啥。到了6年級,她已經入手下手主動估算各項作業需要的時間,雖然還是會有偏差,但這是一個了不得的進步。
作業本簽字不可馬虎
等需要在作業本上簽字時,我們都不馬虎。爸爸檢查數學作業,如果發現有錯,不會直接告訴她哪一題有錯,而是告訴她,這裡面錯了兩道題,自己找,迫使她自己再次檢查一遍自己的作業,強化檢查的習慣。
到發現了錯題後,接著和她評論辯論為何會出錯,是概念沒理解,還是省略了必要的步驟。爸爸特別重視要求她具備一遍就做對的能力。每週會回顧本週作業的質量,比如為何這一週數學作業甲+這麼少,而甲-這麼多?是粗枝大葉,寫得不工整,還是其他緣故原由?要求她下週必須扭轉場合排場,要多爭取作業的高質量,多得甲+。
最近數學測驗,她得了99分,沮喪自己沒得100分,錯了一道很簡單的題,我們就告訴她,如果日常平凡作業甲+較多,得100分的概率就高多了。這樣她就會把作業質量和考試成績聯繫在一起,會主動提升做作業的質量。
我負責檢查語文作業和英語作業。語文作業我只看老師上次的打分,如果不是一百分,我就會仔細看錯在哪裡了。如果是一百分,我就不管了。我對語文學習的看法是,閱讀是根蒂根基,我日常平凡會花校多心思幫她物色課外讀物,她的閱讀量在班上可能排第一。
最近我抓的比較多的是她的英語學習,她們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換了三個英語老師,三四年級的老師教授教養質量不高,留下隱患。她的英語考試成績雖然不錯,但是根蒂根基不紮實。所以我花時間相對較多的就是英語,每天 20 分鐘到半小時,聽讀背每天必須都有一點成果。就這樣堅持了兩個學期,音標的概念已經有了,也知道根據音標來背誦記憶單詞了。語法的學習剛入手下手,也是計劃耐心堅持輔導,幫她設立建設起概念,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
由於我們牢記所做的統統,起點都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加獨立,所以陪伴的內容和體式格局也都在悄悄變化。到了 6 年級,我更少干預干與語文的具體學習,依然只是提供閱讀條件。
從來不幫孩子收拾整頓書包
日常平凡我們從不幫孩子收拾整頓書包,她的書包也不希望我們碰,裡面有些她自己的小祕密。但是我會要求她用我給她買的兩個帶拉鍊的文件袋分門別類裝好課本和作業本,以及卷子和草稿本等。每週都會和她商量她的哪些東西放在書包的什麼地方,幫她養成固定放置東西的習慣。在家也是給她準備好各種文件袋,儘量分門別類放好各種參考書和卷子,這樣找起來就很方便。文具也都有合適的收納箱袋放置。睡前要求必須準備好第二天的課本等物品,必須檢查手機是不是有電,沒電就要充電。慢慢地,你會發現孩子已經熟悉了這一套,睡前就四肢舉動麻利地收拾她的書包,給手機充電,檢查自行車的鑰匙是不是放在固定的位置(第二天上學好用)。
讓孩子生活變得有序
要想讓孩子變得專注,必須明確孩子的一些時間,比如早飯和晚飯的就餐時間、晚上入手下手鍛鍊的時間、晚上入睡的時間和早上起床的時間(同時讓孩子理解�⒗聿俏�何要這麼安排,比如晚飯需要多長時間消化而不影響晚上睡眠,鍛鍊怎樣不至於睡前太興奮而睡不著,這麼大的孩子每天需要多長時間的睡眠,睡眠不足會導致怎樣的危害)。
漸漸地,孩子的生活就變得有序。有序,才能專注。有序的生活,會讓孩子的大腦變得清晰,混亂的大腦必然導致不安全感,因為孩子會覺得統統都是失控的,而有序讓人有可控感,故能專注。
陪伴孩子作業的小貼士
目下當今回想起來,我們在陪伴孩子,訓練孩子高效做作業方面,給予了這樣一些輔導:
1. 怎樣的握筆姿勢能把字寫得又快又好。這對孩子能快速完成作業和考卷十分重要。
2. 怎樣用不同顏色的筆在課本上做標註和筆記,又不至於把課文都弄得看不見了。
3. 怎樣寫數字和公式,既清晰美觀,又很快。寫得不工整,很大的緣故原由是還沒思考就入手下手做題。所以要求她必須打草稿,必須下筆前估算紙上空間的安排。
4. 怎樣聽懂英語老師的課堂用語。有段時間我們發現孩子的英語書上畫滿了小人兒,根據經驗,我們知道這是孩子上課在分心,而分心往往是因為聽不懂。一問,果然,6 年級的英語老師基本上全程都用英語講課,和5年級的英語老師很不一樣。雖然說的都是最經常使用的句子,但我們孩子還是聽不懂。於是就對此作針對性訓練,而且強化預習環節。這樣一來,課本上的小人兒就減少了。
5. 重視預習和複習,而預習的重點在於能提出問題,從而帶著問題上課;複習則需要找到柔弱虛弱環節,越柔弱虛弱越多投入時間複習,而且讓孩子學著把柔弱虛弱環節想得比較具體,這樣她就可以夠看到問題而有解決的思路,且能估算到需要多少時間能搞定這柔弱虛弱環節,從而學會見縫插針複習。經由過程長時間訓練讓她牢牢把這些觀念記在心裡並去指導行動。
總之,我們認為,家長對孩子做作業的陪伴,關鍵還是理念要清晰,要知道目下當今陪伴是為了今後無需陪伴,具體來講,我們的目標是小學 6 年級做作業的陪伴,為的是初中做作業的較少陪伴,以及高中做作業的無需陪伴。如此,我們認識到在陪伴時需要抓的就是各項基本習慣的養成,常抓不懈,讓孩子品嚐到好習慣帶來的甜頭,從而甘願答應去堅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
開學了,陪孩子做作業的正確體式格局,父母再不理解�⒗聿薔屯砹耍�
傍晚時分,我家孩子坐在對面做作業。她 11 歲半,六年級。和孩子班上家長聊過做作業的事兒,極少數孩子不需要陪伴,大部分家長都覺得小學階段還得陪伴,但陪伴的體式…
-
-
-
這位媽媽陪孩子寫作業10年多,總結出的小妙招簡直絕了!特別很是實用
今天和家長們一起分享一名學霸媽媽是如何陪孩子寫作業的。 1.不要盯著孩子寫作業 有的家長喜歡盯著孩子寫作業,一旦發現…
-
-
-
這才是陪孩子做作業的正確體式格局!90%家長後悔知道太晚!
很多家長都有“陪讀”的經歷,每天要花費很長時間陪孩子寫作業。但我們的辛苦卻換不來孩子的好成績,最後只落得一個“嘮叨的媽媽”稱號,這統統不怪孩子,只因為你沒找對方…
-
-
-
還在為孩子做作業慢而抓狂?看這位媽媽如何輕鬆化解
這裡有愛、有知識、還有孩子成長的故事 就等你來關注 為何女兒做作業會磨蹭? 我女兒今年8歲,上小學三年級。之前在二年級寫作業的時候,也出現過磨蹭的問題。我…
-
-
-
與孩子溝通的正確體式格局,再不看就晚了!
看了很多情感類的調解節目,總結出一個共同點:不會溝通。如果你們也看這類節目的話,可以感觸感染到開場時那種針尖對麥芒的緊張氛圍,再到各說各話,各講各理的緩和期,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