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第一筷子菜給了孩子
小優幼兒園馬上開學了,幫忙照看了一暑假孩子的爺爺奶奶也要回老家休息一段時間了。
昨天晚上,我跟優爸做了一桌菜,算是給老兩口踐行。當最後一道清蒸魚端上桌的時候,我特意把魚肚子肉夾下來,放到了爺爺奶奶碗裡:“爸,媽,這一個月您倆又是看孩子又是給我們做飯,挺忙活的,多吃點!”
當兩塊魚肚子都“飛到”爺爺奶奶碗裡的時候,我瞧見小優明顯不高興了,她皺著眉頭一臉著急地說:“哎呀我也想吃那塊!”那語氣,分明是在責備我把本該屬於她的肉夾到了別人碗裡。

爺爺見狀,一邊起身要把肉撥給小優,一邊對我說:“你也真是的,先給孩子吃呀!”
我連忙阻止了爺爺,然後給小優重新夾了一塊,對爺爺說“爸,您吃您的就行,不用老想著孩子,又餓不著她。您整天忙忙活活的,吃點好的怎麼了。”
最後,爺爺還是把那塊肉撥到了小優碗裡,而小優呢,高興得只顧低頭吃了,連謝謝都忘了說……
我們疼愛出來的,是一個“小白眼狼”?
上面這樣的場景,各位媽媽肯定很熟悉吧!因為很多多少家庭都是這樣的,往往菜還沒上齊,就拿個小碗給孩子撥點先吃上了;第一筷子菜永遠是屬於孩子的,好像這第一筷子菜特別有營養,好像不給孩子吃第一筷子就不算愛孩子。

愛孩子肯定是沒錯的,但是,我們這種愛孩子的體式格局是不是正確呢?我們總把第一筷子菜夾給孩子,孩子因此而感謝感動我們了嗎?好像並沒有吧,相反,孩子把我們做的這統統當做天經地義,當某一天沒有得到優待時,便鬧脾氣、耍性子。
就像我在之前的文章裡提到的那樣:我們為孩子做的越多,反而越容易養出“小白眼狼”。
在孩子年幼的心裡,並沒有很明確的長幼順序、道德禮儀,孩子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理解,幾乎全來自於父母的一言一行,也就是說:父母在家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並下意識地模仿。
當我們當著老人的面把最好的那塊肉夾給孩子的時候,孩子其實會在心裡漸漸形成一種觀念:“在這個家裡,我比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重要,好的東西應該屬於我。”因為爸爸媽媽從來不給爺爺奶奶夾菜,所以孩子往往也不會想起來給爺爺奶奶夾菜。
真實的愛,是講究次序的
目下當今的小型家庭中,一樣平常包含4層關係,按重要程度排列的話,應該是:夫妻關係,與老人的關係,親子關係,祖孫關係。一旦這個順序錯亂,家庭必定會有矛盾發生。
當“親子關係”佔主導時,便會養出一個任性無禮、目無尊長的孩子。說實話,孩子的成長需要鼓動勉勵,但更需要一定的約束。各位家長應該都深有體會,孩子真的不克不及慣著,否則是會“蹬鼻子上臉”的。把第一筷子菜夾給孩子,事情看似很小,但如果經常發生的話,可能就暗示著我們家庭中“愛的順序”發生了錯亂。
好好吃飯,是大教養
吃,是人類最本能的行為,包含著大智慧。你跟一小我私家合不合得來、是否是一路人,一起吃頓飯就知道了;一小我私家的修養如何,一起吃幾次飯也就瞭解的差不多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