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養生

俗話說:“十病九寒”,中醫上也有“萬惡淫為首,百病寒為先”之說,意思是大多數疾病都是由寒邪引起的。

若寒氣停留在關節,就會產生疼痛;

停留在臟腑,就易產生腫物;

停留在經絡,就會使經絡堵塞,氣血也就流行不暢,不但會四肢不溫,也常會有手腳發麻的症狀出現。

可見寒邪對身體健康影響之大!

如何判斷體內是否有寒呢?

1、經常虛弱,容易疲勞;

2、手腳冰涼,怕冷;

3、容易腹瀉,喜歡熱;

4、月經總遲到,常有血塊,易痛經;

5、腿腳容易水腫;

6、下肢容易無力,痠麻,易犯腰痛;

7、夜尿多

以上情況佔兩樣就要警惕了!

體內有寒,病是不會輕易好的。推薦大家下面5個驅寒方法,堅持做,一定能把寒氣驅除,讓慢性病遠離你。

一. 食療驅寒

暖全身,除百病

0 1

紅糖薑茶

生薑的祛寒效果是數一數二的,中醫認為,姜能升發脾胃之氣,善於清除經絡陰濁之氣,而乾薑則擅長溫化脾胃、去寒溼。

做法

用乾薑、紅糖各三克,開水泡十分鐘,一週喝上兩三次。但要記住“上床蘿蔔下床姜”,儘量上午喝。

0 2

羊肉燉蘿蔔

羊肉性溫,能增加人體熱量,驅趕寒氣,抵禦嚴寒,還可以修復胃黏膜,幫助調理脾胃。蘿蔔能消食化痰,能夠幫助肺病患者化痰疾,還可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做法

羊肉洗淨切片,用醬油、紹酒浸入味。蘿蔔洗淨去皮切片,香菜切碎。用色拉油將蔥、羊肉炒一下,加入適量清水,加入蘿蔔,中火40分鐘,下香菜用鹽調味即可。

二. 推揉腹部

肚子軟如棉,百病都不纏

小腹是最容易積聚寒氣的身體部位,會使肚子發硬。肚子發硬經絡不通,勢必影響氣血運行,導致身體疾病的產生。

想要祛寒,可以從小腹入手,保持小腹溫暖,寒氣自然會消除。

做法

雙手以肚臍為中心,先逆時針方向揉36圈,後順時針方向揉36圈。早中晚各一次,注意飯後2小時內別做。

三. 花椒水泡腳

熱水泡腳,勝吃補藥

堅持用熱水泡腳也是很好的祛寒方法。俗話說:“熱水泡腳,勝吃補藥。”國醫大師的泡腳水裡卻比一般人多一味“作料”,這就是花椒。

花椒的辛辣促進腳部血液循環,降低局部肌張力,由內而外地加快下半身血液流通,不僅祛寒,還能消除疲勞。

做法

用一個棉布包50克花椒,用繩繫緊,加水煮開後用這個水泡腳即可。花椒包可以反覆利用,用一個星期左右再換新的就可以了。

四. 艾灸三穴位

艾灸祛寒氣,渾身有精氣

艾草有行氣活血、溫通經絡、祛溼散寒的功效,適當的艾灸對於祛寒有非常明顯的效果。

如果想要祛除體寒,可以適當灸療足三裡、神闕穴、命門穴等穴位。取穴後手持灸條在距離穴位皮膚2釐米左右處環旋薰灸,溫熱為度,每天灸10~15分鐘,就會有不錯的效果。

01

足三裡

足三裡位於小腿前外側,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按壓有明顯的酸脹感。

艾灸或是經常按摩此穴位,可以調節經絡,使手指和腳趾的血液循環得到改善,進而使手腳暖和起來。

0 2

神闕穴

神闕穴位於肚臍窩正中,為元神出入之所,被稱為人體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艾灸神闕穴,可以溫煦腎陽、暖腰膝。

0 3

命門穴

命門穴位於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坐直腰,以兩手中指按住臍心,左右平行移向背後,兩指會合之處便是命門穴的位置。

艾灸命門穴可以改善女性手腳冰涼、老年人關節怕冷等症狀。

五.形成好習慣

寒氣滋生沒機會

寒氣其實是被我們的不良習慣養出來的。寒邪淤在體內,降低內臟活力和新陳代謝,便不斷堆積脂肪,並且無力排洩毒素,亂七雜八的東西都堆在一起形成肥胖,要想驅寒就要形成良好的習慣:

1、在中醫看來,子時覺至關重要,晚上十一點前要進入睡眠。

2、冬天尤其要注意保暖,特別注意肩關節、膝關節、小腹等位置。

3、動為陽,靜為陰,生命在於運動,只有常運動,氣血才能不淤不堵,寒氣不生。

天越冷,體內有寒氣的人就越難熬,這5款祛寒保暖方快收好,祛走寒氣,疾病會好的更快,再也不怕寒冷的冬天~這些靠譜的驅寒招別私存,推薦給朋友們也試試~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